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尴尬夫妻-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说他以前弄出来的马桶,更是让普及了马桶的城市,大大减低了疫病爆发。陛下因该知道,这些年来,因疫病而流亡的灾民已是少之又少了。每年只有一些未普及马桶的郊区才会有疫病者,大到城镇,小到县城哪里还有什么疫病困扰?”

    礼部侍郎也赶紧站出来道:“臣也不得不说一句,方才有位大人信口开河,说贾总督中饱私囊私建宅邸?此话当真可笑!若非这位大人恨贾家入骨,口不择言,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京中谁不知晓贾家大太太,邢氏之名?敢问这位大人,是您家的太太没买着人家洋货铺子里的东西,所以记恨在心,故意抹黑人家吗?

    “那贾总督刚分了家众所周知,又有国公留下的财产,又有夫人的嫁妆,还买不起一处宅子吗?况且那贾总督是一到地方就立刻张罗买地建房,敢问这位大人,他一到地方怎么中饱私囊?难不成那广州的官员,早早的把贿赂银子准备好了,送到他手里去了?”

    贾珠闷声低着头不语,只想发笑。

    这位侍郎的夫人,可是自己伯父的闺中密友,不帮自家伯父说话就怪了。

    皇帝看着形势开始有所扭转了,心中一阵冷笑。这些人方才默不作声,这会儿看自己点了贾珠的名,才敢站出来,可见也只是胆小怕事罢了。

    贾珠不出声,那是因为这是自家伯父,他要避嫌,反而不能出声。

    可户部那些老油条也不出声,这会儿又来说贾赦此举对户部大善,简直就是墙头草。

    皇帝心中不悦,居然大手一挥,让黄桂下旨,从今往后,两广之事允许贾赦自行做主,不必再上奏申请。

    至于贾赦所需费用,户部需第一时间核算通过,不可拖延耽误。否则耽误了大事,让广州再犯水患,就拿户部是问。

    此令一下,众人皆吸了口冷气。若是说以前还有人报着侥幸的心理,这会儿连一丝侥幸都不敢有了。

    从古至今,哪个大臣得过这样的信任,更何况还是总督一职,手握兵权。

    而皇帝则更是因为这个,才放心贾亮。

    兵权在手,他贾亮不是第一时间想着怎么跟各方拉拢关系,而是直接去解决首要的水患问题,甚至不惜动用兵权去做众臣不屑的“琐事”。

    这份为国为民之心,才是真正的忠臣纯臣。更可贵的是,他从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什么利。

    皇帝的圣旨经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贾亮手中,不过也已经迟了。

    倒不是说广州的水灾严重了,而是贾亮这边已经把水泥实验好了,开始大批调动军队,到各地建海堤去了。

    贾亮都没想到,儿子能一回就试出最佳的比例来,甚至坚固的程度,还超过了他在英吉利看到的那些粘合剂。

    再一问,原来贾琏早就在英吉利见过水泥,甚至还早有心思要把这东西研究出来,用来给自己盖厂房了。

    这一年的汛期,广州的百姓安稳的度过,虽还有些淹水,却比往年好的太多。而靠海边的居民,其实比广州还安全,因为不是城镇,积水有地方可流,只要拦住涨高的海平面即可。

    这一回,邢霜的村子只淹了个小腿,居民们甚至连山都不用上,等汛期一过,立刻就能出海捕鱼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私房菜开起来了() 
但是海堤并没有达到贾亮预期中的圆满,始终还有些地方并没有拦住涨高的海水,这一年广州依然有水难,但却比往年的损失小了一大半。

    这样一个令贾亮不满意的结果,传回京城,却让京城的官员和皇帝都大为震惊。他们本以为贾赦这一折腾,就算能减少水难,肯定也还有死伤。

    却没想到,今年竟没有一桩死伤案件,只有些房屋受损。至于田地,被淹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只要没有人死,那便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皇帝龙颜大悦,立刻下令嘉奖两广总督贾赦,赏赐无数,又下令工部着人去广州向贾赦“取经”,将这防患之法学会,推广至各个会患水难的地区。

    本以为贾赦领了两广总督一职,是去“养老”的,谁知道他这一去,第一年不到就有如何显赫的政绩。

    不服气的人,终于偃旗息鼓了,就连想趁着贾赦失败再落井下石的人,也找不到机会了。

    京城那边,渐渐消停了下来,众人的目光从贾家的身上,转移到了别人身上。贾珠写信告知伯父这事儿时,广州那边已经是十月了。

    十月金秋,正是广州最好的季节。这个季节里,温度不高又不低,最是人们爱出门活动的时候。

    而这一年,广州最热闹的地方,就属码头附近的番商居住区了。

    这一片新开了一家食肆,说是食肆,却又是开在宅子里头,去过的人都觉得妙不可言,唯一的门槛,就是稍微贵了一点。

    可是但凡在那里吃过一次,就会成为那里的回头客。即便去一次要花上近百两银子,却能让人宾至如归,又能让人享受别样的风情风味。

    不少食肆都在打听,这家新开的“私房菜”是谁的产业,可谁知打听来打听去,皆打听不到背后之人。

    同行们纷纷搭伙结伴,想去找茬踢馆,可待进去入座,吃了送上来的东西,他们又一个个闭嘴不语,只埋头猛吃了。

    每一样的菜品都只有小小一碟,一人一筷子都一定能够,可偏偏越是这样,越引得人争抢不休,恨不得每一样都尝过一回。

    可是总有那么一两人是吃不到的,但也不打紧,因为虽然菜少,但菜品却繁多。吃不到的人,立刻会被下一道送上来的菜品吸引,重新投入新一轮的争抢中。

    虾饺,流沙包,各种没听过名字粥品菜品,让这些人疯狂不已。

    做为一个美食之都,竟能吃到这么多他们没见过的菜品,令广州的厨子们都纷纷汗颜甘拜下风,恨不得把这家的厨子叫出来,拜他为师。

    可不论别人怎么哀求,这一家的厨子和东家,都始终没有露过面,甚至还有人威胁过私房菜的跑堂小厮。不过这才威胁了,立刻就被送了出去,并且永远不予接待。

    有人想私下动手,可但凡有点这个念头,第二天就不知怎么打消这个念头,不敢再打这家店的主意了。旁人去问,皆问不出什么,最后弄得神秘兮兮的,全称人都在猜,这家店的主人到底是谁。

    不是每人往总督府的背景去想,可总督天天忙着修坝,总府夫人又天天往一个小渔村跑,总督家的大公子听说是个发明家,二公子也早就人尽皆知是个画家,三公子年纪尚小,每日跟着二公子到处玩耍。

    至于总督家的两个奶奶,大奶奶听说开了个作坊,是京城有名的裁缝,二奶奶足不出户,负责管家。

    这么一算下来,总府家里哪里还有人有时间去开什么私房菜?

    于是这家私房菜,最终成了广州城里最大的一个谜题,虽无人知道是谁开的,却人人都想进去一试,只是苦于囊中羞涩,现在也只有些富豪能进得去罢了。

    这私房菜才开了一个月,到了月底结算,竟有万两收入。

    王熙凤不得不佩服婆婆,这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她独一个了。谁能想得到开个食肆能有这么多的收入,这都快赶上盐商了。

    “也就这前几个月能有这样的收入了。”邢霜笑着谦虚道:“这凡事都图个新鲜,咱家又限制每日进入的客人,自然有人吃不到要等着排队。待排了队,吃过几回,没了新鲜感了,谁还会花这天价来吃?”

    甄英莲担忧的问:“那日后可怎么办?难道要降价?”

    邢霜摇头笑道:“那可不行,降价了,前头吃过的那些人还不得疯了?何况咱们这用料也是真材实料的,又没有别家会做。虽有不少同行都来吃过,但有些调料是这里不常用的,他们吃不出来,也不会搭配。

    “只是这里的收入低了,咱们也有别的法子。总不能这些美食都只让有钱人品了,那平民百姓一辈子都吃不到吧?换些食材,做些比这个档次再低一层的点心出来,开几间连锁的铺子,统一售卖给百姓,利润只怕也不低呢。”

    王熙凤心里虽还疑惑,却不敢再质疑婆婆的话了,先前她就觉得开食肆利润不高,可婆婆才开出来就打了她的脸,现在听闻还要开店,她立刻想跟着入一股了。

    邢霜听王熙凤说要入股,笑着道:“你要入股不是不行,只是得先等等。我要做就做大了,做得整个两广都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