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者生存-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期间,村民听到了一条传闻,马一山有多个公司,一个比一个大,为了发展业务,也会向社会借款,利息更高。已经得到甜头的村民,听闻这一消息,马上托人去找马一山,想要再多借给一些钱,以便挣到更高的利息。一开始的时候,据中间人讲,马总不缺钱,不准备借款。在村民诚恳请托下,中间人多次与马总协商,马总才勉为其难,答应可以帮部分村民致富;但总共只能帮五十户,每户借款额仅限一千,月利三分,并要求村委会和村民严格保密。

    月利三分,那全年算下来,光利息就能挣本金的三成多,这还了得?于是村民们千方百计讨好中间人,并以家中不同人的姓名把钱借给一山公司。自以为多占用了五十户的名额要求,村民们哪敢宣扬,便严格履行着保密允诺。刚借出的前两个月,村民们顺利拿到了月利三分的利息。一冬天不用干活,光吃利息也比平时进钱多,这比存银行可合适的多的多了,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两耳不时关注着这方面的最新消息。

    新消息很快来了,在春节前,村民们听说,一山公司又有了新措施,凡是按年收利,则年息按百分之五十计算。我的乖乖,百分之五十,那不就是一半吗,哪有比这更合适的事?在发财致富梦促使下,所有债权人全愿意按年拿利,有人更是走“后门”,又拿出一些钱借给一山公司。

    今年一开春,一山公司就组织人手、设备,翻耕那些租赁用地。人们发现,那些设备都是大型的,操作人员更是统一着装,公司果然是大手笔,心中的担忧更小。好多被一山公司雇佣种地、锄草的农民,干脆把工资也借给了一山公司,准备一年头上拿到一倍半的钱。

    在整个马铃薯种植、管理期间,一山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是科学管理,马铃薯的长势要猛的多,个头也比农民自己种的大有一多半。在今年八月份的时候,一山公司的深加工设备便源源不断运来。人们很想看看这些新玩意,但被公司保卫人员以“商业秘密”为由阻挡了。虽然没能看上这些东西,但白天晚上都有大车往来,这还能有错?人们心中的一丝担忧也荡然无存。

    今年九月中旬,一山公司便开始收获马铃薯,然后装上大车拉走。据中间人讲,这是运到分公司进行初加工,然后再运回来做深加工。九月底,一千亩马铃薯收获完毕,也全部都拉走了。

    就在人们憧憬着源源不断的利息时,突然发觉路上没有了运马铃薯的大车,一山公司的工作人员好几天未露面,中间人也没了踪影。带着些许不安,向阳村和何家营村村民赶到了一山公司。哪里还有什么保安?还有马总?再进院子一看,空荡荡的库房里也仅有几件零散的设备。

    找啊,人们一下子着了急。可是一整圈下来,人是找不到,电话也根本打不通。众村民傻了,才意识到那日夜不停的运设备车,分明就是拉进拉出的鬼把戏,就是为了给人们造成错觉。那个中间人也肯定是一山公司的托,就是一伙的。

    发觉上了当,村民找乡里,乡里也赶紧查找马一山其人,也通过身份信息查找底细。可什么也没查到,马一山提供的身份证件就是假的。

    到了这时候,村民们才互相通气,才暴露出一些细情。原来,向阳、何家营两村,几乎每户都借钱给了一山公司,有少数村民还把别村近亲戚的钱也借了出去。根据现在村民手里提供的票据,两个村三百多户共借出了三百多万元,人们拿到手的利息,也仅相当于借出金额的百分之五,个别户拿回的多一些,也只有百分之十。全部算下来,没有收回的款项仍有三百万元。

    从现有资料及整个过程看,一山公司这是诈骗行为,马一山就是个大骗子。

    在十月中旬,双胜乡和村里代表村民找了法院、公安局,但依据现有资料和信息,执法部门也只是登记在案,并不能有实质进展。

    看到通过法律手段很难维权,又听说乡长调到了县里,村民这才被逼到县政府去上访。

    ……

    “乡长,到了。”周良一指前面的院落。

    旧“现代”适时停在了院门前。

    这处院落属于双胜乡双胜村范围,但又离村子有着将近一公里的距离,四周也没有其它建筑或院落,可以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下了汽车,来在门前。自动伸缩门关的紧紧的,上面显示区漆黑一片,应该已经停止使用。伸缩门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块黄铜色牌子,上面有“一山深加工有限公司”的黑色字样。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头,正从院子东南角过来,老远就喊:“领导,有事啊?”

    回头看了眼周良,李晓禾道:“人家认识你?”

    周良回应着:“他是乡里雇的人,叫郝大柱,是离这三里地的小牛沟村人,无儿无女。法院让这么做的,想着一旦有一山公司人来,能够及时通个信。”

    李晓禾“哦”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看到老头来在近前,周良说:“老郝,我们进去看看。”

    “好,等着。”说完话,郝大柱走进小屋。很快便拿着一串钥匙出来,打开了紧挨小屋的小铁门。

    冲着郝大柱笑了笑,李晓禾、周良走进院子。

    整个院落很大,有四、五十亩的样子。正面有五间平房,白色瓷砖外墙、白色塑钢门窗、红色彩钢屋顶,显然建造时间不长。西面则是一排高大的屋子,灰墙、灰瓦,窗上蒙着塑料布,棕色木门已经失去本色,房子应该也有些年头了。

    此时在郝大柱引领下,到了西排屋子前,郝大柱拿出一串钥匙,打开了屋门。

    走进屋子,李晓禾发现,这排房子全是通着的。房子很高,大概有十五米左右,南北长有五、六十米,东西跨度也在二十米以上。便回头问道:“乡里还有这种房子?以前做什么的?”

    周良回答:“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里曾在这里办过野菜厂,当时这排房子是隔开的,屋顶顶棚也在,在南边也有一大排房子。没过三年,厂子倒闭了,这里就闲置下来。后来南边那排房子有房顶塌了,成了危房,乡里干脆就拆了房子,能卖的材料卖了,不能卖的也被村民弄走了。”

    李晓禾点点头,没再说话,而是向西南角走去。来在近前,他看到,地上散落着几件铁制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已经生锈。只有一件东西铁皮较新,上面铁质标牌上有“立式去石清洗机”字样。

    李晓禾指着这些铁疙瘩:“这就是生产设备?乡里就没验看过?”

    “我,我不太……”周良急忙摇头。

    郝大柱插了话:“我刚来的时候,见过一张照片,是乡领导围着这个设备看,当时这个设备放在院里,好像还正在工作。对了,周领导,那上边就有你。”

    扭过头,李晓禾冲着周良,笑了笑。

    周良则迅速把头转向一边,假装没听到。

    从西屋出来,李晓禾又进了北边正房。东边两间通着,是里外屋,外屋生着炉子,有做饭家什,里屋是休息的地方;西边三间正房则锁着,里面堆了一些东西。

    从郝大柱口中得知,近期除了有附近村民来过外,没见过外地人。

    又到院子里转了转,李晓禾等人离开这里,回了乡政府。

第十章 不要本末倒置()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间,十多天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李晓禾大多都是待在办公室。

    来乡长室最多的是杨小敏,主要是送报纸和打扫卫生。焦玉兰和周良也各来过一次,都是被李晓禾叫来的,而且还都找理由中途离开了。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人来过。当然,也没有人主动汇报工作,更没人表态投诚了。

    扫了眼桌上台历,显示已经是十一月七日。李晓禾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纸,端详起来。这是一张彩色宣传单,宣传单已经褶皱不堪,上面还有污泥留下的痕迹,是李晓禾那天在一山公司院里捡到的。

    “笃笃”,急促的敲门声忽然响起。

    赶忙收起宣传单,塞到抽屉里,李晓禾说了声:“进来。”

    屋门一开,走进三个人来,当先之人说了话:“李乡长,我们来了。”

    李晓禾认识这三人,正是那天上访现场的何海、杨大山、王桂娥。他笑了笑:“三位有何贵干?”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当官人说话能靠的上?”何海向着两位同伴说过,又转回头来,“上次你可是说好的十五天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