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吕留良在妙山借住的地方。想要进府,先要过一座初看平淡无奇的单孔石拱桥,这座“宏济桥”横跨清溪荷花塘。伸出南北桥墙上的4只龙首,就是两条石制地横系梁。与5节连贯的主拱券榫接和联锁。

而进得府中。才发现原来竟是一座二楹单檐硬山式梁架结构古庙,庙中4条圆形石柱和6株古柏都是数百年前的遗物。

“师傅正在小寐。你们在此稍后。”那男子简单得说了一句,不等我们回话便自行离开了。

哇,这小范儿耍得!要是孔明先生,还不得怎么欺负求贤若渴的刘备刘玄德呢。

邬思道走到古柏前抚摸着它虬结的树干,叹道,“这座南宫庙原是纪念金陵朱雀桥乌衣巷王氏的祖庙,其实王缙祖上为六朝重臣,曾封“定南王”,只是旧时已风光不再。”

我好奇地打量的眼前的一切,”我还以为吕老先生是要学着杜老夫子的样,来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老夫子?什么杜老夫子?那个杜老夫子?我只是听说过孔夫子,孟夫子,没听说过杜老夫子啊!”璇玑在一边开心地把玩着身上那块精美地白玉翡翠,一边大惊小怪地说道。

“就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杜甫嘛!”我没好气得瞪了璇玑一眼,“总说要你平日里多看些诗词歌赋,少看些八股文,你看看连杜甫都不知道,岂不是要让天下学子们都笑掉大牙?”璇玑握紧拳头晃了晃,“我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看他们那个敢笑我!”

“你拳头大当然人家怕你,可是你敢说他们在心底里不会骂你?”我把声音微微提高一些,故意说给屋里“害羞”的吕老爷子听。

胤淡淡地说,“会便是会,不会便是不会。你把人家打怕了,终究你还是不会。”

“那有什么地!”璇玑用扇子挡着嘴偷笑道,“难不成你以为天下的学子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念书吗?有多少专心念书做研究地?有多少一心就想着考取功名一步登天的?会与不会两者都不重要。”

“那你说什么最重要?”我问道。

璇玑笑嘻嘻地说,“门路和手段呗。”

邬思道摇摇头,“非也非也。若是这般,那开科取士还有什么作用,我等寒窗苦读十余年,又是为何?”

胤冷冷地看了眼我,“一为天下苍生,二为江山社稷,三为己之良心。”

我嗤笑道,“良心,良心现在可不值钱喽。还别说,估计米都比他贵,咱们上山前米价虽然跌倒了三两银子一斗,可你说,用良心就能吃饱肚子吗?那些赈济灾民地官员用良心就能感召那些奸商不再把价格炒高吗?用良心,咱们这些没名没位的小字辈就算出头劝说那些奸商,可人家把咱们就当成是解闷的花生米。不对,是花生米外面那层皮,剥了就扔的。”

璇玑道,“照你这般说法,为何书院里那些老夫子们都不去劝说呢?”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章 胸臆

邬思道叹道,“自古商人多逐利,重农抑商又是国策,夫子们是不屑屈尊和他们去谈的。”

“可是他们天天满嘴的家国天下,如今江南都乱成这样了,他们也不管吗?”璇玑问道。

“那是他们爱惜自己的羽毛。”我笑着回答璇玑的问题。

“什么?”璇玑迷茫地看着我,“羽毛?夫子们也喜欢插羽毛作装饰吗?”

胤道,“她所说的羽毛其实就是名誉,也就是面子。”

“哦,这么说我就明白啦!”璇玑巧笑嫣然。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反正吕老先生还在小寐,省得大家无聊。”我伸手打掉璇玑的兰花指,很变态诶!“大家都知道倭国吧,就是那个他们王自称是天皇曾经在前朝屡犯我沿海的岛国。至于他们和我们华夏的渊源,我就不再累述了。今天,我只讲一件与米有关的小事。”

咽了口吐沫,我开始讲我心中的故事,“且说这倭国有一日占领了东南亚某个小国,而这个小国的君主非但没有率领民众抗击倭国,反而自甘被他奴役占领。这个小国有位非常有名的夫子,字子清,他联名了十三位太学教授一同上书,抗议朝廷任意拘捕反抗倭人的百姓。而这位子清先生,当时患有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俸禄仅够一斗米的,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这个小国的君主突然暴毙而亡,倭国扶持了年仅四岁的皇子上台作为傀儡皇帝,而原本的太子为了抢回本应属于自己皇位,勾结他国。 发动内战。为了获取民心,倭国自己出米出粮,只要是在宣誓效忠的宣言书上签字。就可以领到免费地大米。可是这位子清先生,却在《抗议倭国并拒绝领倭国援助大米》的宣言书上签字。他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三个月后,子清先生贫困交加,在家中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领取大米地宣言书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绝不买倭国和乱党配给地大米”

胤沉默了片刻,轻轻说道,“这位子清先生之气节,令人折服。”

我歪着头看了看邬思道,他也点点头表示同意。至于璇玑,不用看,这家伙早就感动得哭了。

我摇摇头,“那么,我现在给出几种人。三位兄长倒可以看看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事情还是放在那个被倭国占领的小国上。第一自然是子清先生这样有气节的读书人,为了骨气宁愿牺牲性命。第二是像岳飞、郑成功那样抗击外侮的将领,就算十二道金牌功高震主。也要把侵略者打出去地热血男儿。第三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生命和安危与倭国周旋到底的谋士,哪怕身背骂名。遗臭万年。也要还世间一个清平世界。第四是管你外面血狼滔天我自岿然不动的隐士,藏匿于山林。幻想着桃花源一般的生活。最后一种是随波逐流的百姓,不管你什么人上台,头顶是什么天,只要天下太平,我就知足常乐。”

话说完,三个人都陷于沉思,我却笑道,“喜欢听故事的吕老先生,这五种人里,您又是哪一种呢?”

“小友从站在老朽的屋外开始便布下这场迷局等着老朽,老朽若是不回答你的问题,怕是逃不开你地口诛笔伐了。”

“吕老先生玩笑了,倒不如现身让后学瞻仰一番,也算不虚此行。”我掐了璇玑一把,踩了邬思道一脚,至于胤……我可不敢挑拨他,随意呵,随意!

结果我被胤狠狠地瞪了一眼,不会吧,什么都不做也是错啊!这也太没道理了!也对,我怎么就学不乖呢,胤是什么人,喜怒不定的主,也就是说过去张热脸没准会挨一巴掌,若是张冷脸没准他还会另眼相看。

来得路上也曾想象,老愤青吕留良先生是个什么样,却没想到是眼前这个样子。

平凡普通,就像是邻家的老人,光柔和而慈祥,望你一眼,就把你所有地不满、怨言和轻狂消散的无影无踪。想要说服这样睿智地老人,地确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我转头看着胤,作为一个未来地帝王,征服这样的人不是最有趣的事情吗?用死亡去征服并不叫做完美,那是最无奈也是最消极的办法。

“这些是?”吕留良抚髯笑呵呵地问道。

“这位是我的好友璇玑。这位邬兄字王露,乃是以游幕为生,寓居京都。”我看着胤,他该怎么介绍,我拿不准,所以只能自我介绍道,“小子羽默乃是绍兴人士,现居杭州。”

“语默?”吕留良不禁莞尔,“这个名字倒是和小友的脾性正好相反。”

我讪笑地挠挠鼻子,“让老先生见笑了。”

吕留良摇摇头,“小友青春年少,活泼跳脱又有何妨?”他转头看着胤,迟疑地问,“那这位是?”

胤抱拳施礼,“在下行四,先生叫我雍四就可以了。”

“雍四?”吕留良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似乎是在记忆中寻找有关这个陌生的人,陌生的名字,哪怕是只字片语的讯息。

胤淡淡说道,“却不知刚才哪五种人,吕老先生可曾想好是哪一种吗?”

吕留良笑道,“老朽守在这妙山为僧,自然是避世的哪一种。”

胤却冷然地说,“老先生门外的楹联提的是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这本是唐诗人孟郊之诗。其诗原文为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老先生巧妙地把文章二字前移,替代吁嗟二字,从而把孟郊原诗中并不对仗的诗句缀成了一副集、典句自题佳联。而此次来妙山之前,听人说老先生的客厅里,还有这样一副对联,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不知是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