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之王-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台上,听到这里,林远的眼神也已经无比认真起来。

    看了一眼如老僧入定的李克俭,他就忍不住询问道:“李老,这个赵研究员到底是什么人啊。他这对钢轨的一番讲解,都够得上水准在《工业最前沿》上发表文章了啊!”

    “这样的人物,我之前竟然没有听说过,真是奇哉怪也……”

    听了林远的喟叹,李克俭就乐呵呵的解释道:“林远啊,这事儿你还真说对了。其实,国阳他之前在《工业最前沿》已经发表过数篇文章了。”

    “这要不是他工作实在太忙,我都想让他帮我主持这份期刊的编纂工作了!”

    “什么?”听了李克俭这平静似水的话,林远差点没跳起来。

    《工业最前沿》这份期刊的分量,在国内工业系统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能够在这上面发表文章的,那都是国内工业系统中的技术大拿。

    本来林远听说赵国阳在上面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就已经很惊讶了。

    可现在听李老这意思,感情这小家伙的水平,根本就不止如此啊!

    能够被李老看好,有能力编纂这种重量级工业期刊的人物,整个国内,怕是也找不少三五个吧?

    想明白了这一点,林远看向台下赵国阳的时候,脸上就多出了一阵慎重。

    “波磨会引起很高的轮轨动力作用,加速机车车辆及轨道部件的损坏,增加养护维修费用;此外列车的剧烈振动,会使旅客不适,严重时还会威胁到行车安全;波磨也是噪音的来源。”

    赵国阳的讲述已经渐渐进入到了尾声,他有些痛心的开口道:“前些年,咱们国内一些货运干线上,出现了严重的波磨。有一两次,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事故,让人痛心啊!”

    “很多时候,波浪形磨耗的发展速度比侧磨还快,已经成为换轨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解决波浪形磨耗的问题,除了打磨钢轨之外,提升钢轨的材质,也是势在必行!”

    “而高碳低合金钢轨,因为是用淬火钢轨,钢的力学性质更加突出,足以从容应对这个问题!”

    赵国阳最后一字一句的说道:“综上所述,咱们国内对高碳低合金钢轨进行探索,几乎是势在必行。最后我要跟大家说的是,这绝不是我为了标榜自己研究所的功劳,而做出的呼吁,是真真切切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面对。”

    目光在周围巡视一圈,赵国阳就轻轻对大家鞠了一躬道:“我要讲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听完了赵国阳诚意满满的解释,整个会议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764章 距离钢铁强国还差得很远() 
赵国阳的第二轮演讲结束之后,“始作俑者”贾志春就是一阵得意不已。

    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这位贾领导就侧过身子对旁边的“东道主”陈先尚笑道:“老陈,怎么样,震惊不震惊,惊喜不惊喜?”

    “靠,老贾,你这个暗藏的‘大杀器’也太厉害了吧。我这冶金工业部的领导,对铁路用钢轨的理解,都远远比不上这位赵研究员呢!”

    隔了一个身位的祝新民闻言,也适时的用力点头应和了一声。

    确实,赵国阳刚刚的这第二轮演讲,比之第一轮还要精彩,完全就是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国内铁路用钢轨的更新换代问题。

    台上的几位大佬丝毫不怀疑,赵国阳的这番讲述,今天一过,就会被冶金工业报给刊登在头版头条上。

    没办法,真是太精彩了!

    等了好一会儿,掌声才渐渐平息。陈先尚咳嗽一声,接过了话筒。

    这位大佬先生对赵国阳刚刚的那番演讲表达了赞美之情,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边端坐的李克俭道:“李老,您虽然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领导,但同样是咱们冶金工业部的‘自己人’!”

    “怎么样,洪局长、贾领导两位都已经点了名,您也凑个热闹呗?”

    李克俭“唔”了一声,点了点头,道:“嗯,我要选择的讲述人,同样是赵国阳。”

    听了李老这云淡风轻的话,台下就是一片哗然。

    “靠,不是吧?又是赵国阳!这小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啊?”一个钢铁厂的老总张大了嘴巴问道。

    “是啊,这也太神奇了吧。自由发言的环节,三位领导同时点了一个人的名字。关键是,这人还是个从来没在冶金系统露过脸的小年轻!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怕是都没人信吧?”

    主席台上,陈先尚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他张了张嘴巴,勉强笑道:“李老,您看刚刚洪局长、贾领导都点了这位赵研究员,您要是还点他的话,会不会吓着人家小朋友啊?”

    陈先尚今年五十六岁,用小朋友来形容“赵国阳”,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本来他以为李克俭会听一听自己的委婉劝说的,谁知道他这话说出口之后,李克俭就不以为然的开声了。

    “陈领导,你有所不知咯。洪局长、贾领导刚刚点赵国阳的名字,那都是临时起见。我呢,是早在三天之前,就和国阳约定好了,让他一定要在今天的会上给我做个演讲。我这《工业最前沿》新年第一版的版面位置,早给他留好了。”

    李克俭这话说出来之后,全场皆惊。

    现在的这些钢铁企业老总、董事长们,对李老那绝对是高山仰止、佩服不已。

    大家也知道,这位国内工业技术上的泰山北斗,绝对不是打诳语的人。

    他既然说了和这个赵国阳有这个约定,那就肯定是事实。

    而且听李老这个口气,好像和这个赵研究员认识不是一天两天,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相比周围的嘈杂不已,赵国阳身边的申志荣倒是还算平静。

    因为和李老之前就比较熟悉的缘故,申志荣是一早就知道李老对赵国阳是颇为器重。

    在今天这样的会议上,李老让赵国阳来露个脸,给大家讲一讲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动态,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现场之中,可能唯一一个有些垂头丧气的,就是赵国阳了。

    他刚刚连续讲了两场,这嗓子早就干了。

    关键是,自己这么搞下去,这会议都成了自己的个人表演,那肯定是要引起别人的反感。

    就在赵国阳有些踌躇不已的时候,台上的李克俭就又说话了。

    “那个,国阳啊。你刚刚讲了也有不少内容,我就放低要求好了。”

    “这样,你演讲十分钟就好,也不要说什么的太深奥的问题了,就给大家分析一下目前国际上钢铁生产强国的技术水平吧,顺便预测一下咱们华夏要赶上人家,还需要多长时间……”

    台上的陈先尚,听了李克俭这话,眼睛就是一亮。

    要说李老说的这个课题,倒真是冶金工业部这边一直比较重视的。

    总工程师林远,之前就曾经多次出国,考察调研国外的一些重量级钢铁制造企业。

    但是因为西方国家对国内技术上的封锁,林远和冶金工业部这边,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很有限。

    一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人家老外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带你去参观。

    然而刚刚听了这个赵研究员的两段演讲,好像他对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认知,要超出大家两三个层次。

    如果这个年轻人能够在这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的话,无疑对冶金工业部明年的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李克俭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陈先尚当然不可能再去阻止。

    他的目光落在了赵国阳身上,乐呵呵的说道:“赵研究员,看来你还得再上一场,否则啊,李老可不会轻轻放过哦!”

    头大无比的赵国阳闻言,也只能将郁闷埋藏心里,慢慢站了起来。

    一站起来,赵国阳就将其他情绪都抛开了,很快进入了状态。

    “各位,我国的粗钢产量自1991年超过05亿吨后,至今年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钢产量第二的位置了,毫不夸张的说,咱们国家,已经是世界钢铁制造大国了!”

    赵国阳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共鸣。

    不少钢铁企业的老总,脸上都露出了振奋之情。

    确实,改革开放以来,华夏整个钢铁工业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

    现在国内的宝钢、鞍钢等重量级钢铁企业,在全球的年产量排名,都已经很靠前了。

    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或许用不了几年,全球钢铁产量前十名的企业,华夏就能有三四家能挤入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