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杀破唐-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日又战,安东军再败,满营伤兵,情绪低落。金梯邕伤口溃烂,高烧不退,仍持剑坐在营门口,任大雨淋浇,镇压将士防止溃散。

    石雄得知援军近在咫尺却不能来援,心知情势不妙,恐军心涣散无法收拾,遂诈称收到了李茂密令,对众将道:“大帅欲用我等为诱饵,聚渤海精锐而全歼,若能成功,上京城唾手可得,若是不成,咱们只好灰溜溜地滚回辽东去,还要看渤海人肯不肯放咱们一马,你们怎么说,能挺得住吗?”

    诸将齐声答:“此头愿为知己者抛。”

    石雄笑骂道:“去你奶奶的,这个时候还给老子拽文,都给老子上阵杀敌去。”

    大尺隆乃渤海有数的良将,李茂在辽东短短数年崛起,兵锋强锐,士卒虽然厌战,但真打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渤海虽号称有十万兵马,但号令难以统一,府州县军和部落兵占比太大,这些军队单兵战力强大,群体作战时能力不足,与安东军对抗不是对手。

    因此他使了个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策略,先将石雄哄到铁州城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石雄兵少,又远道而来,缺少粮草军械,将他围住,慢慢地打,逼迫李茂来救,再迎头痛击,一举全歼安东军精锐。

    大尺隆敢设此计,是他自忖看准了马和东这个人,这个人的资历比李茂还要老,而今地位悬殊,他心里不服气,李茂提议东征,他是反对的,被李茂说服后,又几度犹豫,大尺隆料定危难时刻,马和东很有可能再次动摇。只要吃掉了马和东的中军,安东军便大势已去,以后不管大打还是小打,李茂都无力再拿下中京,耗上两个月只能灰溜溜滚蛋。

    临阵换将从来是兵家大忌,大尺隆没想到李茂竟然就干了,而且还干成了。

    金梯邕是块硬骨头,这一点早在他统帅新罗军侵占渤海南京城时大尺隆就知道了,这块硬骨头投靠辽东后秉性未改,连遭挫败就是不撤军,他不撤军自己就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安东军的战力除渤海王师没有一支军队能敌得过,贸然强攻无异于以石击卵。

    大尺隆决定改变策略,先吃石雄,让援军失去目标,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没有了石雄的牵制就算金梯邕是块石头自己也要啃下几口,崩掉牙齿还啃不下来,那就囫囵吞下肚子里去,慢慢消化他。

    石雄被困在铁州城外的一座小山上,被围后不久,水米便已告尽,所幸下了场雨,水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空有良驹不能突围,索性杀马充饥,只是箭矢耗尽,只能与敌肉搏。

    四周重重围困,贸然突围等同寻死,石雄只能坚守,六千大军以每日损失三百人的速度急剧减员。

    石雄一夜之间白了头。

    一百里外的后军大营里,李茂冷眼旁观铁州城下的苦战,对雪片般的告急文书置之不理。听闻石雄一夜白头,也只是淡淡一笑,石大将军打的硬仗还是太少,正好让他磨炼磨炼。

    一天又一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对三军统帅的李茂更是度日如年,如身在炼狱。他告诫自己要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他临别时写给文书丞的,现在也拿来自勉。

    在寒冬到来前击溃渤海,他只有一次机会,渤海拥众十万,又是内线作战,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不得不慎之又慎,机会只有一次,一击不中,满盘皆输。

    敌人的罩门在哪,底牌在哪?

    终于,他看清了渤海人的底牌,他从容地绕过铁州,直奔中京城而去。

    大尺隆万万没有想到,李茂会弃主力于不顾,越过铁州去打中京城,中京城是渤海西部重镇,囤积着联军的所有辎重粮草,中京城若失,后果不堪设想。

    麾下请求退保中京城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中京城是高家的发迹之地,眼看根基动摇,高苏请求大军回援,甚至威胁大尺隆若不同意,他自己就单独撤军回援。

    面对各方压力,大尺隆也一度动摇,但他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此刻撤军,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全盘崩溃的局面,一支溃败中的军队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敌人肆意屠戮。

    “差点上了李茂的当。”大尺隆擦了把冷汗,心有余悸。

    他和高苏做了君子之约,十日后,不管战事如何,他都放高苏回援中京城,决不食言,高苏也痛快地答应他,在这十日内自己将倾尽全力攻灭金梯邕、石雄部。

    决心已下,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看谁先耗死谁。

    铁州城下的绞肉机开足马力继续疯狂着,中京城下的爆炸声却惊天动地地传开来,城高五丈的中京城一夜之间西、南、北三面城墙同时崩塌,巨大的爆炸声中,安东军如潮水般地涌入城中,肆意砍杀失魂落魄的守军。

    渤海国的五京之一中京城一夜陷落,坐镇于此的中京留守大月弦被生擒活拿。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到大尺隆耳中时,李茂的兵锋已经刺破崇州,侵入了上京龙泉府境内。渤海精锐尽在铁州城下,中枢之地异常空虚,虽然极度不情愿,大尺隆也不得不下令撤军回援上京,高苏恨大尺隆无智,率军先走。

    为了避免大军在撤退时崩溃,陷入被敌人全歼的窘境,大尺隆如一头狡猾的海参抛出了自己的内脏来诱惑敌人:围攻石雄和金梯邕的四万大军就是海参的内脏。

    “内脏”消息不通,埋头苦战之际,大尺隆亲率一万王师精锐悄然撤退。

    铁州之战的结果是金梯邕、石雄联手大破渤海联军,斩首两万余,俘虏两万余,乘胜攻克铁州城。

    李茂以高苏族人做人质,迫使高义避守湖州,不参与大尺隆组织的上京防线。

    秋十月中,各军云集中京城,休整七天后向东北进发,连克铜州、白石城,前锋石雄与大尺隆连续激战三日,攻克龙泉府郊外肃慎镇,直逼渤海腹心。

    十月底,李茂督军与大尺隆战于上京城下,渤海联军溃败,相持难下之际,李茂的“大杀器”凌空飞至渤海军上空,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爆炸本身并未带来多少伤亡,但对士气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渤海联军全线崩溃,一万王师全军覆没,大尺隆死于乱军之中。

    渤海举国震动,各部势力联盟土崩瓦解,云集在龙泉府境内的五万大军不战而散,在此情形下,大嵩璘授意大元瑜请洛阳商人安世河斡旋,希望跟李茂重开谈判。

    签订城下之盟,对李茂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结果,虽然只是十月底,渤海却已经下过两场雪了,雪会越下越大,顿兵于坚城之下绝非福音。

    李茂遣常木仓、秦墨进城和谈,大元瑜软磨硬泡,斤斤计较,一寸利益也不肯多让,谈了十几天什么也没谈成,却在暗中把已经散去的援军陆续谈了回来。

    渤海国下第四场雪的时候,李茂点破大元瑜假和谈之名,养精蓄锐、预备反扑的险恶用心,号令全军向上京城发动总攻击。

    上京城在抵挡了第一波攻击后,西面的一段八十丈长的城墙就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崩塌了,山崩地裂的巨响最后粉碎了渤海人的抵抗意志。

    守军认为,李茂的大军有神明助阵,他们不惧最强悍的入侵之敌,却无法对抗神灵,人与神对抗,结果一定是不得好死。

    似乎是作为验证,凭着一己努力几乎中兴了渤海国的大嵩璘在大爆炸后不久便驾崩归天,监国大元瑜在仓促之中继承王位,没有得到大唐的册封,他的王位总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以大嵩璘的名义唤回的各部援军,听闻国王已死,又畏惧神灵的神威,遂借机撤军,甚至公然站到了李茂一边。

    他们接受李茂的意见,认定是大元瑜害死了大嵩璘,如此一个逆臣、忤逆子是不配做渤海之主的,唐军奉天讨逆,他们不能助纣为虐,理应站在正义的一方。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茂全线压上,激战一日,上京城陷落。

    石雄直入王宫,生擒大元瑜及宗室、后妃、大臣三千人。

    对雄才大略的渤海王大嵩璘,李茂是心存敬意的,若非他重病不能理政,想攻破渤海谈何容易?李茂下令以郡国国王之礼营葬大嵩璘,礼仪崇盛,极尽哀荣。又宣布大元瑜的十大罪状,将大嵩璘月夜落水一案也栽赃到了大元瑜头上,这样一个弑父篡位的逆臣不孝子,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大唐辽东节度使奉天讨逆合乎天理,顺乎人伦,乃是正大光明之举。渤海国全体国民非但不应仇视,反而应该感激。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