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疆大吏-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娃一听,又愣住了。

    杨柯看着有些失态的平娃,心中也是感慨,对平娃说道:“这个事情不能由你去解释,你叔会悄悄将事情原委说出去的,这种事情,别人去说,私下里传人家才会信的。”有句话杨柯没说出来,平娃媳妇长得漂亮,在村里必然是焦点人物,有关她的事情,传得比什么都快,若是消息一传出去,不出一两天,怕是整个村子都会传遍。而且燕子受了这么久的委屈,被人误解了这么多年,如此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只要一传出去,立马就会沸沸扬扬。

    听了杨柯的话,平娃才反应过来,连忙点头。

    “好了,就这样,我去发广播叫人开会,平娃,你去学校里取块小黑板过来,再把燕子叫过来听听,她有文化,脑子也活,多听听看看能不能提些有用的意见。”龙支书说完,立即出了门。

    平娃连连点头答应,然后和杨柯说了声,也跟着离去。

    不大会,大队的高音喇叭就响了起来:“所有小队队长注意,马上过来开会,讨论龙山村的发展方向,其他有想法的人也可以来听听……”龙支书连着广播了好几遍才停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平娃正在家里跟燕子说着刚才的事情,当然,关于他们两口子的没说。

    “什么?那小白脸书记才来几天啊,就想到这些了?”燕子惊讶出声,感觉有些难以置信,随即眼珠子一转,“这就对了,这说明这个人是真有本事的,他叫我也去?”

    “是叔叫你去的,叔说你有文化,鬼点子多……”平娃笑道,心中阴霾进去,平娃心情大好,和媳妇开起了玩笑。

    “去,什么叫鬼点子多!”燕子娇嗔道。

    龙支书回来之后没多久,陆陆续续的,又慢慢有了闲得没事的村民走了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来越多,龙支书家的堂屋已经快坐不下了。见得来人如此之多,龙支书立即大手一挥,吩咐道:“离得近的去家里搬凳子,都去院子里等着,等下在院子里开讨论会!”

    杨柯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看着那些村民脸上带着茫然、麻木、好奇、期待、甚至还有纯粹看热闹的,种种表情不一而足,心中也是凛然。错乱的脚步声、椅子凳子落地的声音、人群小声的交流从院子里传来,依稀能听出这些村民有些期待也有些漠然的心态。

    “又开讨论会……不晓得讨论些啥子哦!”

    “又新来了个副书记嘛,这些当官的,就是会议多。”

    “这次又准备讨论些啥子?这个小白脸不会是想教老子种地吧!”

    “……嘿嘿,不好说,没准人家就是有这个能耐……这些人,不会做还不会说?”

    “也不一定啊,你听王干事说的话,这个小书记好能干的。”

    ……

    虽然话语有些不客气,但人能到这里来,就说明他们还是抱着些希望的。不是这些村民现实,而是经历过两任副书记“瞎搞”之后,对镇上下来的干部已经失去了信心。可即便是这样,却仍然在心底抱着期待,期待有人能给他们带来脱贫致富的黄金点子,能带着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

    千百年来,这样的心态被无数的例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可爱可亲的中国农民!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十四章 画大饼(下)() 
阳光洒下、微风徐来,使得院子里稍显清凉,正如这些村民的心情一般,虽然有些期待,却也不是主流,更多的还是在冷眼旁观,准备看猴戏,看看这位细皮嫩肉的小书记能表演出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式来。

    几名小队长都陆续到位,只有五组的队长有事外出没能过来,龙支书跟这些人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杨柯,寒暄之后,一群人朝着外面喧嚣的院子走去。

    过来看戏的人不少,林林总总大概有五六十个,一个个坐在凳子上,嘻嘻哈哈的说笑着,抽烟、吹牛,偶尔也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起哄,唾沫四溅的讲着一些荤段子,等到几位小队长走了出来,立即将目光落在杨柯身上。

    “啧啧……这种小白脸,去做鸭子多赚钱的,当什么官嘛,脑壳里头长了个乒乓!”

    “你晓得个槌子,人家给大人物做小白脸换个小官当当不行?”

    “说个鸡儿,一看就是有来头的,而且我们村里的学校就是人家搞钱来修的,不懂不要乱讲……”

    ……

    各种各样的话语都有,有那些见不得小白脸相貌而嫉妒的,说些讥讽的话语,也有知道些内幕的人,暂时性的保持着观望。

    在这样的话语中,龙支书站到屋檐下的台阶上,清了清嗓子:“现在开始开会,目的就是为了讨论下咱们龙山村的发展道路,给大家介绍下……”说话间,龙支书指着站旁边的杨柯:“这位是镇委杨副记会负责咱们龙山村。干嘛干嘛?都收敛点,不想听的给我出去!”介绍到杨柯的时候,下面有几名村民又开始低声议论起来,被龙支书一通训斥。

    “先前杨书记给我说了些想法,关于咱们龙山村的发展思路,我听着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才叫你们过来听听,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好了,我就不多说了,下面的时间又杨书记来说,坐在这里的都给我注意听好,是讨论会,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龙支书说完,立即以眼神示意杨柯,杨柯笑笑,将手上的烟扔地上踩灭,然后走到挂在墙上的小黑板前,目光轻轻扫过,将下面村民们的表情尽收眼底。

    “我叫杨柯,负责龙山村。在下来之前,我看过所有关于龙山村的资料,对于龙山村的出路,有些想法需要和大家探讨,如果有说得不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大家指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

    “……对于农业方面,我是不懂的,所以呢这方面的事情,就不讨论了!”杨柯说到这里,下面的村民都有些诧异,既惊讶于杨柯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对农业的不了解,也好奇他到底会说哪些方面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家提倡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沿海很多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力,所以第一个想法是劳务输出……”听杨柯娓娓道来,下面的一些村民倒也略有些意动,对他们来讲,若是能去工厂做工,总比呆在家里强些,在杨柯刻意的引导之下,这些人的注意力和思想都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话语转动起来。

    “不过这种做法有些弊端和短板,首先……其次……再次……”随即,杨柯就将这些弊端直接指了出来,几乎将这条路给堵死得严严实实。他要的是将这些村民的注意力引到龙山上的特产之上,而不是劳务输出,用龙山村的人力去帮沿海城市搞建设,为别的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最终只获得象征性的一点点回报。

    做为人口最多的省份,西川在未来的二十年间,成为了全国劳力输出最大的省份,而长时间下来,却是引发了一连串的负面后遗症。这些最先走出去的人,大多在最初尝到甜头之后,举家迁移到沿海城市,然后成为社会最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房子、为子女读书和户口绞尽脑汁的奔波,生活大多过得贫困交迫。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很多山区地带,劳务输出成为了未来几十年人们的唯一出路,不过对于榕城下辖的农村,完全没必要走外出务工的路子,这样的做法,有些舍本逐末。

    “……古语有云:靠山吃山!我们背靠龙山,在其他方面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应该换个思路,从龙山上想办法。那么,把目光汇集在山上,首先就得明确龙山上有些什么。山上到底有些什么呢?有野果:米地瓜、桑椹、紫梅、刺黄瓜……可以开发成特色食品;有药材:黄荆、何首乌、川穹、当归、大黄、金银花、牡丹……可以加工药材;有特色树木:红豆杉、金弹子、纹姆、紫薇……可以培育成盆景;还有兰竹、斑竹、楠竹、慈竹……”

    庭院中开始静谧下来,人们的表情也逐渐变得认真,看着杨柯在身后的小黑板上写下那些植物的名字,心中都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起来,到底还有些什么是杨柯没提到的。对于这些东西,村民们其实很熟悉,但却从没如此清晰的将其归类,然后引申到商业用途上去,经杨柯这么一点拨,很多人的心思如同醍醐灌顶般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