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疆大吏-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划分成两块,那么,对干部的考察算作是务实的话,对组织条例、组工手册的理解就是理论基础,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

    “……前些天我对你说过,让你在融入了组织部的工作之后再回头去审视你在龙山镇的工作,你想过了吗?”赵书记轻声问道。

    杨柯点点头,经由赵书记这一点拨,他立即明白自己在龙山镇的工作上最为重要的缺失在哪里了,额头上不由自主的开始冒起了冷汗。原本他以为自己在龙山的工作已经做得够好了,可现在回过头去看,却是缺少了画龙点睛的理论思想这样的总结和归纳,没能形成代表自己施政思想的指导性文件,就显得有些缺失。他在龙山这几年,相当于百步行走中走出了九十九步,但最终的一步却并非是迈出脚步就能达到的,缺了理论,也就缺了升华的过程。

    “以后要注意!这些理论和施政思想,哪怕是有错处,以后可能会受到继任者的否定和攻讦,也比什么都没留下的好!”

    杨柯再次点头。

    经由赵书记一番话语点拨之后,他立即找到了在组织部的工作方向,也找到了帮自己岳父渡过难关的法宝,对别人来讲,或许要想在组织部留下足迹很难,但对他来说,留个脚印再简单不过了。

    赵书记目前的困境主要就是因为盐城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若是善后事宜处理得好,同时能扶持出另一个接替盐城的工业城市,打造出亮点品牌的话,再借助于山城直辖的契机,中央对西川做出的补偿,岳父在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实现高配是有可能的,盐城的经济危机具备必然性,所以这个工业城市的扶持上,并不需要产生多少实际效益,只需要有个轮廓和规划,能看出它具备接替盐城的潜力就足够了。在这个基础上,若是能在别的方面做出一些成绩,能让全国其他省市甚至是中央借鉴推广的方针理念,那就更不成问题了。

    要做到这一步,最为简单的,就是利用他在组织部的身份使一些政策性文件提前在西川试行,然后将结果汇总起来上报到中组部,再向全国推广。这样一来,不只是他,连带从他往上的组织部领导直到省委书记赵长德,这一条线上的人都能从中捞到些政治资本。而推行的政策影响力越大,所收获的政治资本就越多。

    在国内体制下,做务虚工作的官员总是比兢兢业业务实的老实人提拔得快些,这不是没缘由的。就如同他在龙山的工作,不管最终做到了何种程度,缺少了理念性文件的支撑,总是显得不够完善。

    当初赵书记只让他在组织部和纪委之间做选择,现在想起来,怕也是有些深意在里面。虽然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性质截然相反,但追溯根源,其实还是有不少的共通之处,工作上对指导性文件的依赖都很强。而赵书记的本意,应该就是要让他明白务虚工作和思想理论在体制内的重要性和含金量。

    这些东西,以前赵书记从来不说,杨正和也只是偶尔提一两句,并未直接灌输给他,想来这两人都是一个想法,希望他能自己理解领悟到这些东西。他在龙山工作期间,这两人都只是点头赞许他的一些做法,都没指出他工作中所缺失的地方,但放现在来看,他在龙山的工作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很不错的,但在杨赵两人眼中,最终的评价估计也仅仅是还算过得去罢了。

    或许,在这两人眼中,他前面的工作做得都很好,甚至于可圈可点,但在离开龙山之前没能归纳出施政理论来,缺少了最后的临门一脚,就是他们最为失望的地方。所幸的是他还年轻,龙山的工作只能算是仕途的起步,算不得有多重要,理顺了务虚务实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后的路走起来会顺畅很多。

    ps:

    两更一万一千多字,表现个诚意,求票求票!!!

第七章 组织部那点事(一)() 
在省委组织部这样的机关豪门里,它的人员和编制其实很有意思,甚至若是说出去,很多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会产生一些疑问诸如省委组织部不是管干部和编制的地方吗?干嘛不把自己先给编制好了?但事实上,它就是以这样看似荒谬的组织架构存在着。

    包括组织部长在内,现在的西川省委组织部总共183名工作人员,其中干部二处作为最大最臃肿的处室,总共有14人,比干部一处多出三人来。这其中,一名处长、三名副处长、两名正处级调研员乃是领导,在这下面,还划分出了四个科室,一科二科三科四科都各自有一名正科级科长,这四个科室是在几年前组织架构最为臃肿的时候划分出来的,机构精简之后,人员少了,但四个科室却一直保留到现在,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原本的职能和权利,只是为了方便干部提拔而保留了下来。到得现在,这四个科室却是因为两位副处长的分管渐渐合并成了两个,显得有些混乱。

    真正算下来,十四个人中就有十名领导,剩下四个办事员,而这四个办事员中,杨文雅被处长李和敏抽调到身边跑腿,其身份已经大致和几位没有半点实权的科长相当了。最后剩下的三人才算是干部二处的普通工作人员,接受所有领导的指挥。

    从干部二处的人员构成上就能看出,组织部作为所有人心目中升职最快最容易的圣地,不是没理由的。

    相比起权利最大、架构最为臃肿的干部二处。干部一处只有两名副处长和一名正处级调研员,干部三处甚至只有一名副处长和一名正处级调研员。由此可见,因为杨柯的到来,刻意在干部二处又多增加了一名副处长。于是,领导的人数是科员的几倍,严重超标。

    而作为整个组织部权柄最盛的处室之一,干部二处总共十四人却占据了四楼东侧总共八间办公室,办公地点尤为宽敞。身为副处长,杨柯自然是得天独厚的分到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

    最近几年来。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不断的精简人员,将一些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也没多少能力的人塞到一些不被人重视的地方,于是,如同省委组织部这样的权柄部门人员是精简了,但不少机关比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团委,人员编制却是突然就臃肿庞大起来。当初在榕城团委的时候,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下属机构,它的人员构成超编近乎三倍有余,各权力机关都纷纷往这些角落里塞人,以至于到现在。榕城团市委还有一百三十多名工作人员,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事业编制。放在后世资讯发达的年代,这样臃肿超编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一旦被捅出来,保准被网民们铺天盖地的口水淹没。

    团省委超编接近两倍。榕城团市委超编三倍,相比之下,其他普通地市的团委超编情况还没那么严重。在当下,团委、妇联、政协、人大都有超编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放这些人过去养老了,年龄大的送往政协人大,稍年轻点的就送往团委,女的送妇联去……一直持续到好几年之后,这些犄角旮旯的小衙门才算是摆脱了臃肿的人员架构。领导们的述职报告和党建报告上所反应出来的,大抵就是略有超编。但并不严重,所以,这种如同秘辛一般的操作方式,并不为常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普通衙门比如农业厅、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对此都是不太清楚的,最多也就是有消息灵通的能获知一部分,却也并不详细。

    在90年初,西川省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接近260人,当时的骆超就开始在砍人,而姚恭友接手之后,也是一样的做法,几年的时间里,硬生生砍下来70多人……这种做法,并非只是发生在西川,在其他省份也差不多,某些地方甚至更加严重。

    对那些需要裁掉的人,大抵就是安慰一番诸如:你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做得很好,党和人民都会记住你的,现在有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交给你,党和人民需要你去政协站好最后一班岗!

    说得冠冕堂皇,但潜台词谁都清楚:现在用不着你了,找个地方蹲着养老吧……

    被分流的人群中,不满的也不少,拖沓不去新岗位的、上访的有很多,但最终也都是不了了之,全国的大形势如此,终究只能被动接受。

    这些情况,杨柯原来只是隐约知道一些,来到组织部之后方才从卷宗里看出最近几年来这些大衙门的动作,对此,他也是颇为惊讶。尽管他能理解这些机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种精简也是新型政府架构和职能机关改革的必然,但真正见到这么触目惊心的庞大数据,仍然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