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疆大吏-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琐事中最有意思的还是赵邀的外婆。在昨天晚上打来电话,非得在赵邀结婚之前见见杨柯,说是要给外孙女做最后的把关,最终还是被沈云仙一阵忽悠将想法打消了。赵邀外婆已经70多岁。身体虽然还硬朗,但却有些轻度老年痴呆,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衰退。早在去年,她就带着一群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见过杨柯一次,当时还拉着杨柯的嘘寒问暖的,笑得别提多慈祥了,可到如今,却是记不得这事了,让一家人觉得好笑之余也是心情沉重,为这位慈祥的老人身体担忧。

    和杨赵两家的亲戚相比。沈云仙娘家就令人感觉很亲切了。那是个大家族。并且是货真价实的书香门第。沈云仙曾祖父乃是同治七年进士,做过翰林院修撰,担任过西川学政。再往上。沈家在雍正年间也曾出过一名进士,只是连沈云仙都说不清楚那是祖上几辈的风流人物了。当时听赵邀说起沈家的文化底蕴,杨柯都是暗自咋舌,跟这家人比起来,他们老杨家那位娇妻美妾成群的叔公就是个大头兵。

    但到得建国后,沈家终究还是被波及到了,如今的沈家虽然也是枝繁叶茂,但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比了,沈云仙的父亲在那场浩劫中写下一篇感叹长文之后悲愤离世,其兄弟姐妹目前都只在当地中学任教……总的说来。包括沈云仙在内,这家人一直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是很了不起的家族。

    赵邀外婆住在小舅家,是在当地的一所乡镇中学附近,在屋子后面开辟了一小块土地种菜,虽然记忆力不太好,但每年都会给几个儿女送些自己腌制的酸菜,这么多年来从来没落下过。

    因为杨正和如今的职务,杨柯和赵邀的婚礼不会大办,免得落人口实,主婚礼在京城举行,但计划中会来庆贺的人不会很多,杨林生意上的朋友和一些有交情的官二代全都被排除了,杨柯和赵邀在京城的同学也同样不会通知,整个婚礼会很低调。在西川会宴请两次,其一是赵长德宴请一众省委常委,其二就是杨柯和赵邀的一些同事,都是小范围的宴请。真正的大办是在沈家,外婆决定的,要给她最喜爱的外孙女举办一场热闹的婚礼,在婚礼之后,杨柯和赵邀的蜜月也会在乐市度过,当然,时间不会很长。

    这些和婚礼有关的规划是最近两家人讨论得最多的事情,和沈家相比,杨正和、李梅、赵长德本家的那些势利亲戚则都不会通知,主要是因为没有直系亲属存在了,那些三竿子打不着的旁系亲属若是借此机会攀附上来,以后甩都甩不掉。当初杨林结婚也没通知杨家的远房亲戚,只是在次年清明回去祭祖的时候补了一次宴请了事。

    每次想起自己老家的那些亲戚,杨柯总是忍不住感叹,他见过赵邀的外婆、大舅小舅和几位姨妈,虽然彼此之间也会有些暗中攀比较劲,但互相之间并没什么矛盾,他们对赵书记的权力虽然也向往崇拜,但起码的文人气节还在,从不借沈云仙的名头在当地如何如何,他对这家人很是敬佩。

    不过虽然沈家人较为自重,但每年的春节,区教育局局座大人都会登门拜访,给赵邀外婆拜年,每次的说辞都一样,感谢老太太培养了九名人民教师,其实就算加上沈云仙也只有六个儿女,这里的九人,是连带当老师的儿媳妇和女婿都算上了。

    这位局座大人估计也是没什么门路,其实就他一个小小的区教育局长,连进入赵书记法眼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事情沈云仙都是清楚的,虽然心中反感,但也未说什么,毕竟她的兄弟姐妹还得在当地教书不是。

    当然,要说沈家众人全然不沾光那是假的,排除沈云仙,沈家总共九名教师,其中六名被评上了副高级职称,两人获得省级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书香门第给杨柯的感觉很亲切,对于外婆提出要在当地大办婚礼,他是半点都不反感。

    在这样繁琐的忙碌中,春节渐渐临近了,在放假的前一周,杨柯将修改好的文件递给了姚恭友过目。姚恭友一见之下,如获至宝,立即将干部二处的人全数招了回来,暂停了所有干部的考察工作,并且在组织部召开了会议发起讨论。

    对此,杨柯只是笑了笑,这些干部考评办法其实已经有一部分早就在实行了,但并没有这么具体详细。他能理解姚恭友的想法和做法,这考评方案若是落到实处,最后又总结起来,对姚恭友来说,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政绩。更重要的是,若是真按照这考评办法来实施,组织部的权力和影响力又将会增大很多。

    源于杨正和的关系,姚恭友对杨柯一直很好,完全是将其当成了子侄辈在对待。

    姚部长曾私下里拍着杨柯的肩膀叫好,并很直白的说这份干部考评改革方案若是成功的话,能为他岳父赵书记增添不少砝码的话语。杨柯只是笑着点头,显然姚恭友还不清楚赵书记正在打造一把神器,和他那“巨著”比起来,这组织部的考评改革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已。

    组织部高层在讨论这份改革方案,下面的所有处室也同样在讨论,并且还要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便将其弄得更完善。

    李和敏是组织部部务委员,自然是要去开领导会议的,李和敏没在,作为发起者,杨柯就当仁不让的主导了干部二处的研讨工作,他借此机会将副处长廖如林打压了一阵。这种打压人的事情,杨处长那是信手拈来。

    每个人都需要研究些以前的文件,为新的考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这是上头交代的任务。而杨柯在每次检查廖如林的“作业”时,往往会看几秒钟就皱起眉头,最后会轻轻将其放在一边,不发表任何意见。这种动作落别人眼中,自然就是廖处长做得不够好了,没看杨处长都一直皱着眉头,然后看都不看了吗?

    这些小动作其实更多的是在做给李和敏看,李和敏要用他来压制廖如林,杨柯虽然不打算自己动手,但面子上总得有个交代,于是就有了最近几天发生的戏剧事情,弄得廖处长一肚子窝火。

    杨处长打压完廖如林,在没人的时候又会抽出对方的条款来看,实话实说,廖如林所罗列的条款依据都很准确!

    打压完廖如林,杨处长身心舒畅,迎来了放假、过了年,眼看就要结婚了。

第二十一章 天作之合(一)() 
“乙亥年,戊寅月,己巳日,宜婚嫁。”

    “天医婚,主无灾无病,一生平安,儿女和睦,无奸无盗,上吉之配。”

    一名身穿青色中山装,留着山羊胡子,看似仙风道骨的老头坐在椅子上,他旁边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个从未动过用的罗盘,口中念叨了很多众人听不懂的话,最后伸手对杨林说道:“好日子,好婚配,给钱吧,四百块!”

    “哪有给四百的?多不吉利啊,给八百吧!”宁可在旁边不满的嚷嚷起来。

    老头双眼一瞪,忿忿然转头对宁可吼道:“结婚哪有给八百的?小丫头不懂别乱说话,四百,多了不收!”

    果然是大师,这些黄白之物给多了人家都不要的,见到这一幕,众人心中都是暗自点头,运气真好,竟然请到一个不是骗子的大师。这年头,想要从满地骗子中挑出一个大师和中头等奖没啥区别。

    这些推测命理选择吉日之类的事情,就连沈云仙都不懂,遑论其他人了,在这个时候,也就只能听听大师的,大师如何说,大家就照着如何做吧。其实韩夫人是懂些的,但却没人听她的,因为家里出现一个半仙级的人物,让人怎么想怎么别扭,这些事情,还是交给外人来好些。话是这样说,但其实是嫌韩夫人不够专业,连一套专业服装都没有,明显就是半吊子,谁能信得过她。

    这位仙风道骨的大师念叨了好久,但其实说白了就两句话:正月初八是结婚的好日子。杨柯和赵邀的生辰八字推测出来的婚姻契合度还不错,上吉婚配。

    这良辰吉日和韩夫人给看的日子相同,也是在这一天,看来的确是个好日子。前些年因为思念女儿。韩夫人无聊之下开始学习这些风水命理,如今倒也略有小成,但她看日子却是需要比照黄历,比眼下这位大师张嘴就来可就差远了。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远非韩阿姨这样的半吊子能比的!一众小辈在心中腹诽着,对韩夫人翻着黄历和一些泛黄的书本推算了老半天才说出了正月初八是个好日子的蹩脚行为有些鄙视。

    真要说起来,众人未必有多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