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这顶豪华的凤冠,共嵌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

    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

    龙凤之间嵌大珠花八朵,每朵中心嵌宝石一块,或六块,或七块,或九块,每块宝石周围绕珠串一圈或两圈。

    另外在龙凤之间插饰翠云九十片,翠叶七十四片,冠口金口圈之上饰珠宝带饰一周,边缘镶以金条,中间嵌宝石十二块。

    冠后面下部左右各嵌金龙首一个,龙口衔博鬓,左右各三扇,每扇饰金龙一条,珠宝花二个,珠花三个,边垂珠串饰。

    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叶、翠花及博鬓,全部单独制作,插嵌在冠上的插套内组合而成。

    一眼望去,凤冠上金龙升腾笨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龙凤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十分富丽。

    鲁善工激动不已,这才是真正的巅峰之作,手艺能达到这种境界,绝对堪称流芳百世的艺术杰作,不愧是最能代表皇家至高无上全力威严的极品。

    巧夺天工!

    无与伦比!

第184章 传奇中的传奇() 
    小心翼翼把九龙九凤冠收起来,这次肯定是额尔金从圆明园强出来的宝贝,上面很多珍珠宝石被损毁,甚至有些直接消失不见。

    箱子里还有很多金银首饰,珠宝玉石,应该都是从抢来的战利品。鲁善工打开另一个小箱子,眼前又是一亮。

    “这是石涛的秋声赋图卷!”

    “荒城怀古图轴”

    “还有山水清音图!”

    鲁善工打开几幅卷轴,因为保存不太好,有些发霉和破损,幸运的是画心没有损毁,只要重新装裱就行。

    “还有八大山人的孔雀竹石图”

    “这是孤禽图和眠鸭图”

    “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

    “还有河上花并题图卷和莲花鱼乐图卷!”

    “王时敏的苍岩万翠图手卷!”

    “春日山水图大立轴!”

    “这是王鉴1661年危石青松图!”

    “1668年仿古山水册页十开!”

    “王翚江山雨后图”

    “1698年载竹图手卷!”

    “王原祁的溪山雨意手卷!”

    鲁善工看着眼前十几幅清四王四僧的精品力作,仰天长笑,兴奋不已,都是经过石渠宝笈著录的皇家珍藏,不愧是圆明园,随便拔根毛都这么粗!

    赶紧把两个宝箱搬上车,一路飞奔回善工堂,把门锁死才终于安心。

    开始整理战利品,最有价值的还是九龙九凤冠,堪称国宝重器。国家博物馆也有几个类似明代孝庄皇后的凤冠,被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

    然后是四王四僧的精品力作,四王不用说,从王原祁开始就是康熙御用画家,画坛领袖。其他三人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

    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统。

    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影响后代三百余年。

    现在每一张都是千万起拍,特别是王原祁,数量最少,三十年拍卖纪录一共不超过五张!

    所以行话说,要想收齐四王,必须先有王时敏,否则白费!

    就连刘一谦这种大土豪,手里也只有王王原祁和王鉴,离四王还差得远。

    打开所有画卷,鲁善工满脸痴迷,这次不但四王齐聚,最牛逼是居然全部是手卷和册页,堪称无敌!

    从来没在市场上见过四王册页,更不用说是更稀有的手卷,也只有圆明园和故宫才可能拥有这么多御用画家的真迹。

    甚至可能连故宫都没有王时敏的手卷,最少鲁善工没有查到资料。

    然后是石涛和八大山人,能在清代跟四王叫板的也只有四僧,其中又以石涛和八大山人为代表,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流派,由于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当时北方清廷奉四王为正统,江南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与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多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其中石涛和八大山人乃明宗室后裔。

    他们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之情。石涛奇肆超逸;八大山人简略精练;髡残苍左淳雅;弘仁高简幽疏。

    虽风格各异,但创造性强,冲破当时画坛摹古束缚,振兴画坛,对后世的扬州八怪有巨大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

    特别是张大千,前半生苦心临摹石涛和八大山人,以古为师,可谓最佳代言人。

    赶紧把所有画卷放进阴干室,因为几十年埋在土里,装裱很多发霉变质,幸亏密封还不错,没有虫洞和残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剩下就是重新装裱,对于自己来说难度不大,可数量不少,只能慢慢来,正好是学习吸收清代六大名家的最好机会。

    有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绘画基础,尤其是张大千,仿古水平堪称第一,如果能搞定这批精品,那自己的水平……

    一日千里!

    平步青云!

    折腾几个小时到深夜,终于把所有古画安排妥当,鲁善工累的一身汗,洗个澡,真没想到这次竟然通过一本小小笔记能找到这么多宝贝?

    想想也很正常,对于圆明园来说这些还真算不上珍品。毕竟都是当年御用画家,乾隆只要高兴,随便动动嘴就能弄来七八张。

    要知道当年如意馆人才济济,原本就是圆明园内的房舍之一,位于福园门内东侧。当皇帝驻跸紫禁城时,画家们就要移至紫禁城内启祥宫服务。

    初春迁往圆明园时,所有在启祥宫的人员又移至如意馆中当差。咸丰十年火焚圆明园时,如意馆被化为灰烬。

    如果说造办处是大清制造的传奇,那么如意馆则可谓是造办处的传奇。

    而如意馆传奇中的传奇,当属那些出入大清宫禁的画家们,尤其是盘桓于圆明园如意馆,堪称藏龙卧虎。

    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艾启蒙、沙如玉……每一个在当时都大名鼎鼎,各有所长。

    特别是郎世宁因画得好,被乾隆皇帝授予三品奉宸苑卿的官衔。还有王致诚,来自法国的传教士曾是乾隆最喜欢的随侍肖像画家,曾创造过奉命随皇帝出巡期间,50天内画22幅油画的吐血记录。

    因为在紫禁城,皇帝由于职责与义务,不能经常去看望自己喜欢的御用画师。而在圆明园,皇帝得到相对的自由,能够经常往返如意馆看望艺术家们。

    王致诚向朋友描绘在圆明园的经历道:皇帝几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观看我的工作,以至于我生病都无法缺席。

    到后来如意馆无疑变成皇家艺术的代表品牌,除绘画,还有许多制造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比如法国传教士沙如玉,发明能报时间的自鸣钟,就是今天的闹钟,在当时的欧洲也被视为是一大奇迹。

    而圆明园中大量精美的玻璃器皿,就来自于如意馆纪文修士的设计与制造。当时在如意馆的西洋传教士们,甚至还发明了机器玩具。

    据记载,杨自新修士制造一头机械狮子,能走一百多步。而另一个传教士石澄元还造个机器人!

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径() 
    乾隆龙颜大悦,对于如意馆的工作业绩,十分满意,经常赏赐以示鼓励。

    乾隆二十二年,郎世宁七十寿,皇帝特别于当天请郎世宁赴圆明园见面,赐绢六匹,朝服一领、玛瑙项饰一环,并赐御笔颂词。

    从圆明园回京路上,郎世宁坐大轿,二十四人乐队开道,满汉官四人骑马相随,八名侍从捧御赐物品,直到宣武门南堂,沿路百姓观瞻,缙绅相贺,无上荣耀。

    这个洋鬼子一辈子都没有如此荣光!

    1769年圆明园西洋建筑最后一期工程完工。就在这一年,郎世宁去世,很多人说他是因圆明园工程累死的。1774年,建筑师蒋友仁在工作中累倒,脑溢血而死。

    这些西洋传教士真可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乾隆虽然好大喜功,但也算有真才实学,呕心沥血创造出一个传奇般园林,至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到咸丰慈溪手里,那如意馆就一落千丈,史料记载,即使皇宫中的用度最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