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长纤瘦,细若牵丝。

    虽细却内劲暗含,因此其作品才有铮铮金鸣之艺术魅力。

    起笔稳,行笔速,收笔安,点顿金钩铁划,一曲三折。

    横竖撇捺由如疏影横斜,宝剑出鞘,仙鹤独立,极具擒纵之势。

    字体整体端庄俊秀,笔势酣畅。

    鲁善工能体会到文人皇帝心中的豪情和现实的无奈,这种矛盾的碰撞组合才能形成赵佶独特的书法神魂。为君王时,窝窝囊囊,郁郁不得志。为书法家时,神采飞扬,激扬江山。

    字体舒展风流,飘逸劲利中体会到一丝敛而不发的豪情,一缕礼教严明的帝王风范。这种隐含的情愫发自于一个国弱民困的末位帝王与生俱来的皇家气概。

    宁折不弯,结合当时的国破家亡,居然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剧感和力量感!

    可惜后世因为种种原因,瘦金体没有广泛流行,沦为小众。明段受政治家的影响,宋徽宗的书画不被追捧,据说有个明朝皇帝当众赞美几句宋徽宗的画画得好,马上就有臣子的纳谏,说宋徽宗画虽好,却是个亡国之君,所以不应该羡慕其画。

    自古成王败寇,胜者为王,乃千古不变之真理。在这种环境之下,瘦金体自然是没有出头之日。

    清代以来,对待瘦金体的态度,也避不开这个原则。就连乾隆雅好字画,精心鉴赏。然其在赞赏之间,乃不免要对他的政治得失例行议论一番,诸如“艺工典亵”云云,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

    民间就算有人想学,苦于没有字帖临摹,加上瘦金体对书写工具,特别是笔和纸的要求较高,非有好笔好纸不能写得精采,只能望而兴叹。

    更有甚者居然认为北宋是因为瘦金体而亡国,把它定为亡国之书体。实在荒谬至哉!

    其实严格说起来,宋朝灭亡不能全部怪罪宋徽宗一个人。北宗王朝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之前,曾是掌握重兵,权倾一时的大将,后来黄袍加身,登上皇帝的宝座,因此对于掌握重兵的大臣非常警戒,治国以重文轻武为指导方针。

    以后几代皇帝都遵循这个治国方略,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宋朝诟病日深,边患不断,在宋徽宗执政前即已经是内忧外患,山雨欲来。宋徽宗能接管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而保持相对繁荣昌盛,实属不易。

    到头来只能仰天长叹一句话:可惜投错胎,生在帝王家!

第211章 千古之谜() 
    鲁善工越研究越痴迷,突然想起什么,从柜子里拿出一副长卷,放在条案上慢慢打开,居然是清明上河图。

    当然不是真迹,而是从荣宝斋买来的复制品,可别小看它,用木板水印百分百还原,纸墨全部做旧,细节一模一样。

    就这一张仿品,市场价五万!

    全图分为三大部分,按照展开的次序,首先是汴梁郊外的景物,接着是大桥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最后生动描绘市区的街景。

    整幅作品中的人物大者不足三厘米,小者则微如豆粒,且虽说人物形体微小,但个个纤毫毕现,极富情趣。

    这种大手笔,很少有人能模仿。传说张大千也曾经临摹过,还故意在伪作上留下破绽,以免谬种流传。其中一张,破绽就在小鸟身上,虽说非常隐秘,但却欺骗不了明眼人。因为画面上的小鸟的身体比两道瓦脊还宽,这显然与真实的情形相悖谬,经不起推敲。

    正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一样,每幅名画都暗藏着不可示人的秘密和玄机,场面宏大、包罗万象的绝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也不例外。

    有人研究发现,名画上应有尽有,唯独缺少两种在农村和市井最常见的动物:马和羊。画面上的马匹往往用毛驴和黄牛来替代,令人匪夷所思。

    后来有军事学家分析,当时北宋朝重农轻商,重文抑武,是典型的民富国穷。北方女真等游牧民族早就对文人们笔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中原锦绣山河垂涎欲滴、虎视眈眈。

    于是赵匡胤不得不加紧对战备物资的控制和监控,马和羊就名列其中。马匹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战略物资,而羊皮当时主要用来制作军服营帐等军事物资。

    从画面最右端迷濛的春色中开始。郊外,柳木抽出新芽。农人赶着一队负重的驴子,从远方乡间的土路走来。河水蜿蜒清澈,随着农人的脚步,汇入连通城市的主河道:汴河。

    它是开封城的命脉,宁静的水面上,曾经运送着天下半数的财富、海陆的奇珍异宝。每日数百艘船只,载着香料、马匹送入城中。南亚的犀角、象牙、大象、孔雀、猎鹰与仙鹤,甚至昆仑奴,都是汴河的常客。

    这些不仅是王公贵族的玩物。奢侈品大量涌入,平民也能买上一两件。譬如东瀛扇,每逢上市,总被抢购一空。

    张择端非常注重细节与真实性,图上有两艘货船,根据载重量的不同,右边的明显吃水深一些。一艘小船上,妇人正在洗衣裳。船篷上晾晒着刚洗好的衣袍。

    穿过人烟稀少的郊外,进入繁华都城。虹桥人潮拥挤,架在河水两岸,是整幅清明上河图中最醒目的存在。

    有意思的是这一座难以复制的木构拱桥,木构件相互交错、承托、相贯,共同撑起整座桥梁,尚未在国外古今桥梁中发现先例。

    元明以后,虹桥的造法失传。人们一度以为再也找不到相似技法的桥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在闽浙一带的廊桥的形制上,终于找到虹桥的蛛丝马迹。

    桥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和如今的天桥一样,小贩见缝插针地摆摊。卖吃的,卖铁器,卖草鞋,一旦街道司的官差,类似城管赶到,立刻如鸟兽散。

    在虹桥的两头,竖着四根长木杆子,名为表木。它们规范沿河建筑物的范围。一旦超过,即视为违章建筑拆除。

    木杆顶上挂着一个鸟型物,叫五两,是一种观测风向的仪器,用五两或八两重的鸡毛攒成。岛国也有同样形状的测风仪,人称风见鸡。

    冷饮店的遮阳伞下,挂着香饮子的广告牌,就是宋代的饮料。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凉水荔枝膏,也就是古代的DQ。

    供人歇脚的饭馆门口,右上角的运钞车和押运员正在点钱,中下方外卖小哥准备出门送餐,妥妥的美团外卖小哥。

    当年汴京城共有七十二家知名大饭店,最豪华的樊楼,号称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设有百十来座豪华包间。

    清明上河图中最豪华的是孙羊正店,集酒庄、会所、澡堂、高级餐饮于一身,门口挂着红栀子灯,表示提供特殊服务。

    有钱的进酒店,没钱的街边下馆子。汴河两岸,四处可见敞开的茶屋,提供些近似黄焖鸡米饭的小食。

    远处有一间医馆。门口挂着一幅招牌,右边挂着大理中丸养肠胃丸,左边是统理男妇儿科,蝇头小字,清清楚楚。

    一个文官骑在马上,气度不凡。这是文人的黄金岁月,待遇优厚,升迁优先。不担心因言获罪,而且地位极高。在别人骑驴的年代,可以骑骏马、带笠帽,衙役环绕,悠然前行。

    鲁善工欣赏完千古名作,对张择端心悦诚服,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很多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张择端。

    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某天宋徽宗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他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

    宋徽宗命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被召进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请求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同意请求,命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六千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

    张择端为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他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父亲宋徽宗赵佶不同,他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