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还是觉得白莲有些刺眼,这么说呢……不如天青色自然,对,缺少一种沧桑感,不,是历史感,也不对……”

    纪如烟皱着眉,话到嘴边,反而形容不出来,鲁善工点点头,认同道:“不错,我也绝对白银打造的莲花有些轻浮,或者说颜色太新,缺乏一种底蕴。”

    “对,就是这个意思!”纪如烟一拍手,笑道:“好像初来乍到的暴发户,在书香门第面前大言不惭,有些突兀之感。”

    突然看见鲁善工面露沉思,自觉失言,赶紧道:“其实已经很完美了,毕竟这是流传千年的宋代真品,包浆如玉,能做到这步很厉害。”

    鲁善工摆摆手,笑道:“不用安慰我,找你来就是要挑毛病,这是第一版本,时间很充足,既然发现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多谢纪大小姐指点迷津。”

    “哼,说过多少遍,叫我如烟!什么纪大小姐,真难听!”

    鲁善工看着佳人娇嗔的表情,哈哈大笑,轻松道:“好,如烟大小姐,行了吧?”

    再次回到工作台,重新打造白莲花钉,然后不断试验做旧方式,创意没问题,造型也合适,就是颜色不太宁静悠远,需要多试几遍。

    “嗯,这个又有点暗沉,不好。”

    “这次好一些,要是再能含蓄点更好。”

    纪如烟在旁边点评,每次给出意见,鲁善工继续改进。时间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到傍晚时分。

    “好,这次好!”

    纪如烟惊喜捧着茶盏,兴奋道:“莲花宝光内蕴,跟那一抹天青色相得益彰,遥相呼应,完美!”

    两人相视一笑,终于达到最完美效果,时间已经到晚上,一起简单吃完饭,纪如烟离开。

    鲁善工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修复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这是爷爷从小培养出来的习惯,君子三省吾身,对于匠人也一样,每次失败都要有所心得体会,不能重复同一错误。

    很多时候修复机会只有一次,不可能让你重新再来,如同龙泉青瓷,就算让熟练窑工也不能保证每次烧出梅子青,很多时候都是运气。

    更不用说是天目曜变,全凭窑变,入炉一色,出来万彩,靠的全部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工。

    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

    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当时的工匠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从迷信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是妖气作怪。但久而久之,窑户们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

    宋代五代名窑之一,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还有著名的康熙朝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为收藏家求之不得的珍宝。

    今天让鲁善工对修复产生新的理解,一是创意,也就是艺术再创造,特别是残器,需要用配损修补,给匠人发挥的空间反而更大。

    如何修复完整,还能锦上添花,全靠匠人的创意,或者说是文化修养和底蕴。难怪爷爷喜欢唐诗宋词,就是想从古代经典里吸收智慧,获得灵感,达到完美境界。

    诗词歌赋是最能代表古代先贤的杰作,很多艺术品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短短五言七言,寥寥数笔,就能描绘出各种优美场景,把感情通过文字,穿越时空,徜徉古今,直达人心。

    这次成功就是最好证明,鲁善工闭上眼睛,想象着江南梅雨,漫步于林中,来到碧波湖旁,满目清波荡漾。周围是黄梅,随手摘下一颗,放进口中,酸甜可口,满口生津,令人垂涎欲滴。

    忽然雨过天晴,阳光破晓,遥望天边那一抹天青色,动人之极,不由想起一段歌词。

    天青色的烟雨,有我在等你!

第25章 史上最强败家子() 
“这是……”

    宋学明看着眼前的梅子青,惊喜不已,小心翼翼捧在手心,赞叹道:“好一幅清池白莲!”

    “碧波荡漾,摇曳生姿,如同江南水乡二八佳人,温婉贤淑,落落大方。”

    “好手艺!”

    鲁善工笑而不语,看来老爷子人老心不老啊,二八佳人?

    宋学明爱不释手把玩着茶盏,看着鲁善工,长出口气,欣慰道:“老陈果然没有骗人,说句公正话,就算是鲁老哥在世,也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水平!”

    “您老谬赞,其实很多创意都是跟爷爷学的,我还年轻,经验不足,还需要多多历练。”

    鲁善工谦虚着,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宋学明满意之极,年轻人有手艺不说,还沉稳大气,谦虚好学,以后必成大器。

    把梅子青放在博古架最醒目位置,笑道:“现在好了,有这个手艺放在这里,比说什么都管用。”

    “放心吧,只要有老客户上门,我就让他们看碧波白莲,肯定有识货之人。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手艺到哪里都能吸引人。”

    “这是二十万,算是工钱,拿着!”

    鲁善工吃惊的看着宋老递来的支票,赶紧推辞道:“这可不行,太多了,按照规矩最多五千,您……”

    “我让你拿着就拿着!”宋学明一瞪眼,大声道:“你知道现在这件梅子青如果上拍能到多少?”。。

    看着鲁善工有些迷茫的表情,老爷子正色道:“只要我愿意出手,加上博古斋的名头,最少不会低于五百万,遇见喜欢的人六七百万都可能!”

    “这么贵!”鲁善工暗自咋舌,没想到残器也能值几百万?

    “哼,千万别小看残器,汝官钧定哥全世界才有几个?除去博物馆,私人能拥有的不超过十个!每个都是顶级大藏家,身家过百亿,你以为谁都能拥有龙泉梅子青?”

    “别说宋代,明代精品官窑也是有价无市,去年刘一谦三亿才拍到斗彩鸡缸杯。从山中定次郎手里传承至今,应该是当年恭王府旧藏之物,来自清宫,传承有序,私人全世界只有三件!”

    宋学明盯着鲁善工,正色道:“不要妄自菲薄,手艺达到境界就是艺术品,以后要自信,就值这个钱!”

    鲁善工谢过,突然想起什么,询问道:“您老这里有没有碎瓷片,或是破损老物件,什么都行,我想淘点回去研究研究。”

    “碎瓷?”宋学明点点头,指了指仓库角落的箱子道:“旧货铺什么都有,以前专门有行家收藏旧瓷片,一是为上手学习,提高眼力;二是好多精品百年难遇,比如五大名窑,万贯家财,不如汝瓷一片,可见其珍稀程度。”

    “玩瓷片圈里最出名的就属片儿白,那个小子收藏六万多片碎瓷,前几年居然建立私人博物馆,也算玩到头喽!”

    鲁善工深以为然,说起片儿白可是有名玩家,特别是对于锔瓷手艺人来说,更有大名鼎鼎。一旦发现精美的古瓷片,对方就会一掷千金。

    曾经有人采访他说:我的钱就是工资加稿费加讲师费,这些钱加在一起攒很多年,都未必买得起一个完整的官窑瓷器。但现在已经拥有几十片宣德年间的瓷片,而在国内,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宣德瓷的人不超过00人。

    记得几年前,睦明堂古瓷标本博物馆刚对外开放,自己还被爷爷强拉着去参观学习。来到东花市附近的一处茶艺社内,门面并不很起眼。顺台阶而下,只见宽敞的厅堂里摆着一圈圈中式桌椅,有人围坐着品茶,有人闲适聊天。

    不经意低头,才发现自己正踩在一条中华瓷道上,密密麻麻的瓷片标本被搁置在地上的凹槽中,隔着透明的玻璃,嵌在沙面上。

    顺着瓷道从头到尾,分别是按年代排列的瓷片标本,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片,汉代陶片,唐代窑瓷片,宋代钧窑及龙泉窑、汝窑、影青瓷片,宋元代枢府、法华、三彩、磁州窑瓷片,金代红绿彩瓷片,元代青花瓷片,明代成化官窑、宣德红釉官窑、弘治黄釉官窑瓷片,直到清代各期民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