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呢?证明他心里有鬼。

    另外,这两件东西都太好了,他漫不经心拎来,卖的价钱非常便宜,我觉得很可疑。我们先从社会学角度判断,而不从鉴定的角度判断,就说明东西有问题。一般总说专业人员鉴定要排除所有干扰,以物论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复杂的社会情况以及身边的干扰,都要考虑进去。

    耶律家族是契丹王族,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堂弟叫耶律羽之,是开国元勋。耶律羽之的墓葬在阿鲁科尔沁,非常边远的草原,考古队走了很多天才到达。“阿鲁科尔沁“,就是北方弓箭手的意思,一听就非常远。耶律羽之墓在1992年被盗掘,盗掘10天以后国家知道了,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里面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他文物这里不涉及,我们就讲瓷器。

    耶律羽之是功臣,他下葬的等级非常高。耶律羽之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白釉穿带瓶,37公分高。穿带瓶做成这么大,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意义,它装满水,穿上绳子也背不动。那为什么还做成穿带瓶呢?因为辽代历史上使用金属器,穿带瓶就是模仿金属器的样子。另外,出土了皮囊壶,也叫马镫壶,形状像马镫,都是体型巨大的瓷器。耶律羽之墓的所在地叫罕庙苏木,“苏木“是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罕庙“就是大庙的意思。在历史上大庙香火很盛,在当地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地区偏远,我们上百年都是漠不关心,后来毁得也比较严重。庙里的经纸都被裁成一张一张的,当作乡政府的办公用纸了,一用好多年。办公用纸全是文物纸的背面,这在现在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辽代享国时间比较长,有二百多年。由于辽在中国历史上的消亡时间过长,所以今天对辽国的了解确实不多,有时碰到契丹文字也一筹莫展,能认得契丹文字的人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只好通过更多的文物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段灿烂的文明,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

    辽代以后紧跟着是金代,金代就是女真族,后来满族人的前辈。1163年,南宋隆兴北伐的时候,金就和南宋议和了。议和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原来南宋要称臣,现在两国改称叔侄关系了,关系稍微近了一点儿;每年宋给金的“岁贡“改称为“岁币“,你给我钱财就完事了;等等。议和使金与南宋相安了40年,经济上得以发展。

    过去对金代瓷器不做研究,根本不说金瓷,就说宋瓷。当时把很多北方金代时期的瓷器都叫宋瓷,今天则分得比较清楚,把金政权辖区内的瓷器彻底分出来。金人跟辽人不一样,金人几乎没有自己独创的瓷器,就是走到哪儿使到哪儿,使用汉族人的东西很高兴,自己不创造。今天看很多汉族的瓷器,无非就是在金代政权辖区之内生产的。比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梅瓶,画着一只龙往天上爬,龙下面写“正八“。“正八“两个字一开始很多人解释不清楚,是不是“王八“两个字写错了?其实“正八“就是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也称“正八部“。由此而证明这件梅瓶过去是在寺院中所使用的。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10来公斤重,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用钱来衡量艺术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杆,只能用钱衡量。过去我们经常说价值连城,其实说不清楚。一具体说到钱,大家都听得清楚。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那么,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么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浮梁“就是景德镇,也盛产茶叶。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蓝色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题材众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题材表现是不一样的。它题材众多,什么都有。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它为什么画这么多题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兽呀、龙凤纹呐,都是这些,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戏剧故事片、人物。第一个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有情节,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景德镇,在元朝后期的时候朱元璋驻扎在此。朱元璋在没拿下江山的时候,长时间地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的生产应该有过影响。所以它人物作品就开始渐多。

    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宫里有元青花大件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去的。它大器多还有一个原因,跟蒙古人的这个性格有关,蒙古人粗犷、不拘小节。

    比如高安出土元青花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这样的就是把杯,喝酒用的。我们现在的酒杯都很小了,它这个酒杯很大,底下一攥。为什么酒杯做成这样呢?过去他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这个出土的把杯,上面写着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人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就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我们说过,到了元朝就开始有蒸镏酒了,不是酿造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这杯子要喝蒸镏酒,也够一呛。

    高安当时还出土了六个带盖的梅瓶。我们讲梅瓶的时候讲过,梅瓶就是装酒的。每一个瓶子底下有一个字,它写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说的“六艺“。“礼“说的是礼节,道德水准。过去在社会上生存,这是第一个要求。“乐“是音乐。是修养、素养。懂得音乐,这个人的修养就比较高。“射“就是射箭,是技艺,生存的一个本能。“御“是驾御,防御的御,但是在古代当驾御。驾御马车叫御手嘛。它是指行动。“书“就是书法,形象思维。“数“是算数,逻辑思维。

    礼、乐、射、御、书、数,你掌握这“六艺“,我觉得你就是一全才。在今天的社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周礼·保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它说,“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

    梅瓶底下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