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尽星河-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的军队,但不一定会来援助我们,而是会让朝廷增兵上郡。”

    上一次的假战令他记忆犹新,事后,狄阿鸟告诫他,要他不能光能带领三五千铁骑驰骋,而要更多地把自己当成一军主帅。

    他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想过。

    这一条推测并不是来自大本营,而是来自于他本人的分析,难道大王处在战圈之外,坐看敌人围城不成?

    大王肯定已经增兵敌后,放任敌人攻城,一定有放任敌人攻城的目的。

    时不时,他会想到渔阳一战,渔阳一战一劳永逸,解决了巴依乌孙,现在也许大王的用意,就是“聚歼”敌军后面,大本营虽然向他下过命令,但是却因为保密,没有全盘托出计划,即便是这样,“聚歼”一词在他脑海里闪过很多回,而且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越想越觉得高奴一战的战果会更大。

    征战多年,他自有与狄阿鸟的默契。

    参士们一再催促,他就说:“那这样吧,你们派人向南,看看能不能联系上王基深,也许他知道大本营究竟想让我们怎么干。”说完这些,他就继续学习怎么煮茶,翻阅自己的书文画册了。

    参士早瞄过他手里书文之后叠着几张书信,知道那是大王写给他的,上头隐隐约约有“大将修养”几个字。

    也只是因为这几张纸,参士才没有针锋相对,问他:“你在这儿又学喝茶,又读画书,大王知道吗?”而是去设法联系人在中原的王本了,一旦需要求援的时候,好让他通过外交,请求朝廷。

    联系王本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太难,冲过陈国的封锁,就能被朝廷接应上,如果直接要援反倒容易一些,而联系王本,路途远了很多。

    王本去了一趟太原,紧接着又去了长月,这一点连张怀玉都不知道。

    去见王本的几名将士去太原路上走了一半,才又知道他王本绕了一圈,已经在京城长月了,于是又掉头回来去长月。

    张怀玉也在等朝廷下令。

    除了高奴,他几乎收复上郡全部的土地,直接可以以上郡为跳板攻入陈州,但是因为高奴大战起了苗头,朝廷让他按兵不动,候机支援东夏,他就等在这里等在这里,他内心格外着急。

    他在靖康军系中也一直很另类。

    他出身草莽,治军手段凶残,偏偏能够洁身自好,没有半分草莽英雄的暴发户心态,他儿媳妇被东夏狄阿鸟所夺,他却不止一次用狄阿鸟的优点劝诫自己的儿子。一年前,他儿子受他荫庇,被征为议郎,要在长月买宅院,张口给他要钱。他说:“尔已受吾荫庇,领用俸禄,一世不愁,何以再劳乃翁?为父之产尽付兵事,非不予尔,怕尔奢华。尔生性维诺,阿婉不爱,勿妄学他人挥霍风流。”

    你已经受我荫封,一辈子吃喝不愁,还来烦你老子,老子没钱,钱都用来治兵了,有也不给你,怕你乱花钱。你生性懦弱,未婚妻都不爱你,你还要学他人风流挥霍吗?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完了。

    这样的信,可以想象到他儿子接到之后是何心情?

    年前冬至,他上京,皇帝向他和陶坎问起兵事,拿东夏相比较。

    陶坎答了三胜,他答了三败。他当众回答,东夏之兵自发约束,臣交付军法,大不及;东夏治兵,以义理为先,臣之兵靠赏罚,大不及;东夏卒伍崇知文法,臣之兵求耐劳之乡壮,大不及。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皇帝脸都黑了,都得自己给他打圆场,说他在战场上输给狄阿鸟过,过于自谦。

    敌对的政敌曾不止一次攻击他是法家余孽。

    那些大门阀都想让他让让位置,将登州商路让出来,不止一次攻诟他。

    他也是在登州镇兵的位置上摇摇晃晃。

    皇帝虽然没有换他,但看这几年对他的赏赐和恩宠大不如前,倒也把他放到众将之后的位置上。

    因为他救过秦理的命,秦理倒多加礼遇。

    但让人称奇的是,他却不肯走得太近,他儿子被征为议郎之前,秦理想召到府内,却都被他代为拒绝。

    这一次大规模北伐,从靖康国内论,西线打得艰苦,中线稳步推进,首获战绩的反而是他,一开始,他就把上郡给收复了。

    别人都觉得他走狗屎运,东线容易作战,又有东夏这个强援,他只想在战场上一决高下,心里自然急不可耐。

    然而,东夏打下高奴,酝酿了大战,攻伐陈州他没了份儿,支援东夏,东夏却至今没有开口。

    他等得着急。

    刚刚送走去找王本的将士,东夏的通报到了他这儿,他才知道灵武易手。

    灵武易手意味着什么?

    他先是愣了一愣,接着像一壶开水淋了下来。

    他猛地蹦起来,扒开地图一路找,口中喃喃有词:“狄阿鸟疯了。他这是要吃下拓跋氏三十几万么?这怎么可能呢?”

    最后,他表情古怪,招来自己的心腹幕僚,让幕僚起草给皇帝书信,自己走来走去,叙述说:“东夏狄阿鸟攻占灵武,他人皆在局外,但以臣看,他是欲在高奴围歼拓跋氏东线主力,不日必有上奏,陛下可加紧中线攻势,以配合之。臣顿首,中国之将岂若他国夺志?将率麾下将士,以上郡为死地,必不让陈**队一人于此地突围。”z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八十八节 报喜索喜() 
张怀玉的奏书抵达长月,东夏的声势也已经造了起来。

    如果说前头还是猜测,则后面就是证实。

    这一战,六十万军队只是保守的先期数字,皇帝也把靖康举国的国运压到上头,他整夜整夜的不能安寝,要求战报随时到随时传,而战报几乎每个时辰都有抵达,好的,坏的,他也就每时每刻都处在喜悦和愤怒当中,开战已经月余,每天都这样儿,无疑对他的身体是一种极大的折磨。

    他不安生,皇后也不安生,皇后劝是劝不住,只好反复问寝,叮嘱太医院,盯着御膳房给他进补,生怕他春秋之年一病二灾的。

    他却顶得住,除了前日偶感风寒,有一点点咳嗽之外,也只是显得有些消瘦,而且精神更是熠熠。

    读完张怀玉的奏报,他沉思着,缓缓将朱笔提到奏书上方。

    正要下笔,写上让张怀玉进一步关注事态的话,大长秋带了几个宦官,后面还跟着当值的几名中书舍人,轮值的几个丞相相公,他们都是搂着前衣,一路小跑,还没到,大嗓门的宦官就惊喜交加地喊唱:“陛下。东夏国的喜报已送达京城。东夏王狄飞惊向我王陛下奏报,东夏一国倾全国之力,围住了陈朝三十万大军”皇帝明黄龙袍下胸口猛然凹起,又慢慢地平复上来,可见这一口气的深长。

    皇帝秦纲猛地一拍龙案,喜形于色,叫了声好,自己则站起来,缓缓走了出来。

    众人在廊下拜见。

    皇帝心情虽然不错,却是说:“前日诸卿还为东夏是否履约忧虑,没想到率先大打出手的反倒是人家。”

    众人连忙称是。

    皇帝却是又说:“每日军报喜忧参半,国中诸将并没有传来多少振奋人心的消息,反倒是外藩”他扫了一眼,见有人捧着一封奏书,略一示意,知道是狄阿鸟的,就要求说:“念。”

    宦官当众唱念:“大圣皇帝陛下,恭折仰祈圣听,臣婿阿鸟拜谒顿首”一大堆臭长的格式体,皇帝已经不耐烦了,轻声问道:“他狄阿鸟何时学会上奏体格?该省了省掉,直接念后面的内容。”

    这确实不是狄阿鸟的原文。

    审核文书的臣子们嫌他历来上书野路子出身,誊抄的时候给他加套了若干,宦官自认为自己择不到原文,略一犹豫,求助于身边的舍人,舍人便站起来接过书信,上下瞄几眼,念道:“臣阿鸟自与皇帝约,不敢背忘,然而陈国势大,东征途远,不敢轻动,害上邦朝野系心,请走爱子,大不该”

    一句话,皇帝就有点脸红。

    这不过是个作为开始的叙述,接下来才是重点:“臣立国以来,屡受上邦资助,受皇帝陛下关念,岂敢不思报效?况臣及臣之国,皆道义为先,性命其后,得悉陈贼妄夺高奴,乃亲击之,贼日益增兵,臣亦发国中十五以上,六十一以下丁,壮妇女子,唯奋力一战,以图报效既若是,可容臣津津乐道,上书与皇帝语,皇帝待臣一,臣还之十,皇帝厚待于臣,收之成效矣。”

    一名相公立刻打断说:“得意忘形,无礼至极。”

    皇帝笑笑,并不放在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