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尽星河-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麦就得春上种。

    夏麦却可以秋天种。

    大伙原本都觉得东夏是游牧人的国家,听东夏人反过来给他们讲耕作,都有一种针扎一样的感觉。

    但机会难得,天地间都是农民,种地却是最低贱的活。

    除了村头场面讨论几句,家里父子相传,很少有士大夫来到地头细细深究,有些人种了一辈子地,地种得好,却说不出来,传授不出来,人死了,儿孙就把地种得不像样子了。一说东家请了人来传授种地,雇农嘀咕着种地谁不会,但当众传授农学,对于农民来说,亦是来之不易的一个机会,个个都是屏息凝视。

    东夏人也确实讲究多。

    春耕如翻饼,靖康也有类似的歌谣。

    但这个饼多厚,尺度不一,靖康多少年间,纯粹靠感觉,唯有东夏人,捣熵测温,非要定一个厚度。

    他们要求植株密度,要求坡沟,会定期浇水,施肥,不靠老天爷,也不完全靠老农民的眼力劲。

    李虎本来定好要去保郡的,却想参与春耕,硬磨蹭来磨蹭去,要蹭到春耕之后。

    李多财捧着袖子,在田对面大路上看着。他看着,方海和李鸳鸯也看着。

    方海和李鸳鸯现在以李多财马首是瞻,李虎耕田,他们也不能闲着,在田里扎了一上午,这会儿才得会空,闲下来,一个劲纳闷:“这种个地。他瘾咋这么大呢?不是团犁子就是团泥巴。好玩不成?”

    李多财轻声说:“他爹打小教的。我就知道他爹带着他去自家农庄,父子就在那儿说,这土地上长出粮食,能养活众生,想想多神奇呀,知道为什么地上能够长出来粮食和草吗,知道为啥有的地啥都长不出来呢。阿虎去高显上学,那个叛贼熊老师年年给他爹说,说李虎不好好读书,慌着种地。”

    杨燕燕挑着一个挑子来送茶,大老远晃来晃去。

    李鸳鸯一扭脸看到,就忍不住了,压着声音,从牙缝里头挤出来话:“他俩非要来一出你耕地我送水。老叔公。你说这咋办呀?你说将来要是让人知道,那些敌国敌人不笑死?他爹那边儿都跟着脸面受损。”

    李多财又是一句:“他爹让的。我敢劝?”

    杨燕燕经过他身边,清脆脆喊了一声“叔”。

    李多财应了一声,低声给李鸳鸯说:“给她好好找几个女先生。别说李虎,她家现在也不缺钱。”

    李鸳鸯说:“还在找,那海塞尔不是在教她?”

    李多财不满意,压低声音说:“那海赛尔祖上就是皮帽子,就她这一代才认识点字,她能教个啥?”

    方海连忙说:“咱县是没办法找来人的。托个人去找一回,想想,东家不是要说服官府,一起开办学堂?就让他开学堂的时候也请女师。”

    李多财冷笑说:“开个屁。官府要修渠,征召民夫,诏令早就发了。农忙季节都顾不上。还有余力开办学堂?”

    他扭头看了一眼,像是看到县城去。

    与田间地头的农忙截然不同。

    县城,各乡各亭的人一片肃静。

    乌县长只能坐在次席。

    地方上的会议,苗保天却坐到最上头,虽然不怎么说话,却黑着一张脸,让一群乡绅们胆战心惊。

    郡里征发丁口的劳役数量已经初步定了下来。

    乌县令再把它分摊下去,每念一个乡亭的名字和人数,便有人脸黑下去,喘着,直勾勾往前看着。

    念了半晌,快到结尾,有人喊道:“县尊大人。能不能四月再走?”

    乌县令也知道这数量意味着什么,讷讷地说:“不能。上头让我签字画押,出不了人,出我的人头。”

    一句说完,众人觉得不是玩笑,便猛地一静。

    紧接着,又有人说:“要走也成。但不能把丁壮都抽走完。抽走完,家里地咋办?”乌县令苦笑说:“我知道咋办?咱这儿还是边塞,其它地方比咱严重去吧,都去吧。这次使役使得厉害,官府也知道,不是发钱嘛。”

    苗保田大喝一声,横空打岔:“哪地方使役发钱?你们说说,自古到今,哪地方发钱?”

    东夏这边的编领在。

    他站起来,晃晃粗壮的肩膀,冷笑说:“还不是跟我们东夏官府学的?不过,我们东夏人不归你们管,发钱不发钱的,在大伙自愿,除非你们去找我们使总官。只要上头发话,我们不要钱。”

    苗保田大怒,喝道:“别忘了这是谁的地界,你们自愿,都学你们自愿了呢?不去,有钢刀等着。”

    那编领哈哈大笑道:“好像我们没有钢刀一样,我们东夏人无故死伤一个,我们大王就会回来。兵马铺天盖地,问你一个究竟,我想你们朝廷那儿,能毫不犹豫用你一颗人头退十万敌兵。”

    他要求说:“弟兄们,我们走。”

    几个箭长立刻站起来,跟随他往外走。

    苗保田气得脸都在抽搐。

    乌县令劝他说:“苗将军你与他们生气,犯不着,他们说得没错,去年他们丢了北平原,那还不等着寻借口杀回来?”

    苗保田扭过脸说:“你自己软,可不怪我哈。上头说了,军队要全力帮助地方官员完成征夫。你自己不坚持的啊。”说到这儿,他又要求说:“他们,还能说得过。你一县父母,在场诸位面前要讲公平,那李虎的石场呢?听说他还在雇人。他都奔千数了,难道不出人吗?本将就盯着他,要他带着他的工去。”r1058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一百七十六节 山里该有土匪了()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shumilou。

    苗保田上去给李虎分的人数。王亭长在,杨家村村长就是燕燕她大爷,也在会上,一走出来就让人给李虎捎信,让他去保郡躲躲,由家里出面出钱疏通,不管拿他年龄做借口也好,使重金也好,他都不能去,他这一大摊子,摊上劳役,自己被官兵押着走了,石场咋办,生意咋办?这不是开玩笑的。

    更了两亩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李虎兴高采烈,有人夸他耕地快了,东夏的农师查看了他耕的厚度和墒情,也恭维了好几句。他是格外有劲,觉得自己是种地的料,一到家,县城来的信在等着呢。杨凌刚去了沧郡,船在那儿,今年是好是坏,那都得过去,在那儿守着,除非把船卖掉。杨凌自已经在张罗卖船了,但杨凌刚却是把心血都铺在船上,万万不肯,正好这边东夏人多,带了几个一起去,到时候一起出海,看看能不能找到商途。

    要是让李虎再走,燕燕她娘怎么都不干。

    一等李虎进家,他就把情况说给李虎,要求说:“李虎。你赶紧去保郡。这边让你大爷通通关系,你到保郡,也让你那几个拜把子想想办法”

    李多财更是震惊。

    据他了解,中原大规模征夫,那不是东夏,官府照料得好,往往都会伴随着瘟伤疾病,客死他乡。

    李多财年轻的时候去过一次,想想心有余悸,要求说:“李虎。听你大娘的。赶紧的,去保郡去。”

    不等李虎问,他就把他见过的上役见闻给讲出来,苦笑说:“咱们东夏出役,医官跟着,好饭好菜备着,冬天发棉衣,夏天给祛热,分时分段,不靠鞭打,在中原,全是军队押着,死了裹裹一扔。”

    李虎大吃一惊,扭头直勾勾看着他。

    李多财觉得把李虎吓着了,叹气说:“谁甘愿背井离乡,自家的活不干,去给朝廷干活?朝廷上的人能不知道吗,又非让你干,那不就这样?到时候官府拨的粮饷,上下一贪,吃没吃的,喝没喝的,还招瘟生病。这世上,只有东夏王知道怎么使役不伤农你可不能当是在家,一好奇,给跑去。”

    李虎却陷入沉思。

    他反问:“数十万劳役凑在一起又是这么一个情景,会不会反抗呢?”

    杨大娘苦笑说:“傻孩子。你当军队是干啥的。出多少役,出多少兵,就防着人多了,凑一起作乱。”

    李虎却又有疑问,问她:“那官府为何不让军队干活呢?百姓干,军队也干,谁也不打谁,两倍的人一起干,岂不是快快就结束了?”

    李多财问他:“在咱东夏是的。可是在靖康,那谁监工呢?没人监工,谁好好干呢?谁不偷跑回家。”

    李虎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去看看。”

    李多财就知道,连忙看向杨大娘,向她求助。

    杨大娘就说:“这孩子傻呀。你去看啥?你大爷去过,他是村正,他要带着人去,等他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