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海异闻录-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力。况且此人在本地人望很高,总喜欢带头做些惠及百姓的好事。属于那种急公好义的人,所以秦游现在和他私交不错。

    秦游换了便装,这准备出去迎他一下,却看见李本华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一见到秦游就大声叫道:“不好了秦大人,柳林镇出大事了。”

    秦游从没看过他如此失态,不由一笑,说:“李老伯,何事如此惊慌啊!来人啊,给李员外上茶。”

    李本华一步迈过来,拉住秦游的衣袖说:“我的大人啊,真的是出大事了。”

    说着就讲了起来事情的原委,这李本华李善人家主在清泉岭,与柳林镇非常的近。前一阵,柳林镇的百姓纷纷传说山里闹妖精。一打听,听说是最先有几个砍柴的樵夫莫名其妙死在山里,脑袋上都有大洞,里边的脑浆都不见了,死相非常凄惨。

    附近百姓便不敢再进山,可是不想,之后住的里山林近的人家发现,他们的坟地被人挖开了。可怕的是那些尸体没坏的,都被人把脑袋开了大洞,里边的脑浆也都不见了。这还只是开头,后来有的人家夜里开始丢孩子。这下人们都吓坏了,当地的父老开始组织筹钱,请附近的高僧高道前来捉妖,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

    镇子里的人从三十里外的卧牛山的龙王寺请来了僧道二人来捉妖。龙王寺的住持有些根基,他法号叫做云来,本是这甘凉道的一个中型宗门显圣寺的凝煞修为的内门弟子,被派到下院龙王寺做住持僧。有些手段,惯常给附近的百姓施洒符水,施舍药石。柳林镇的人请了他来捉妖时恰好他的一位好友也在,听说了这是便主动请缨来助阵。他这位好友叫郭太真,是云门宗的弟子也是凝煞的修为,这次是外出云游采集一些灵药。他和云来和尚关系过命,一听这是立时就来帮忙了。

    这两个人自持道法精奇,又有法宝傍身,便结伴去了。不想二人进山没半日,郭太真就扛着云来飞遁而出,到了镇上只说了“方良”二字就吐血昏迷。这下百姓可炸了营了,都说是出了大妖怪。一时间是闹得人心惶惶。

    李本华口沫横飞的说着,秦游始终安静的听着。但当他听到方良二字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别人可能不知道方良是什么,秦游可不是第一次听说。壶老的《云海轶闻》里讲述过一些有名的大妖,其中就有这“方良”。壶老在书中说,这方良本不是这一方天地的产物,而是来自天外。此物人形而双角,叫声颇似方良二字,所以被叫做“方良”。这东西力大无比,刀枪不入,水火不浸,爱食人脑,唯独怕两种东西,一种是金面六目的怪物——方相。那方相也是从天外而来,正是他的克星。另一种是龙。在上古时期人烟稀少,方良曾经长时间的为害,后来被有大能力者铲除。后来世间偶尔也能见到这种东西的余孽,因以讹传讹把它叫成了魍魉(方良即魍魉,史载黄帝时期此怪危害人间,后黄帝封方相氏专剿方良。因此后世很多阴宅的壁画和墓砖上都有方相的图案以保护亡者不被方良吸食脑髓。现在陕西等地的傩戏中还有表演方相驱鬼的)。

    他赶紧打断了李本华,问道:“李世伯,这两个受伤的高人现在何处?”

    李本华答道:“听说被送回到显圣寺了。”

第三十四章 走马赴定边() 
秦游听了便说:“你立刻让他和那三个伙计过来,给我再讲一遍当时的情况。”

    胡贤不敢怠慢,马上叫来了几人。当着秦游和一众头领的面,几个人详详细细的又讲了一遍,秦游又仔细的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秦游又让谢天旺说了一下是如何得到的情报。谢天旺连忙说,是发现刺史府的官员频繁从府库调动物资,便派了两个手下去刺探,这才知道的。

    秦游点了点头,温和的问大家:“各位,你们看这件事是怎么回事?”

    众头领七嘴八舌,有的说可能是黑吃黑,有人也在盯这笔财货,所以做了这黄雀在后的勾当。有的说,是不是官府设计。秦游等他们说完了之后,对他们说:“你们的话都有道理。不过从王小刀出事以后,官府并没有对我们的人下手来看,这事和官府的关系不大。有可能他们现在也还蒙在鼓里。杀王小刀的人没有跟踪追杀那三个活口,说明他们对王小刀是临时起意,没有做周详的安排。我想这次损失虽大,但是也伤不到我们的根本,对方虽然狠咬了我们一口,但是他们应该也不知道我们的势力和背景。此事待我回头慢慢的探查,你们都不要轻举妄动。”

    他缓了一缓,又说:“现在咱们在定边县周边的势力既然受到这么大的破坏,我看不妨就收缩一下我们的触角。这事发生之后,恐怕也会引起官府的注意,咱们就不要去惹一身的腥臊了。黄铁头,你现在手下还有多少人。”

    黄铁头连忙说:“禀大人,连我在内一共还有九个兄弟。”

    秦游点头说道:“你们这次也是太辛苦了,受了这么些惊吓。一会让胡掌柜给你们支些银两,每个兄弟都分点,遇难的兄弟如果有家属需要安置的,也都报个数目一道由胡掌柜处支取。以后你们就在胡掌柜手下做事,听他的差遣。”

    他又看看其他人,说道:“你们大家暂时也都安分点,定边县的事是个教训。最近不要有什么动作,只管打探消息。定边县和武宁县那边,我自有安排。”

    见众人都不解的看他,他大笑起来,随手丢出了一叠东西。胡掌柜拿起来一看,惊叫了一声。原来那是一份告身,这东西正是秦游的官凭。秦游故作神秘的对他们说:“大陈朝廷给定边县派了一个新的县令叫做秦游,此人在路上已被我杀了。这人是津州人士,本地没半个熟人,过几日,我拿着他的告身去定边县上任。”

    众人听了他的话无不咋舌,没想到这位总管还真是非常之人,举手投足都这么惊人。不过这些人也不敢多说什么,第一秦游的霉头他们是不敢触了,第二秦游去定边等于在收拾王小刀留下的烂摊子。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以他的身份主动去做,谁还敢说一个字的反对。

    随后他又单独和每一个头领都谈了一次话,对他们逐一认真的做了了解,这才让他们又都散了。

    回到刘府,秦游派金不邪到刺史府,替他感谢齐大人,同时告诉他自己准备即日赴任。自己则向外公和舅舅对定边县的情况又做些详细的了解。

    三天之后,定边县衙门迎来一个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威风凛凛的仆人的青年人。此人正是秦游,他带着金不邪到定边上任。和前任知县史谨史大老爷交割了公事,走马上任了。看着秦游接过知县的印信时,史谨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秦游笑问:“史年兄,这是为何啊?”

    那史谨老脸一红,讪讪的说:“老弟有所不知啊,我们这定边县是甘州的末梢,直接和安西达接壤。从八十多年前,两国的关系就不断的恶化,时有摩擦。在早先,定边县的知县都是武将出任,县内长设有府兵。时不常的就和安西达的小股游民打上几仗,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调文官来此就职。这就缺了大德了,我等进士出身,哪曾带过兵丁,怎敢出关和安西达对阵啊。而且此处民风彪悍,匪盗众多,前任的不少县令都是死于非命啊。稍微有点门路的就都托人调走了,老哥我是庶民出身,在官场没根没梢,在此做了五年的县令。每日里是如坐针毡啊,又没本事调动,这五年形同煎熬啊。”

    秦游哈哈一笑,说:“然则老哥此去京里述职,之后有什么打算呢?”

    史谨一呆,想了想苦着脸说:“又能有什么打算,哪里还由得我挑,还是听朝廷的发落。”

    秦游看看此人,是个老老实实的书生。此前他的舅舅也和他介绍过定边县的情况,知道这位史老爷在定边这些年虽然不敢打仗剿匪,但是他也算发挥自身的特长,开设学堂,大兴教育。这人也算是个与国于民都有贡献的官长,秦游便动了恻隐。

    他让史谨稍等,当着他的面修书一封,交给他。对他说:“老哥去京里述职时,把这封信交给吏部尚书陶公亮大人,他自会看家在父的面子给老哥谋一个差不多的位子。”

    史谨本以为秦游也是一个被人随便扔到这的倒霉蛋,但是他如此从容淡定,又联想到他来上任的气派,便知此人非比寻常人。于是郑重接了书信,深深向秦游一拜。秦游忙用手搀住,叫他不必如此。

    送走了史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