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品男妻-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子,如今年纪也在这里了,还开办了书院,显然是要在河州安家落户,此时从族中过继一个儿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能够被白正清收入,显然这小孩儿的资质不凡。

    虽然来之前并没有预料,不过这些客人们都给了蔡大头见面礼。

    蔡大头板着小脸,把一些金裸子玉珠子什么的,一起放进荷包里。小荷包上面绣了两个黑白兔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嗯,同样的荷包二先生才给他准备了十个,要是一会儿不够用怎么办?

    等到一进门,他们就没空去想蔡大头的来历,眼前的场景完全出乎他们的想象。

    宽阔平整的路面,一条条宽宽窄窄的小径步道,接连着一栋栋大大小小的屋舍。屋舍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造的,竟然看不出用了什么木料。

    其实这些建房手段,那是胡澈在北凉的时候被逼出来的。北凉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材的木料,虽然后面林淡在虎子沟圈了一大片地,不仅能种田,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林场。可是林场都还没投产呢,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可是没有木材就不造房子了吗?该造的还是得造。

    当地的老百姓们早就有了各种应对的办法。当然那些方法在胡澈看来不是特别好。后来有了孟修和余道长的研究,又有了小国公的鼎力支持,他们弄出了一种把灰泥中掺杂铁筋的方法,来代替木梁和房屋的支撑。

    反正保城关每年打仗收缴或者报废的废铜烂铁不知道有多少,有些还能回炉,有些却连回炉的价值都没有。

    这样做成的梁和楼板强度很高,应道长拍了两巴掌才碎掉呢!

    可惜他们很快就离开了北凉,并没有来得及在北凉推广运用,只是把资料留给了下任。

    现在书院的建设刚好用上。架高地基盖上两层楼,房子坚固无比——胡澈拍过好几巴掌试过的。

    当初试验用的小楼刚造好的时候,工匠们都十分震惊,完全没想到“泥巴”也能起那么高。白正清他们看过之后,也多少都觉得有些惊讶。但是今天他们作为主人已经完全淡定了。

    王知府一行人大部分还维持着面上不动声色,可是眼睛里的震惊却怎么都掩盖不住。要不是几个月前他们还亲自来过这里奠基,他们完全不相信这些屋子,这么多的屋子竟然是短短几个月里面建起来的。

    要说这书院有多完善,肯定不至于。留出的院子几乎还都是空的,只有一片泥地或者土坑。一些教具杂物还在有人不停搬运。藏书楼里面连书架子都还没有摆满。可是供人读书,那是绝对够了。没看见连马厩都造好了,还宽敞无比么?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先生挎着一个菜篮子,慢悠悠地踩着小径两三个一转悠往山上去了。

    众人站在挑高了三个台阶的围廊上远眺,发现边上的小山坡竟然不那么光秃秃,里面还有几个小院落。

    王知府想了想,突然问胡澈:“那是前任工部侍郎方大人?”

    “是。方先生也是河州人士,听说这边办了书院就过来了。”胡澈端着一张谦和的笑脸,假装没看到众人变得扭曲的脸,“工学院有方先生主持,想来不会出什么岔子。”

    王知府砸吧了一下嘴,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朝廷正三品,还是手握实权位处六部的大员,来一个书院当先生!这位方大人年纪可不算大,当初要致仕的时候那是什么理由都扯出来了,就差寻死觅活,最后朝廷无奈放人,没想到这位一转身竟然教书来了?

    他低头略微琢磨了一下。山长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大家白正清;工学院是方大人……方先生这位前任三品大员;商学院则是他爹的老手下前任户部郎中正五品;农学院是谁?

    王知府想问,可是他这么一呆,倒是已经转过了一个屋子。胡澈正在前面介绍书院的澡堂。

    书院里显然人很少,他们这一路转来,只看到几个忙忙碌碌准备宴席的仆从。

    一个小道士突然出现,通知吉时已到,准备开始祭祀。

    等众人在小道士的带领下重新走回正门广场的时候,白正清已经带领着一众师生站定。王知府和其他人一起肃容站在两侧观礼,分神打量众人。

    按照书院这个做法,农学院的主持人显然也是个官,绝大可能出自六部,品级还不会太低。说起来主管田地的也是户部,可是林胡两家显然不可能拱手让出书院的半壁江山。那么就是吏部?吏部,还是已经致仕了的……

    书院师生的衣服,款式有两种,先生和学生的。先生之中颜色又有所差别,山长、各院的主持、一般的授课先生。几十个人分别站列,看上去整整齐齐。

    王知府要找农学院的主持其实很简单,只不过那位正好在队伍的另外一侧,看不太清楚。等等!他的眼睛猛然瞪大,看着人群中那个明显最年轻的。那、那不是……王知府的脸扭曲了一下,突然在内心摇头讪笑,怎么可能呢?这是穿错衣服了吧?黄口小儿,果然又是在逗老夫。

第一百八十章 林坑爹() 


    农学院的院长是林和诚,如今不过二十出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虽然王知府和林和诚的年纪能当父子,而且混的圈子还不一样,但是京城纨绔圈子里的领军人物,论辈分还是同一辈的,王知府对林和诚那是想不知道都不行。再说林和诚和他大哥林和颂长得像,王知府和林和颂多熟悉啊,怎么都能把人给认出来。

    看看其他分院的院长,再看看他,人们不禁要问,凭什么?

    别说是院长,就是排列在他们后面的几个先生,王知府也认出了几个,要不是致仕的官员,要不就是名士。

    可是他们能质疑么?不能。

    对于白河书院他们虽然都出了不少钱,但说了是捐赠,管理和教学那全都是人家白河书院自己的事情。他们有疑问,可以提问,但是不可以质询。再说其他三位分院的院长都没有出声,显然绝不仅仅只是卖林家的面子。

    还好祭祀虽然庄重,但并不冗长。一行人被邀请进入到食堂的二楼,刚才参观的时候还十分空阔的地方,已经摆好了宴席,刚才跟在师长们身后不显眼的学生们,这会儿引着众人入席。

    一名长者两眼一瞪:“咦?你怎么在这儿?”

    带路的学生腼腆着一张苹果脸,嘿嘿笑道:“叔祖爷爷,这不是来书院上学么?”

    另一边,一个学生带着一位族长:“二舅公,您坐这边。这边离火盆近,暖和。”

    又有一位学生对着一位中年笑道:“表舅……”

    这么一叫开来,全都沾亲带故。

    所谓名门望族,少说也有百多年传承,一代代开枝散叶下来,不知道积累了多少人。作为小辈的多半倒是记得住族长族老的,但是做长辈的要把族中几十上百个子弟全都认全,却是少有。

    其实这也是应有之义。毕竟读书那是有钱人家干的事情,一般没钱人上两年私塾那叫认字。譬如宁明,家中还是个地主人家,在当地也算是小有资财,他进京读书考试那日子都是过的紧巴巴的。

    白河书院虽然分了四个分院,但说到底那还是为了科举铺路,是再正经不过的做学问,所收的这些学生都算得上是不错的,有一小半已经过了童生试,还有三个秀才。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有希望通过科举当官的,最差将来也能当个辅佐官员的书吏或者是师爷一类的角色。

    在大家族中,辅佐的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譬如胡澈身边的陈师爷就是一例。他并不姓胡,但是他的经历中从来不缺乏胡家的身影,他的妻子是胡家旁支,甚至还养着妻弟。他或许在科考上和其它方面不如胡澈良多,但是却能够帮助胡澈将一些杂事处理得妥妥帖帖,可以让胡澈空出手来做别的更重要的事情。

    同样的人,王知府身边也有,几乎所有的官员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少则一人,多则数人、数十人。哪怕是林淡这样主要经商的人身边,也不缺乏这些人的身影。所谓家族,就是这样一层层堆砌起来的。

    如今在书院中读书的这些人,并不是家族中重点培养的弟子,但是用来试水这样一个新式书院,却是再好不过。虽然那些将他们送过来的长辈们,在得知了书院的师资力量之后,心里面有多少懊悔,已经不得而知。

    今天的宴席是为了庆祝书院落成,以及感谢诸多势力的资助,整体气氛还是比较庄重的。

    觥筹交错间,有人打听学生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