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品男妻-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去年他竟然没有回京,蔡大头深觉自己不孝,一时间竟然有些踟蹰:“大先生?”

    胡澈穿着一身普通的布衣,表情已经温和:“走吧。”

    “是,大先生。”

    京城的天气要比河州凉一些。蔡国公府也不是一个知府衙门能够比的,走进来就觉得似乎连天空都要空阔得多。

    胡澈微微眯了眯眼睛,像是例行一样和老国公聊了两句,很快就告辞了,就像是单纯送学生回家的先生一样。

    老国公的身体还行,并没有蔡大头想象中的虚弱,等胡澈的背影消失后,看着自己的孙子,问了几句话,又让他直接在厅里比划了两下,点了点头,让管家带着孙子下去安顿。

    “胡家的小狐狸,这就成精了啊。”

第一百八十五章 尊师重道() 


    胡澈回到京城中的宅子。当初新婚的宅子本来就大,现在常年没一个主人在家,哪怕有人打理,也难掩冷清。

    尤其当他想到远在河州的一大家子的时候,感觉就更加不好了。

    四年前,林和诚把自家的龙凤胎丢给了林淡,他就觉得其中有古怪,果然没过多久,林小爹膝下又添了一个小九。

    自家先生岁数越大,也越来越像个老小孩儿。家里面一群孩子加上兔子,平时他还嫌闹腾,现在离了感觉浑身都不对劲。

    林淡原先的书童阿竹,在他们一家去北凉的时候,被托付了打理一家在京城的产业,如今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大管家,前两年娶了胡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今年抱了一个大胖小子。

    胡澈把自家的下人召集起来见了见,该敲打的敲打,该夸奖的夸奖,最重要的是给上一份赏钱。这些下人们不在主人跟前,虽然事情要轻省一些,可是责任却要担负得更重;京城也不是好混的地界,给点赏钱也是应该的。

    早两年,阿竹为首的下人们还有些诚惶诚恐。他们这些在宅子里伺候的都是家生子,早就被教导着该如何行事。能够被放到宅子里伺候主人的,都是千挑万选过后的,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毛病。

    他们家的月例本就给的多,而且四季衣物鞋袜之类的,那也是有多没少。平日的吃穿用度,更是比原先在林家或者是胡家的时候还要好一些。不过他们主人家常年不在家,他们这些下人们除了几个管家管事之外,平日里也没什么交际,其他人家不知道罢了。

    如今这个“惯例”已经持续了几年,他们却还是要记得感恩戴德,随时记着别人家的下人,日子过得可没他们舒坦。

    胡澈也就见见人,他也没什么家务事好安排的,让人退下之后,径自去洗了个热水澡,洗完稍稍吃了点东西,就去林家和胡家拜访了一下,送了一点河州的特产,也没时间聊什么,赶在宵禁前就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他就被召进了皇宫。

    御书房内就老皇帝、四皇子两个人,加上胡澈也就三个,连个伺候笔墨的太监都没有。

    胡澈低着头进去,行礼过后,听老皇帝询问河州今年的情况。

    河州的变化太快,让老皇帝都有些猝不及防。当然这种变化是好的,尤其在现在大商各地连年灾祸的情况下,要不是河州还有点起色,恐怕老皇帝要缠绵病榻。

    胡澈昨天刚见过蔡国公。论年纪,蔡国公比起皇帝来,还要大上十来岁,可是精气神方面,蔡国公可要比皇帝好得多。

    他在内心忖度,面上却纹丝不动,将河州这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情一一汇报。这些事情,这对天家父子其实早就从往来奏折中知道了,但是好消息再听上一遍,依旧振奋人心。

    撇开这些公事不提,在其他人包括河州当地的士绅望族,还在对白河书院进行观望的时候,皇庄早就已经和白河书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

    朝廷的国库虽然空得能跑马,但并不表示天家就穷了。作为大商第一家,他们的私产经年累月地经营下来,恐怕连自己都未必能全都理得清。

    负责皇庄和书院合作的人,就是四皇子。

    这一点,书院里的人知道的都没几个。当然,察觉出来的人恐怕还有一些。毕竟在白河书院里面的这些教书匠们没一个简单的,虽说当初来书院的时候,他们多半是奔着养老来的,可是当他们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时候,才发现在野也能做下不少好事。

    当然,既然已经在野了,那就要有个在野的样子。和书院合作的人家不算太多,但也有个二三十家。既然对方没有说明,那么他们自然就当做普通的合伙人。

    这一部分活,是四皇子额外加出来的。不过经历了两年的锻炼之后,他今年进入户部,倒是让一众官员刮目相看。

    公事、私事,胡澈一连说了一个时辰,才算是说完。说完后,他也不着急,坐在赐下的凳子上,喝着御赐的茶水。

    四皇子没有胡澈能够沉得住气,自家皇帝老爹不发话,胡澈也不吭声,他就有些坐不住,问道:“胡大人,你可知此次父皇召你回京所为何事?”

    胡澈放下茶盏,微微一笑,拱手道:“臣不敢妄测天意。身为臣子,陛下有所吩咐,微臣不过在所不辞罢了。”

    老皇帝闻言大笑,显然被这么一个马屁拍得非常高兴。胡澈的话听着没有什么,但是他当皇帝的,哪里不明白“在所不辞”四个字的珍贵?

    笑罢,他又有些感慨:“大商立国那么多年,光是从朕登基开始算起,能臣干吏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庸才更多,最多的却是人的私心!朕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是一群酒囊饭袋,光知道中饱私囊,更有甚者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群饱读诗书之辈,不知道为民谋福祉,却知道‘千里为官只为财’!”

    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苛捐杂税,这样的事情不知凡几。除却大商立国的最初,后来国家稳定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几十年里,各地官员换过不知道多少任,然而老百姓们的生活却少有提升,困苦依旧。

    这话,胡澈不好接。其实他这个河州知府当得得罪了不少人。

    往年大家都这样,没人觉得有什么。河州本来就富庶,某一年河州风调雨顺,多上缴一点税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连年把人家甩开一大截……要不是胡澈的功夫越来越好,还好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他早就不知道“意外”多少次了,如今腿脚都不一定齐活。还好家里如今连个粗使的小丫鬟,都会上一点拳脚,等闲三五个大汉不能近身。

    说起来,他家的这些下人们怎么就突然那么厉害了?京城的这些看着比在河州的那些还要厉害,有几个看着竟然有点神光内敛的味道。

    胡澈一心二用的想着家里的事情,表面上却是毕恭毕敬地回答天家父子的各种问题,临走的时候皇帝略提了一句:“四儿的年纪也到了开府的时候了。胡爱卿,你为人稳重,可要多看顾看顾四儿。”

    “臣遵旨。”他心里就明白了,这是要立太子了。他本来想着如今这时候把他叫到京城来,为的就是这个事情。当然,天家做事不至于今天提了,明天就册封。

    但是既然要册立太子,那么他这个如今明确的太子府少詹事,总要走马上任的。不过几年的时间都等了,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的,他不能直接上门,四皇子也不派人来叫他商议,都很沉得住气。

    胡澈在京城除了走亲访友之外,平时就是关在屋内忙自己的事情,偶尔去宿舍那边讲两堂课,也不和同僚多往来。

    倒是这天带着学生去京城书院拜访山长和先生们。临近冬日,所有的房子都得检修一遍,身后跟着几十号人,肩挑手拿地着实热闹。

    京城书院素人文人荟萃,不过像胡澈这样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的,却是半个巴掌都数不满。尤其胡澈当官之后愈发踏实,做事实在,哪怕到了现在都已经是个四品的知府了,依旧惦记和尊重着书院的师长们,为人不骄不躁,着实让他们这些做师长的长脸。

    书院还是老样子,蔡大头很好奇:“这里就是先生们以前念书的地方啊?”和白河书院一点都不一样。

    京城书院的历史比大商都要长,房舍几经修葺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但细节之处还是能够看得出岁月沉淀的痕迹,院子内更是古木林立。

    白河书院总共就成立了四五年时间,每一年都在造这个造那个,工学院每年都要拿出一两样新材料出来,房子的样子如今越来越脱离传统格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