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政府内部,却有一部分人,比如西乡从道、黑田清隆等,却认为是由于伊藤博文之流的犹豫拖沓,导致丧失了时机,私底下,他们愤恨的把伊藤称为"国贼"。

    收到训令的花房义质只好改变态度,主动去找袁世凯商谈。双方在唇枪舌战了数日了,终究形势比人强,不得不签署了一个备忘录,基本确定了条约的框架,同一天带头围攻的孙顺吉、崔奉圭及孔致元等人,被押到日方代表前,正式处决了。

    1882年8月25日,朝鲜代表金弘集、日方代表花房义质以及中国代表袁世凯,正式签署了<济物浦条约>,济物浦是仁川的另一个名称。

    条约只是将中日备忘录内容细化了一下,一共六款:

    第一。朝鲜须严惩攻击日本公使馆的主谋和带头人员。

    第二。朝鲜须对日本公使馆所受损害进行道歉,并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谢罪。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第三。朝鲜须厚葬死亡的日本官员。

    第四。朝鲜须向死难者家属及受伤者,支付抚慰金五万日元。

    第五。在原先的仁川、釜山、元山之外,再增开杨花津为通商口岸。

    第六。朝鲜地方政府有义务保护在朝鲜内地的日本商人。

    一天之后,条约文本就到了丁云桐的面前,跟前世相比,日本没有获得驻兵权,也没有获得赔款,更重要的是条约上有中国代表的签字,日本等于被迫承认了中国的宗主权。那么接下来中国在朝鲜采取的任何动作,日本都无权再过问了,这是真正的外交胜利。

    "这是外交的失败!,是日本帝国的耻辱!"福泽谕吉在日本报纸上大声疾呼,"人民快觉醒吧!"

    <济物浦条约>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使馆被烧、外交官员被杀,换来的只是不痛不痒的道歉,原先预估的割地赔款统统没有实现。日本各大报纸纷纷批评政府"无能、软弱"。像"玄洋社"这些军国主义组织更是在<九州日报>上,攻击现政府是"向支那献媚的卖国政府",签署条约的花房义质是"大和的败类",鼓吹要"刺杀花房以雪耻"。由于军费暴增,导致经济失衡,日本民众一直忍受着物价飞涨和重税盘剥,趁着这个时候开始发泄不满,日本各地不断有民众骚乱,打砸抢烧。

    日本的喧闹,丁云桐暂时还不挂在心上,此时他关注着另一件事。

    八月中旬,丁云桐命人用电报,将工业化的第一个四年计划发给了唐绍仪。罗斯柴尔德动用自己的影响,找了一帮经济和财政方面的专家,帮助审阅这份计划。

    其中来自瑞士洛桑学院的法国人里昂?瓦尔拉斯,是经济平衡方面的权威,他坚称四年计划必须修改,尤其工业部门建设投入达到百分之六十八点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可能实现。并强调,即便最大限度的发展重工业,也应注意比例问题,否则反而影响发展效果。

    经过讨论,工业部最后采纳了这个建议,将工业部门投入减少了十个百分比,相应的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门则得到了加强。还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包括水利投资、军垦费、农村救济费、黄河治理费、长期农贷等。

    根据预先的布局,大批的重点工程也开始上马。

    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更加薄弱的内地。这主要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将机械加工企业,布局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

    在投入施工的大型项目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军工企业,除部分造船厂摆在海边外,大多数也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根据这个布局,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入了中西部地区。

    8月27日,蓄谋已久的粮食征收计划,正式开始在四川实施了。

    根据事先的成分划分,征粮的目标首先将是地主,其次将是富农和中农。而贫下中农、贫农以及雇农将作为团结对象。

    当然,在内部的秘密计划里,贫下中农等将是最后的打击目标。

    大浪淘沙,在残酷的大时代面前,不会有谁会是幸运儿,除了独裁者。

    与此同时,一条杀气腾腾的法令也正式公布了,条文内容为“通过采购、藏匿商品或不投放市场等手段蓄意抬高商品价格者,将没收全部或部分财产,并处以死刑。"

    同时将刑法用于征粮,对拥有余粮拒不缴纳者,将以投机罪名一律重处。

    所有人员和力量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作为威权的标志,上千口雪亮的铡刀,都已经分发各地。准备镇压任何反抗的巡防营以及近卫军,都已经在预定地点待命。

    现在,时候到了,丁云桐坐在皇宫里,甚至都能隐约闻到血腥味。z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1882年,中国的工业建设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8月29日,在工业化领导小组下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委员会”,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仅在8、9两个月间,中国就同西方各国,尤其是德国和美国签订了将近60个技术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轮船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有些项目,干脆直接购买成套设备或招请外资包建,快速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项目。到1882年年底,签订的项目增加到一百多个。

    9月29日,以"犹太复国联盟"为核心的犹太访华团抵达了北京,团员里包括大量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家。

    丁云桐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会见代表团,并发表讲话。丁云桐指出,帮助犹太人建国的"六?二三宣言"是基本国策,五十年不变,至于五十年以后,那就更没有理由改变。对此他还庄严承诺:中国人民是说话算数的。

    丁云桐还指出,一个工业化的,强大的中国,是犹太国最终能够建成的重要保障,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犹太人是同一战线。

    谈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批犹太工程师和技工,也纷纷加入了中国工业的建设队伍。他们和那些聘请的专家一起,很快就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核心。

    与此同时,从世界各地,尤其是南俄、东欧地区闻讯而来,前往丰沙里地区移民定居的犹太人,数量也正在成倍的增长。

    从1882年下半年至1883年初,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88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28%卖给中国。1883年第一个季度,德国机器出口总量的37%销往中国,而到了第二个季度更是高达45%。1882年下半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17%销往中国,到了1883年的上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9%。

    机器设备、技术、人员等的大量引进,随之而来的是华夏银行的白银存量,就像开闸泄洪一般的迅速减少。作为补充,谷物的出口量也开始大幅度增加。

    四川,作为第一个征粮制的特区,在1882的8月底,正式全面启动了。

    根据丁云桐的计划,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发动广大的贫下中农、雇农,甚至包括富农和中农,来对首要目标地主进行打击,完全剥夺地主手中的谷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贫下中农和富农、中农的积极性肯定不一样,因为打击过程中的心理快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9月2日,丁云桐亲自写信给在四川负责"维稳"的内务部长赵秉钧,强调征粮工作绝不能是"和风细雨",他指出:"绝不能束手束脚,规矩不要太多,对一些过火行为,不应泼冷水。要让农村中的积极分子们,多少沾点血债,这样他们将义无反顾的和政府站在一起。"

    丁云桐用一句话结了尾:"我要见到血!"

    这封来信,为四川特区的工作奠定了基调。

    很快,在内务部的主导下,中国第一座集中营在重庆渣滓洞成立,这个地点也是丁云桐自己选择的。不久之后,这里就将人满为患,而且将永远人满为患!

    与此同时,从各大城市精心挑选的两千多名年轻学生,被作为辅助干部,被分派到各个地区。这些学生,都是狂热的君权主义者。连年的宣传使他们确信,英明的皇帝一举扭转了中华民族受尽西方欺凌的历史,现在皇帝正在全力使中国成为工业强国,而他们将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

    这些年轻的身体里,都澎湃着汹涌的热血;稚嫩的胸膛里,更燃烧着激情的火焰;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