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相隔150公里,在琅南塔,第一支佬族土著武装也正式成立,唐景崧为其取名为“保安队”,人数约为两千,都是佬族里最精壮的汉子,不但清一色的恩菲尔德步枪,还有一些格鲁森火炮和加特林机关炮。保安队名义上是为抵御暹罗而设,暗中却以犹太武装为假想敌。

    丁云桐的计划就是,先利用佬族人和犹太人不断地矛盾冲突,为将来的反犹积累借口,当初拉拢犹太人,是因为工业化需要犹太人的资金和技术,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10月21日,丁云桐收到了来自朝鲜最新的战报,结果让他非常震惊。

    报告详细描述了中日在汉江之畔的战斗。日军第六师团于10月20日,于龙潭里以西三公里处横渡汉江。行至中途,近卫军苏元春旅从龙潭里杀出,向日军发起了猛攻。

    但很意外,日军居然早已有了防备,谷干城在河畔同样潜伏了一个旅团,指挥官是寺内正毅大佐,对近卫军进行了反包抄,使苏元春部队陷入了苦战。

    苏元春当机立断,放弃了原定计划,率军向北方撤逃了,但已经遭到了重大损失,将近三分之一部队,1500多人战死,许多重伤员由于无法撤退,纷纷要求战友帮忙给自己一枪,了结生命,以避免当俘虏,而整个部队所有的重武器也全部丢弃了。

    丁云桐感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啊!

    中国一厢情愿地设定各种计划,但日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阴谋计策,战略战术,精兵强将,斗智斗勇,一个也不缺。这边近卫军准备偷袭,那边日本人已经早有预料,周密准备。因此绝不能有丝毫轻忽大意。

    丁云桐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自己也好,对近卫军也好,都算是敲响了警钟,战略上要轻视对手,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同时也会让中国在接下来的撤退,显得更加的自然合理,因为既然苏元春的主力部队败北了,那么汉城自然是无法坚守了,这完全符合逻辑。

    于是,丁云桐给袁世凯发去电报,要求他们立刻准备逃跑。注意,不是撤退,是逃跑,而且要杂乱无章的跑,不能收拾得整整齐齐,撤退是有目的性的,逃跑则意味着崩溃。

    10月22日,袁世凯收到电报后,立刻如蒙大赦。其实不用丁云桐的教导,袁世凯与吴兆有等早就想跑路了!

    苏元春刚一败北,袁世凯就知道汉城已经不保,但是近卫军的纪律很严,没有得到允许,擅自弃城而逃,是要受军法处置的,现在皇上发来了这样的命令,足见圣明烛照啊。

    随后,近卫军就开始全城大索,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装上马车往北方运。

    23日,日军一个大队的前锋部队已经赶到了峨嵯山,与防御的吴兆有一个团发生了交火。袁世凯知道事不宜迟,下令把所有的重要大臣,包括大院君和高宗在内,一股脑儿全部裹挟带往北方。东西能运走的要尽量运,运不走的全部放一把火烧了,包括数百石的粮食。

    23日夜,所有中国人全部撤出汉城,连夜逃往北方平壤。

    第二天凌晨,日军佐藤正中佐就带着一个联队杀进了汉城。

    到了中午的时候,谷干城和寺内正毅就率领第六师团主力抵达了汉城。狂热的日军怀着对胜利的强烈渴望,他们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这些官兵早已被偏执的民族主义思想彻底洗脑,认为由于中国的欺压和朝鲜的愚昧野蛮无知,日本帝国才无法迅速发展。他们跨越大海而来,就是准备用胜利的鲜血,来洗刷帝国遭受的羞辱。

    于是,报复性的杀戮开始了。

    此时汉城里,还有十几万平民,日军憎恨朝鲜人站在中国的一边。在将领们的默许和鼓动下,日军第六师团开始在汉城内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洗劫。开始还只是小规模和小范围的,渐渐扩散开来,成了集体性的行为,到处都是虐杀,强奸,焚烧,抢劫,整个汉城沦入了悲惨的世界。

    攻占汉城的消息,也迅速传回了日本国内,立刻掀起了全民的欢庆。

    日本有十几家报社派出从军记者上百人,其中以《朝日新闻》、《中央新闻》为最,次之为德富苏峰的《国民新闻》与陆羯南的《日本》。各大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日军如何英勇奋战,在汉江边大败中**队,随后又乘胜一股而下汉城,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中**队如何望风而遁。

    各大媒体纷纷叫嚣扩大战争、入主内陆、占领北京,完成丰臣秀吉迁都北京的历史遗梦。《东京朝日新闻》更是扬言“海陆并进,日章旗插上北京城头之日绝不遥远”。

    欢庆胜利的民众连夜狂欢游行,载歌载舞,“天皇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朝野一片庆祝声中,日本大本营决定开始扩大战争,将集结在东京品川港的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编为第一军,司令为陆军中将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由后备舰队护送前往仁川。大本营的命令是:将中**队从朝鲜彻底赶出去。

    日军占领汉城的消息,也迅速地传到了暹罗,包括远赴欧洲途中的朱拉隆功。

    一个月前,朱拉隆功从曼谷出发,现在已经抵达了印度孟买,他得到了消息,终于认定中国将在东亚陷入一场恶战,很难再顾及南亚了,盼望的机会终于到了。

    他,决心对中国开战了。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拉玛五世的命令终于下达了,暹罗迅速进行了总动员。

    根据日本军事顾问团制定的计划,暹罗的军事力量将分成两个波次。第一波是集结在湄公河南岸的5万暹罗大军,以昭帕耶。素里旺指挥的“拉玛师”为核心,兵分两路攻击万象,一举奠定胜局;第二波是正从曼谷出发,前往湄公河的3万暹罗军,其核心是潘努朗吉西指挥的“暹罗师”,其任务是支援第一波部队,将战事向老挝北部推进。

    1883年10月26日夜;在万象城以西湄公河畔的班科海地区,夜色漆黑,大雨倾盆。

    突然,一道火光呼啸着飞过了湄公河。连续升起的信号弹,仿佛一条长长的导火索,无数湿淋淋的士兵穿透雨夜,从黑暗的河堤上蜂拥而出,暹罗的进攻开始了。

    所有士兵都穿着灰色的制服,胸口位置绣着一个持刀的佛陀像,正是暹罗的陆军精锐"拉玛师"的标志。全师官兵们普遍都受过严格的泰拳佛刀的近战训练,以及日本教官的陆战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再加上全副的日式武器装备,和"暹罗师"一起并列为暹罗武装力量的两大王牌。

    至27日凌晨,拉玛师六千余人的部队,已经全部渡过了湄公河,并且击退了数千中国巡防军部队,在它的后面还跟着两万多其他暹罗部队。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万象以东的班纳松,同样有一支两万余人的暹罗军渡过了湄公河,两支部队一左一右,迅速对万象形成了钳形攻势,这也正是日本顾问团的预想图。

    29日的万象城内,中国巡防军总部内,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各种消息纷至沓来,让潘鼎新措手不及。他万没想到暹罗军会选在这么个汛期渡过河,而且渡船准备得这么充分,一夜之间万象已经两面受攻,尤其西面的一路,攻势锋锐,战力彪悍,布置的三千巡防军坚持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彻底击溃了,显然是敌方的精锐部队。

    潘鼎新咬咬牙,命令中校参谋赵怀业率领6个巡防营三千人,再加上一千五百当地的部落武装,牵制东面来敌。他自己率领巡防军主力九千人,前往西面班喷松迎击。潘鼎新认为只要打退敌方精锐,战局便可逆转。

    就在同一天,丁云桐的面前同时摆上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南方的告急电报,另一份则是暹罗的宣战文书。

    本来按照朱拉隆功的原意,他是不希望正式宣战,只当作是局部的,意外的,非正式的冲突,为将来的转圜留下更多余地。但日本政府看透了他的用心,坚持认为如果暹罗不宣战,那就是没有完全履行<日暹同盟条约>,那么日本原先承诺的援助也不会到位。

    丁云桐对暹罗的宣战早有心理准备,他立刻传令给澜沧江的水陆部队,包括驻扎在上寮的左宝贵部,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准备执行"庐山计划"。

    10月30日,日本陆军第一军终于抵达了仁川,开始了大规模的登陆。海军中将井上良馨指挥着后备舰队,负责对第一军的掩护,整个运输过程是一片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