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现在悔之晚矣,法军侦察手段先进,而且手段狡猾,兵法用的得心应手。很可能自己这里还没出城,那边法国人就已经安排就绪,准备围点打援了。

    张树声正在左右为难,满心懊悔,章高元疾驰而来:“将军,此时敌人前后夹击,将军速下命令,迟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张树声也已经慌了手脚:“而今这般,该如何是好?”

    章高元急忙道:“为今之计,士气低落,北宁城已经保不住了,即便我军退回城中,敌人必定会踩着脚后跟冲进来。我们索性弃城而逃,全军撤往谅山,再晚,怕来不及了!”

    张树声万般无奈,只好下令,所有部队转向往北,抛弃一切辎重和重武器,全速“向北进攻”。

    章高元心里暗骂:“死要面子,分明是向北方逃跑了,还说什么向北进攻,真能往脸上贴金啊!”

    很快,整个部队分成无数股,散乱不堪的往北方逃跑。

    担任后方护卫的魏刚部队也已经被彻底打垮,团长魏刚换上小兵的衣服,沿着小路往北逃窜。

    眼见援兵崩溃,涌球高地上苏元春,当天晚上下令把大炮全部推进旁边的月德江,所有人都换上越南的衣服,从高地隐秘的斜坡,偷偷用绳子一个接一个的吊下去,化整为零,钻进了月德江旁边的丛林。

    而在北宁城中,早有心理准备的徐世昌,听到前方报告,说主力部队遭受法军前后夹击,知道大势已去,再留在城里,只能当俘虏了,只好长叹一声,和郁闷的王德榜、高胜等人,打开城门逃走了。

    临走前徐世昌发狠:“连一坨热乎屎,都不能留给敌人!”

    军饷银子反正很沉重,带也带不走,索性全部分发给城里的老百姓,还没等这些越南人高兴,徐世昌马上命令,在城市的各个地方,统统扔下火把,大火迅速蔓延,最后将民房也点着了,越烧越旺,最后成了蔓延全城的熊熊大火,老百姓只好带着银子,哭笑不得的出城四散逃走了。

    大火烧了一整夜,火光冲天而起,在漆黑的夜里,仿佛巨大的火炬,站在十几里开外的榄山,也能清楚的看见。

    法军统帅米乐中将,站在榄山山顶,看着这把大火,良久都沉默不语。

    大火一直烧到了第二天早晨,才渐渐熄灭,全城都化为了一片焦土,等到法军进城,看到的只有一片废墟而已。

    北宁之战,是中**队进入越南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战役,双方都投入上万的兵力,最后是以中方大败而结束。

    中方死亡将近三千人,被俘将近两千人,其中有一半是伤病较重,无法及时撤退。

    而撤退的部队里也还有两千多伤员,暂时无法继续作战,第三师遭到沉重的打击,减员将近三分之二。

    师长张树声,在撤退路上企图自杀,用佩刀割了自己脖子,被旁边的军官及时按住,虽然没死,但也伤的很重。

    团长魏刚在逃跑途中,躲在寺庙里,由于部下叛徒出卖,被法军巡逻队抓获。

    重炮营营长蒋宗汉,在乱军中,不幸被流弹打死。

    越南军倒是损失不大,所有人军衣一扔,混入平民当中,拿起锄头比拿枪更是得心应手。

    而法军方面,八百多人死亡,近两千人不同程度的受伤,由于法军的野战医院制度非常完善,受伤较轻的都能恢复。

    即便如此,这个伤亡也让米乐颇为肉痛,他感到要杀到中国去的话,手头兵力明显不足。因此他一边命令部队在北宁地区休整,一边向国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法国现在的战略是全面进攻,一边攻打北圻,一边进攻台湾。

    但米乐认为法国远隔万里,补给困难,资源有限,应该改变战略,主张重点进攻,要么专心于陆地战争,集中兵力于越南北圻,杀到中国南方去。

    要么专心于海上,打击中国沿海地带,甚至直接攻击天津大沽口。

    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米乐甚至引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话“不搏二兔”,意思是不能想着同时抓两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逮不着。

    但是法国总理甘必达不这样认为,他坚持“台湾是中国海上的钥匙和屏障,如果占领台湾,将使整个中国时刻无法安心,同时拥有煤矿的基隆,将成为法国远东舰队最好的补给站。只要得到台湾,法国就能在远东的地图上,占据中心位置,对法国的长远利益极为重要。即便未来与中国进行谈判,台湾也是最好的抵押品。”

    此时的利士比舰队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约翰尼奈利的第四旅,已经被全部护送到了台湾海峡,并在西贡补充了一切必要的物质,足以支持几个月的战斗。

    1880年12月末,舰队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

    台湾保卫战开始了。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更新时间:2013…12…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就三国时期,吴国就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台湾,随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会在此设立行政区划,进行开发建设。

    1874年日本假借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之名,西乡从道中将率军侵犯台湾,从中国手里勒索了50万两白银。

    之后为了加强台湾的防务,钦差大臣沈葆桢于1875年在台湾北部修建了沪尾(今天的台北淡水)炮台和基隆炮台,在台湾南部修筑了旗后(今天的高雄)、安平等炮台,以防御外国的入侵。

    1879年的年底,刘铭传奉旨率领新组建的近卫军一个团,来到台湾,全面接管了台湾一切防务大权,丁云桐赋予他最大的权限,紧急情况下,他不需要请示就可以做出一切必要的决定。

    在法军于1880年12月底发起进攻前,刘铭传有了极为宝贵的一年,他用这一年的时间对整个台湾的防御计划做了全面的安排。

    台湾全岛孤立悬于海上,理论上讲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登陆,几乎无法防守。

    但事实并非如此,岛的东西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浅滩礁石,以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很难真正登陆。称得上良港的也只有台北的基隆以及沪尾一带,或者台南的旗后、安平一带。

    相对而言,台北又更容易导致外敌入侵。因为台北处于上游地带,能够掌控台湾全局;而且台北地区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物质丰富,水源充足甜美;台南却是山林众多,地势崎岖,安平和旗后两港,一个险峻,一个淤泥,对登陆部队是极大考验。加上水源咸苦,痢疾横行,外来者很难适应。而且台南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始,经过长年的建筑整修,堡垒工事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而台北地区易攻难守,尤其是基隆的煤矿,更具有战略意义。

    沈葆桢曾经禀报朝廷,基隆出产的煤“质坚亮且轻,能耐久烧,并少灰土,洵称好煤,成色甚佳,与外国上等洋煤相当。”

    得到这个煤矿,法国的舰队便可大大减轻补给的压力。

    经过这般分析,刘铭传认为,法军必定会进攻台北地区,而不会是台南。因此他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基隆和沪尾地区。

    关键是基隆还是沪尾呢?

    基隆港在台湾正北方,从基隆港出发坐轮船,到福建五虎门只需六个时辰。

    港口后面有一个人口将近万余的城镇,往东五里,正是大名鼎鼎的八斗煤矿,设有煤局。整个基隆地区仿佛一个小盆地,前面是海,后面则是一圈连绵的高山丘陵,从港口西边的基隆岭,到南边的月眉山地区,形成一条杂乱而又浑然天成的“长城”。

    而越过这条“长城”之后,往西是沪尾港,往南则是台湾的政治中心,物质补给基地和大本营,台北府。

    丁云桐在电报中,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刘铭传,法军将会首先进攻基隆,但是防御重点要放在沪尾。

    因为台北府城是大本营和补给基地,重中之重,基隆至台北府之间有“长城”阻隔,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所以基隆失守不会威胁到台北府。

    但沪尾失守却会让法军沿淡水河而上,直捣台北府,同时也抄了基隆后路。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丁云桐没有说。

    那就是前世的中法战争中,法国人是在攻占基隆一个多月后,才意识到沪尾港的重要性。法国人没有丁云桐穿越者的预见,必然是遵循其同样的逻辑,全力攻击基隆港。

    因此丁云桐强调基隆港可以丢,沪尾港必须守。虽然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