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元春一挥手:"老子听见啦!嚷啥,老子又不是聋子。快,传我命令,让坑道里的人全出来,再晚就来不及了!"

    此时,山坡的正面,超过两千的法军,犹如密密麻麻的蚂蚁群,在弥漫的烟雾中,潮水般的涌进了工事,与中国守军殊死搏斗。苏元春挥舞着手里的短刀,立刻指挥着部队迎战。

    苏元春一直对自己曾被降职耿耿于怀,老想着立大功给自己正名,北宁之战,他虽然战斗英勇,但也并不出彩,这次驻守大青山炮台,那是非得拼了老命不可了。

    他指挥着自己的警卫部队一直向前冲,使部队士气大振,稳定了本已开始动摇的防线,这时从坑道里冲出的三个营也加入了战斗,场面陷入了僵持。

    混战中,苏元春叫喊着让一个军官去镇南关大营求援,那个军官答应一声,还没转身,"哗

    "的一阵乱枪打来,军官和周围一群人立刻全部应声倒下。苏元春转睛瞪视,只见从侧面一下子冲过来一群法军,一边跑着,一边正在往步枪里装弹,离他只有十来米远了!

    苏元春一看一大股法军不知道怎么冲了过来,身边警卫死伤无数,后援一时赶不过来,他临危不乱,手中短刀一扔,就矮身去抓地上的长兵器。

    鉴于法军的近战勇猛,中**队将有些本已经废弃的冷兵器,重新选择后再装备部队,当然各个部队喜好不同,选择也不同。比如王德榜的部下就组织了一个红缨长枪队,而苏元春自小就武艺精熟,善使一口朴刀,他的部队里自然也装备了大量的朴刀。

    所谓朴刀,有长短之分,短的就一米多,可系于裤腰,又称著裤刀。而长的却能有几米长,长度类似大刀,但刀刃很长,重量较轻,比大刀灵活。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定手",因为单刀有一只手空着,要看这只空手的配合。双刀要看脚步移动,是否灵活迅速。而朴刀则要看刀背刀刃是否转换如意,自然流畅。

    苏元春部队里的朴刀都是将近三米长的长刀,他本人更是自小习练精熟。一口朴刀施展开来,真是刀如猛虎,人如旋风,砍、刺、劈、削,背刃分明。

    说时迟那时快,苏元春挥起手中长朴刀,舞动如风,一个虎跃,就向法军扑去。这时法军的"格拉斯"步枪的弱点展露无遗,那就是没有弹仓,装子弹很慢,由于它本身就是从"夏斯波"1866式步枪改进而来,自然也继承了换子弹慢的毛病,于是法军只能挺起枪刺进行格斗。

    但是这次他们碰上了一个错误的对手,苏元春人刀合一,左一个"横扫千军",右一个"力劈华山",转瞬功夫,就砍翻了三个法国兵,包括两个阿尔及利亚步兵。以一敌众,还能如此战绩,显然是颠覆了这些法军士兵的认知,一群人纷纷冲上来,想围攻这个"奇怪的中**官"。但苏元春是步履轻健,游走不断,专门去劈砍那些想低头装子弹的敌人,一时间七八个法国兵竟奈何他不得!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更新时间:2013…12…30

    贴身肉搏实在是万分的凶险,苏元春一刀"斜挂单鞭",劈入一个敌兵的肋部,但这个法国人却极为悍勇,刺刀一扔,一边惨叫,一边双手抱住朴刀,苏元春一时竟抽不出刀来,旁边一个敌兵挺枪刺狠命扎来,苏元春舍刀不要,身子滴溜一转,让过雪亮的刺刀,左手往枪上一抓,一拉,右手一个铁掌,就劈到敌兵的脖子上,正好切到颈部动脉,这个法国人瞬间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接着苏元春把左手抓来的枪,单手一举,对准正面的一个法军,一个"白虹贯日",立刻脱手飞掷而去,"唰"的一声,将这个敌兵从前心穿到后背,扎了个透心凉!

    就这样一耽搁,眼看对面两个法国兵已经装完了子弹,苏元春不假思索,右手腰间一抹,就抽出了一把柯尔特m1873型左轮手枪!

    这是美国造的最新式转轮手枪,是手枪历史上的一款经典,已经逐渐成为中**队中军官的制式佩枪,六发弹仓容量,50米内火力威猛,精度极高,真正的近战利器。

    苏元春几乎不用瞄准,电光火石间,挨个给几个法国人"点了点名",眼看解决了眼前的对手,苏元春不禁松了一口气。刚才一连串动作,几乎出于本能的反应,间不容发的击毙了几个敌人,看似潇洒轻松,其实生死只在毫厘之间,最后逃过一难,后背却已经被冷汗湿透!

    直到此时,后续的援兵才赶了过来,将苏元春围住,苏元春一边往手枪里装弹,一边骂道:"你们这群懒货,就差一点点,老子的肚肠就要挂在洋人的枪尖上了。"

    就在这段时间,战场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了,法军又有一个团冲了上来,尼格里已经孤注一掷,把第一旅的主力部队全部拉了上来,将近4000名法军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无论人数还是战力,都居于优势。中**队拼死苦战,但已经难以支撑。

    苏元春还在那大呼小叫,这边潘廷逢蓬头垢面的跑过来,显然是吃了不少苦头,一边喘气,一边喊:"将军,快撤吧,事已不谐,再若迟疑,徒死无益啊!"

    苏元春眼看部队节节后退,的确已呈必败之势,只得一声长叹:"小觑了这些洋鬼子。"说完,便下令队伍后撤,退往小青山一带。

    到了黎明日出时分,法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大青山炮台,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将近700人的死伤,山顶阵地里,中法双方的战死者,尸体交错纵横,手脚相叠,有的甚至是搂抱着同归而尽,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尼格里摇着头,心里默念着:"这该死的战争,上帝啊,快点结束这场噩梦吧!"

    "上帝啊,我的美梦要实现了!"在同登的法军总指挥部里,兴高采烈的弗雷中将看着手里的战报,大青山炮台得手之后,法军就可以从容的进攻镇南关的正面了,他相信在几天之内,就能突破中国的南大门了。

    不过战报的末尾,尼格里却提出了让他非常不快的意见:鉴于中**队已经拥有大量的制式地雷,以及防御阵地的坚固完备,建议向巴黎方面请求运送探雷器材和人员。同时将无法北上的内河舰队上的舰炮拆下来,运来镇南关,以进一步增强前线的火力。"

    弗雷对这样的意见感到难以接受,因为无论采取上述哪个措施,都需要耗费时间,而时间现在是最宝贵的东西。早日获取胜利,就能够减轻后勤的负担,对中法的外交谈判有利。当然还有个说不出口的理由,他已经夸下海口,要在南宁开国庆日的庆祝会,时间实在是很有限。他还惦记着那鸡尾酒会呢!

    不过尼格里强调部下伤亡大,第二旅只剩下3300余人,而且普遍很疲劳等等困难,也是事实存在的,弗雷索性命令尼格里率部驻守大青山炮台,由贝兰少将的第五旅来进攻镇南关。为了增强火力,弗雷不但自己拨出了四个炮兵中队给第五旅,还让尼格里也交出一部分火炮。尼格里对此强烈反对,认为削弱自己的炮兵力量,不利于防御大青山,而大青山位置重要,一旦失守,进攻镇南关的部队后方就会受威胁。但弗雷固执的认为,中国人是没有能力反攻大青山的,通往小青山的几条羊肠小道一堵死,就只剩下悬崖峭壁,中国人难道长翅膀飞过来?最后尼格里只得从命调出了四个炮兵中队。

    同一时间,镇南关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笼罩着一片紧张的气氛,大青山炮台的失守,意味着镇南关的厚墙防御阵地失去了保护,马上要面临法军的正面进攻,这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时刻。

    其中杨玉科主张立刻增兵夺回大青山:"法军占据大青山,进攻镇南关便无后顾之忧,于我不利。不若趁法军立足未稳,我军大举出动,死命一战,或能夺回大青山也未可知。"

    但袁世凯却不赞成,他提出:"敌我双方都知道大青山的重要性,既然法军已经占据,想要夺回实非易事,反而会自乱阵脚,不如以静制动,稳守当先。镇南关前沿防御坚固,且让法军碰个头破血流,锐气全失,我军再相机出动,重夺大青山。"

    徐世昌非常赞成:"法军此番来势汹汹,攻我甚急,与往常大为不同。或许法军易帅之后,战法有变?又或者法国内部已经不耐久战?总之,法国人心气浮躁,急于求成。法军急,我便不急。且与他慢慢周旋,耗其兵力为是。"

    众人皆称善。

    随后,冯子材便命令苏元春部坚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