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后,宣传部统一安排,1881年11月初,中国所有的报纸、书籍、以及一些御用文人,都开始大规模的宣传皇帝陛下的丰功伟绩,"天降圣人,万世明君",所有的报刊都不得例外。不,不是所有,上海的<申报>因为有外资的背景,却没有完全执行政策。这也让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陈夔龙深感恼火。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规定也在逐渐出台。所有的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铺、客栈、酒家、书店、大小场馆会所等都必须悬挂皇帝肖像画,有拒绝者,以叛乱罪处理。

    每个城市都要塑立巨型的皇帝雕像,而且规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为官方的节日,所有人都必须前往雕像前宣誓效忠。

    任何报刊书籍或个人,都不得有任何对皇帝"非议诽谤不敬"的言辞,否则以叛乱罪论处。

    所有学校,不管新式学堂,还是旧式书院,所有师生每天上课前都要大声朗诵忠君誓词,誓词内容是由宣传部专门审编的。专门设立政治思想课,作为考试必考的重点科目,"忠君爱国"是课程内容的核心主轴。

    学生每年都必须有一个月的军训,接受正规军人的操练,体验军营的生活。

    所有的学生,以及国家一切公职和军职人员,都必须流利背诵忠君誓词,宣传部将派员不定期的抽查,若发现有背诵不畅的,将受到惩罚。

    。。。。。。

    各项措施有条不紊的出台,重在抓落实,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一项都要严格落到实处。为此宣传部的编制也迅速扩大,从刚建立时的上百人,迅速增加到数千人,专门派遣几十个秘密的巡视组,检查落实情况。

    与此同时,另一项重大措施也开始实施,那就是丁云桐精心筹备的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管理只是借口,关键是它的配套措施:没有组织的介绍信,没有特别通行证,人民不能离开自己的户籍地,自由的到别处旅行。这是关键。

    中国千年的农民起义,是推翻封建王朝的重要力量。为什么,因为农民能够去逃荒,能够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信息得到了交流,人才得到了汇集,精英分子能逐渐了解全国的形势。同时人数的增多更增强了胆量,志同道合者逐渐形成了组织。

    而当组织形成,就会形成纲领,最后上升为理论。这时,离革命造反也就不远了。

    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个意思。

    前世天朝同样靠这个得了天下,认真总结历史教训。便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人民流动,这样整个国家的基层民众,就会被分割成一块块独立的单元,从整体上彻底成为一片散沙。即便是在三年饥荒饿死成百上千万人,农民照样不会造反,因为逃荒都不被允许,信息无法交流,胆量无法汇集,组织就不会出现了。

    没有组织就不会翻天,没有纲领就没有旗帜,反抗的力量就无法集结。无论你怎么批评谩骂政府,对方根本懒得搭理你,统治稳固得很。

    这一套被东边的金家王朝学得炉火纯青,是活生生的样板。

    为什么天朝这么讨厌轮子,因为轮子已经出现组织的萌芽。为什么这样恐惧宪法,因为宪法本身就是一个纲领。

    丁云桐深知,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户籍制度限制流动的妙用。

    无流动,不造反!

    一个铁笼子将缓缓的放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更新时间:2014…01…08

    11月7日,北京**前,一场大规模的公祭开始了。

    在中法战争中各个战场,包括越南、马尾和台湾,共有超过两万人战死,一万一千人受伤,其中八千人终生残疾。由于当时战地医疗水平很差,受伤较重者往往非死即残,完全痊愈的都是轻伤者。

    按照战前的规定,所有战死者的灵牌将摆放于忠烈祠内,供人敬仰。

    随后评功授衔,虽然之前颁布过军衔制的法律,但需要一个过程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每一级所能担任的军职,所能享受的待遇,以及如何升降,奖惩条例,制服区别,肩章领章样式等等,经过这场授衔仪式后,军衔制正式启用,原则上师长为少将,旅长为上校,团长中校,营长少校,连长上尉,排长中尉,班长少尉,普通士兵分为上士和下士。而以前的军职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等全部停止使用。

    紧接着,便是论功行赏。首先不管功劳,每一个战死者家里先分七亩地,残疾的分五亩。然后根据功劳大小分别分到一到十亩地。而有些人既战死了又有战功,其土地可以相应叠加。这样基本上每个战死者家庭能分到十亩以上的土地。

    同时这些人的孩子将来可以优先参军。不管练军还是近卫军,封赏待遇一律平等,不搞三六九等。

    经过前期的统计,共有超过三万一千名死亡或伤残者,以及三万八千名立功的官兵,得到了土地,另有超过一万人表现不佳,要么临阵后退,要么不瞄准就乱开枪,要么冲锋时磨在后面等等,这些人没有得到土地,也没有得到军衔。

    能够准确纪录官兵们的表现,这完全是丁云桐在战前设立的军法处的功劳,有效的监督了部队作战情况,使部队的军功不会变成大锅饭,勇者受奖,怯懦者受罚,对以后的战争大有好处。

    根据丁云桐最新的想法,练军官兵在战争中的表现比预计的好。因此,丁云桐决定剔除那些表现不佳的一万多人,其余三万八千人全部转入近卫军,这样近卫军便能迅速成型。至于未参加中法战争的一万多练军,则原则上选拔那些贫苦出生或者技艺极为熟练的官兵,估计不到三分之一。这样总数会达到四万三千左右,加上原先还有的八千多近卫军,近卫军就将正式成军了。所有人都要接受新的武器,进行新的训练,这个过程估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到了明年年初,丁云桐估计,自己的手上就会拥有一支五万多人的精锐部队。

    至于土地,根据丁云桐的诏令,土地已经封赏。但土地产权文书的交付,需要再等三个月。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现在说要封赏土地,但土地从哪里来?计划是要剥夺一部分八旗子弟的土地,正好趁势开始撤销八旗兵。丁云桐不相信这些纨绔子弟还能造反,此时八旗兵个个细皮嫩肉,养尊处优,飞鹰走狗,根本是手无缚鸡之力。事实上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八旗兵都乖乖的让出了铁杆庄稼(旗兵的月饷)。但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些满清贵族定然强烈反对。

    不过到那个时候,近卫军也已经组建完毕。所有的军官都经过自己的提拔,更重要是军队的富贵都是自己给的,军衔是自己颁发的,土地都是自己赏的。活着努力就有希望当将军,死了还能进忠烈祠当英雄,自己要是倒了,近卫军辉煌的前景就没了。只要枪杆子拿稳,谁也翻不了天。

    据丁云桐所知,清朝的土地分成官田和民田,官田占了三成。而官田又分成了皇庄、官庄和八旗庄田。其中皇庄属于皇室所有,共有庄子1078处,35772顷,357万亩。官庄是王公贵族所有,共有1716处,133万亩。八旗庄田属于八旗兵丁所有,共140万亩。而这140万亩就是第一步目标,封赏需要差不多50万亩,剩下的可供将来之用。

    这次剥夺八旗庄田,撤掉八旗兵,有两个步骤不能少。

    第一。八旗兵撤掉编制以后,月饷两年内照给,给这些人一些缓冲的时间,学会自食其力,这样改革的阻力就会大减。

    第二。要明确承诺永远不会去动官庄,让王公贵族暂时不要拼命。所谓温水煮青蛙,就得一步步来。

    等到下一步打垮掉贵族,就可以进行民族同化的改革,剪掉辫子,换掉服装,看似很难,其实顺理成章。

    独裁,要建立在集权和个人崇拜上,而不是靠民族压迫。自己穿越而来,对满清更是丝毫感情也无。当最后一步来临时,连国号也要换掉。

    对自己来说,整个国家的臣民都是奴才,一视同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前世的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但作为国家领袖,杀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分子,杀得最狠。也导致了,国家解体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仇恨最深,最后直到21世纪,还打了一场俄格战争。

    在真正的独裁者眼里,没有民族,只有奴才。

    11月11日晚,丁云桐正在和彭玉麟仔细研究近卫军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