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从奉天至安东(丹东)铁路的勘探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开始施工。这两条铁路一旦竣工,未来中日战争时,中**队就不需要海路运输,可以直接通过陆路快速进入朝鲜。这样,海军就不需要把精力耗费在海上护送上,战术上可以更灵活。

    2月5日,近卫军的编制终于完成了,编成了四个师和一个禁卫旅,以及一个独立旅。

    每个师的编制仍然是一万两千人。四个师,分别驻扎在大同,大沽口,石家庄,天津,共同拱卫着京城,四个师长分别是冯子材、左宝贵、刘铭传和吴长庆。由于铁路系统的建立,军队在短期内就可以被运往各个地方。禁卫旅五千人由皇帝钦点的王祥指挥,作为北京的卫戍部队,另外还有吴兆有的独立旅监控越南。总的兵力是五万八千名官兵,这是公开的编制。

    但在另一方面,却还有一个秘密的编制,一个半新组建的近卫师驻扎在甘肃兰州。根据这样的速度,到了明年底,就会有四个到五个新的近卫师。这个秘密编制将成为未来打击日本的重要力量。

    丁云桐对近卫军充满了期待,他想:"接下来该是执行封赏土地的诏令了,想必会有一场大乱了吧!"

    2月7日,土地封赏诏令正式实施,近卫军将士成为几十万亩土地的新主人,也使部队的士气极度的高涨。在军法处的鼓动下,官兵们纷纷向皇帝写信,表示誓死效忠的决心,其中甚至还有上百封,是咬破手指,用鲜血。

    伴随着封赏诏令的实施,一道除役令也同时颁发。所谓除役令,就是解除八旗兵的编制,附带的也将八旗土地收归国有,一切经营活动都归财政部管理。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几乎一夜之间,八旗子弟就失去了土地,被剥夺了正规军的编制,而且他们的月饷也只剩下了两年,也就是说两年之后,他们将变成平民。

    这些人要么去租地来种,要么街边摆摊,要么给人跑腿打工,总之必须自食其力了。

    这道除役令的颁布,丁云桐没有征询任何官员的意见,完全是乾纲独断。事出突然,朝廷内外惊呼哗然,大批官员纷纷上疏劝阻,希望皇上能收回成命。所有的满族官员都是强烈反对,而一些汉族官员出于各种政治考虑,也恳请除役令缓行。一时间众口一辞,群情汹涌。

    但丁云桐早有所料,不为所动。他采取"鸵鸟"政策,坚持三不主义:不批复奏章,不接见大臣,不开会讨论。

    2月11日,恭亲王奕?带领着英桂、崇伦、景寿等一干满族大臣,想要进宫面圣。但却吃了闭门羹,里面只派人出来说"皇上龙体微恙"。众大臣空等了半夜,最后只能怏怏而回。

    而此时的宫内,丁云桐左手揉捏着钰莹的酥胸,右手正用胎毛笔书写着一道道调令:

    第一道命令,王祥所部近卫旅提高战备,加强京城的巡逻和盘查,随时准备应付一切突发事态。

    第二道命令,吴长庆师入驻怀柔,警戒京城郊区,能够随时奉命入京。

    第三道命令,袁世凯与徐世昌立刻进京,入值军机处。

    第四道命令,从近卫军里挑选800名战功卓著的官兵,组成一个"八百壮士团",归内务部赵秉钧直接指挥部,作为一支秘密的行动队。

    第五道命令,近卫军各个部队都要抽调精干,参加即将进行的**大阅兵。

    第六道命令,京城所有的军械库、军火库都派驻内务部人员监管。

    。。。。。。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丁云桐可不希望自己会成为政变的牺牲品。

    从2月13日开始,大批不甘心的八旗兵开始不断聚集抗议,要么酗酒闹事,打砸酒馆店铺,要么非法集会游行,冲击政府部门。

    到了15日,更是出了一件惨事,一个旗人带着自己的妻儿,一家四口,在西市口点起柴火**。旁边有人拉起横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朝廷中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们也纷纷串联集结。各部衙门中都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许多官员故意称病不出,撂挑子不干了。这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满族官员,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汉族官员。

    一时间京城里风起云涌,暗潮汹汹。

    2月17日,黄昏,丁云桐站在养心殿里,看着窗外。

    天空中黑云密布,大地笼罩在一片阴沉中。丁云桐暗自嘀咕:"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他知道发布除役令,肯定会有不少人反对,但没想到声势会这么大,阻力会这么强。虽然除役令针对的只是八旗兵,虽然自己一再放风,表示绝不会去碰触贵族们的利益。但显然满朝的官员根本不买账。甚至一些汉族大员也参与其中,这一切明摆着有一批人在背后鼓动和组织。

    也许有很多势力,早就已经对自己的政策不满了,只不过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而现在这个除役令,就成了最好的借口,最好的动员令。不管自己如何安抚,如何解释,后面的抗议只会越来越强烈。

    怎么办?后退吗?妥协吗?撤消除役令?

    不,不可能!如果撤消的话,自己马上就会威信扫地,辛苦建立的形象就会彻底完蛋。不但那些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会看扁自己,连近卫军也会大失所望,离心离德。自己立刻就会众叛亲离。别说什么宏图霸业了,皇位都会保不住,甚至性命难保。

    想到这,丁云桐一咬牙,一跺脚:"好吧,既然是万丈深渊,那我就索性向前,杀出个黎明。本来是想一步步来,慢慢搞,和颜悦色做文明人。但现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你们逼我做穷凶极恶的野蛮人。也罢,我就来个一步到位,反正要当独裁者,就学学前世的希特勒,给你们来一个中国版的'国会纵火案'吧。"

    计议已定,丁云桐冷静了下来。艰难的是思考过程,当下定了决心后,整个人反而轻松了。他下令:"来啊,传朕的旨意,2月23日将举行**大阅兵,朕将亲临检阅近卫军!"

    就在此时,下人来报,说慈安太后请皇上移驾钟粹宫,共进晚宴。

    丁云桐一听就明白了,那些王公贵族们见不到自己的面,就去撺掇了太后出来,既然太后有请,皇帝也就不能避而不见了。至于慈安会说些什么,丁云桐心里也已经大概有个数了。

    他心里暗暗冷笑:今非昔比,自己已非吴下阿蒙,要是还想玩垂帘听政的那一套,可就不好使了。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更新时间:2014…01…12

    当晚,钟粹宫里灯笼高悬,光亮如昼。桌上的菜肴散发着蒸腾的热气,香气让人闻着垂涎欲滴。

    但丁云桐却一筷子都没动,他已经养成习惯了,绝不在外面吃东西,即便是慈安这里也不行。

    慈安知道丁云桐倡导节俭,憎恶大吃大喝,平常吃饭都是一荤一素一汤而已,宴请臣下也就是四菜一汤。所以今天慈安太后也只安排了四菜一汤:佛跳墙;烧鹿筋;黄焖鱼刺;烤羊腿;排骨藕汤。这些都是丁云桐平日爱吃的。

    丁云桐与慈安隔着桌子相对无言,两个人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说说话了。丁云桐也已不再是那个五六岁的小娃娃了,现在已经是一位少年皇帝。

    慈安颇有些感慨,几年前,小皇帝还只是在自己怀里撒娇,现在却连个头都要高过自己了。随着皇帝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中,她隐约感到两人之间仿佛有了一堵墙,越来越隔阂了,皇帝除了向自己请安,平时也没什么话和自己说了。

    慈安叹了口气,说道:"皇上日理万机,平常也须保重身子。"

    "有劳皇额娘牵挂,子臣自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那就好,哀家也就放心了。只是平日里,有什么事多交待下人去做,别乏了自己。"

    "多谢皇额娘提醒,子臣会的。"

    慈安顿了一下,又说道:"哀家虽然深居内宫,但外面的事情也偶有耳闻,听说皇上最近有些事做的急了,颇有些人不满啊。"

    丁云桐心想:来了。便问道:"不知皇额娘所言何事?"

    慈安一看皇帝故作姿态,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怒火,她冷静了一下说道:"还能有何事,还不是那道除役令。此令一下,数十万八旗子弟马上就断了生计,这是在逼人造反啊,要知道这些人的先祖都是打天下的功臣,这样做于心何忍啊?"

    "皇额娘原来说这事啊。额娘可还记得,子臣小时候说的话,子臣要做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