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鸿蒙元仙-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二人又来祈见老师,莫非?”

    曹君曜心中惊疑不定,收回法术,便开口问道:“你们二人哪里人士,来山中因何事要求见仙尊?”

    左侧那小孩道大眼一眨,道:“大哥哥,我名作韩清野,这是我弟弟韩清时。我两兄弟是江州绨郡洍水乡人,随母亲逃难而来,路上母亲因患疫病严深,已离世而去了,特嘱咐我两,一定要上惠山求仙尊老爷大发慈悲,救我两兄弟性命。”

    他一提起母亲,身旁的弟弟便自悲伤,泪流满面,但不敢放作,只低泣悲鸣。

    曹君曜见这两兄弟居然也不似平常孩童,知书达理,极有教养,尤其这老大韩清野,居然如此沉稳干练,明明身患重疾,命悬一线,却面不改色,报出来意,至诚尊礼。

    “却是不巧,仙尊尚在闭关,不容搅扰,我刚瞧出你二人确实身患先天之疾,恐怕天底下也只有我家仙尊能救,刚才见你们体内均已各含一道先天真源之气,不知出自何人?”曹君曜悲怜俩人身世,又自问道。

    两兄弟对望一眼,依旧由韩清野道:“母亲只与我说,我两人出生后,因患重疾,她便与父亲带我俩上青阳山,想求断音寺里活佛救治,却不料山路遇到妖人,戮我爹爹,本也想将我俩掳去,幸好仙尊出现,斩灭妖人,救下我俩,还与我们注了两道仙气延命二十载,母亲本不知仙尊身份,一直忧虑我俩兄弟二十命短,这些天江州兴起三重教,尊“玄重上仙、玄华上仙”二圣,救苦救难,母亲拜见神像,认出其中玄重上仙好似就是十多年前的救命恩人,便重生希望,宁死也要带着我们跨越州界,来云州惠山拜祈仙尊。”

第一百二十三章 民间兴教,兄弟闯禁() 
曹君曜听罢,恍然若悟,果真是与掌教老师有缘,又悲其身世可怜,两兄弟跨州远来,必吃了不少苦头,但能坚持至此,可见心意甚坚,只是此事他也做不得主。

    “原是如此,我乃仙尊座下弟子曹君曜。仙尊正在闭关,说不好什么时候出来,少则一二年,多则三五年,不好估定。你们既有此缘法,可久居于此,至于你们所患先天之疾,恕我道力浅薄,无能为力。”

    他又对鼎丰道:“观中尚存有一瓶三华草还丹,可与他们服用。”

    鼎丰应诺,两兄弟叩首拜谢,曹君曜又将他俩扶起,宽慰了几句,便和鼎丰离去,重回宝灵殿。

    “师兄可是欲知三重兴教之事?”

    鼎丰并非愚人,心思其实机敏,只是事分主次缓急,这俩兄弟事关掌教仙尊,自然放在首位,至于民间兴教一事,他自觉乃是俗事,不敢耗费得授真传的仙人心力,因此不急于禀报。

    这点倒是他失算了,曹君曜看的分明,这两兄弟虽然重要,但民教一事也甚是关心,便自问道:“此等大事,可是鼎缘师兄安排,有意为之?”

    鼎丰摇头道:“此事并非观主所为,甚是奇怪,也不知由何而起,突然各地风潮如云,兴起教义,乃民众自发,我想来是对咱们有益无害,并未多加关注,直到近日似乎越穿越玄,涌起大批信众前来朝拜,将山路堵了个水泄不通,又不好驱散,只得好言劝说,才自散去,但不到两天,便又聚齐一批,反复前来,祷告祈愿。”

    曹君曜神色凝重,香火旺虽是好事,但与他们道家修仙长生并无多少干系,除非转炼神道,方有大用。

    “此事非同小可,关乎宗派气运,不可等闲视之,我要去一趟汉阴,待回来等诸位师兄师姐出关,再一同商议,你要留心观察,切莫大意。”

    鼎丰见曹君曜神情不对,方才意识此事为重,赶忙应道:“师兄放心,我已布派不少弟子下山巡查,探其根源,看是否借火生事,背后有无暗主。”

    曹君曜点了点头,道:“观中弟子大多俗众,鼎缘师兄虽传下炼气口诀,却不得精要,十分粗浅,乃道中取法,法中取术,分门篇类,主以济世理俗为主,多以符箓、术法、驱鬼、役灵等为重,一是真传不可轻授,二则观中弟子大多未祛凡心,全为名利故,学会本领依仗神通难眠欺压凡俗,不好教化,是以外门中考验心性根性。”

    “弟子们虽习道术傍身,一般世间俗武强手并不害怕,只是时下已非从前,混流恶世中,仙魔隐现,邪宗旁门之流纷纷出世,要搅弄人世安宁,我便有些担心。师弟你还是收束徒众,撤回门人,此行我不驾飞剑不走云路,便与世间州民百姓,踏山涉水,若是遥远,也有官府州间的飞舟羽兽,或许时长,但正好打探清楚,掌教老师出关无期,我只能尽弟子微力,为老师分忧。”

    鼎丰听后大为感怀,不愧是身具仙根之人,如此弱龄之年,便有此思虑定计,难怪能被掌教仙尊看中,收录真传,他一把年龄,便有些汗颜。

    “师兄所言甚是,却是我考虑不周了。”

    他单掌屈身打诺,曹君曜不敢身受,连忙还礼。

    曹君曜心慧通灵,鼎缘师兄如今开窍脱俗,祛除凡心,修炼渐入佳境,步入真门,长生大有希望,已将以前全靠丹药推升的修为稳固,降了一境,实为气通周天小成,却比以前圆满时候虚华强了不少,从其缠斗上元宫真传弟子颖逸时便可看出。他知道鼎丰应是得鼎缘师兄看中,有意举为下一任观主,打理外门事物,得掌教老师默许,传其几道真诀,虽不比《玄重真解》,但强过普通的炼气法不知多少,自然比观中数百徒众高明的多,观其境界,养精炼气已有小成,虽是老态不改,精气神却大异从前,落他眼中,亦是可造之辈。

    曹君曜理清一切,便不久留,辞过鼎丰便自下山混入香客中,打作俗众向东去了。

    韩清野和韩清时俩兄弟安住西院,他们七岁时拜了一位武师,学过几天拳脚,平日里除了读书识字,便好打拳练身,本因患疾的疲弱之身强了不少,撑过几次病灾,便更加勤练。

    两人虽是少年,心智却熟,住了两月定心在西院中静待,也不胡闹,平日里多帮观中弟子干些粗活,充当杂役,鼎丰也十分喜欢这两兄弟,无事时常来嘘寒问暖,关系融洽。

    只是两兄弟毕竟年幼,渐渐习熟后,将三重观视为家土,得闲时一起游玩惠山美景,踏泉寻石,入林戏虫,乐山悦水间不绝时间匆匆,居然已在山上呆有半年,却还未见曹君曜回来。

    忽一日两兄弟又在院中打拳,韩青时突然收了拳脚,凝目北望出神。

    韩清野自然奇怪,也停了下来问道:“二弟,你看个什么,如此出神。”

    “大哥,咱们这半年把惠山玩遍,但你看后山那座高塔耸立,却一直未去,我们何不一探?”

    韩清野大惊,“二弟,你又不是未听鼎丰大师傅提过,那处后山禁地乃仙人处所,莫说我们,就是观里的道士们都不得前去,我还听几位执事说,那里曾办过仙人法会,观里数百人,只有修行不错的,那次才得以侍奉,见了好大场面,说那些仙人千奇百怪,老少男女,各个神灵一般,但好像大多踏剑飞来,还有的跨仙鹤,坐神兽,有的就踩着一片白云,匪夷所思,但都神通广大,那一天霞光万里,瑞彩撑天,各种神奇景象频现不断,到最后日夜颠倒,响起仙音,空灵动人,总之令人惊叹不已,如置天阙。”

    他越这般说,韩清时更加动心,满目神往,冲其诱道:“大哥,你说这些我也都听观里的师傅们说了不下几十遍了,你看那座高塔,便唤作玄重塔,听说那天这座塔大放光明,有五色奇光照耀天际,仙尊好像就在这座塔里,我们前去不为打扰,只是拜拜他老人家,表我们虔心而已,不为别的。”

    韩清野其实也尤为好奇心动,早就想前去一探究竟,一念起已憋了有两三月之久,今天听小弟这么一说,便自心动,寻思了半天,仍是犹豫:“只怕大师傅知道,必会怪罪,我们现在是寄人篱下,观里师傅们对咱们这般好,若贪玩冒失,创出祸来惹到仙尊老爷,不说对不起观里师傅们,连咱们不治大患再难消除,怕是难逃短命厄运。”

    “大哥你怎糊涂,咱们并不踏入后山禁地,只是离的近些瞧瞧清楚,再者好给仙尊他老人家叩首拜恩,祈福纳愿,并不算违背禁忌呀。”

    韩清野一想也对,后山颇大,离道观尚有十多里山路,那玄重塔因是高耸才显得伟岸,在观中虽也能瞧得清楚,却不知近前是何神圣,便自往后山近些,不踏入范围,应当无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