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择-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在今日可是十分有名,相信当年他落笔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估计也未曾想到自己可以在数十年后名动天下,成为西戎的大中书,身为西戎国文官之长,与掌管全国兵马的枢密并列,一文一武主掌大权!

    此时书院的创办人申到因为体弱多病,早已隐退,现在的山长/校长便是他的侄子申可担任,而山长之下,还有副山长三位,堂长六人,讲书十四人。

    此时林封谨的目标,便是去寻主管外院庶务的副山长柳轻摇,找他办理入学的手续,在旁人的指点下,林封谨东绕西绕的,来到了一处小院,看得出来此间的主人颇为风雅,栽花种树,移竹运石,将这小院打扮了一番。

    不过这时候,在林封谨之前的已经有五六个人了,都规规矩矩的在外面,林封谨也就只能候着,便见到了旁边竖着的一块白石上面写着:“满庭花木半新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这四句十分清新的诗句,

    副山长柳轻摇却是北边东夏人,整天笑眯眯的,他虽然挂名是副山长,做的却是若管家一般的活儿,往往接待客人,招收学生便是由他出面。

    林封谨倒是觉得这位副山长很好说话,丝毫都不歧视他这个大龄的童生,不过转念一想,学院用这样的副山长来外门弟子,可见也多半是采取的宽进严出的方式,应该是没有对外门弟子抱太大的期望。

    将一应手续办妥以后,林封谨终于也算是书院学生了,虽然前面还要加一个外门和童生的状语。学生来到以后,都是随到随学,所以林封谨明日便要来书院听讲了。

    他出门以后,便正好见到几位年轻人很是随意的挽住裤脚,肩上扛着锄头,手中提着鞋子的走了进来,旁若无人的大声谈笑着。只不过林封谨多看了几眼,那几个年轻人当中眉毛最浓的就望了过来,皱着眉头道:

    “有什么?没有见过下田劳作么?”

    林封谨耸了耸肩膀,笑了笑道:

    “我只是觉得在书院这种清修的地方,光着脚随意行走未免对尊长有些不敬。”

    另外一个小眼睛的年轻人立即冷笑了起来:

    “我等家中贫寒,自食其力,乃是山长许可半耕半读!某些不识稼墙的富贵纨绔,铜臭味熏天才是坏了书院的清净!”

    林封谨淡淡的道:

    “若我没记错的话,这里走过去以后,就是韩非先圣的塑像,我虽然读书不精也不多,但也知道在先圣面前要修身,正衣,诚意,你们这么走过去,不仅仅是不尊长上了,更是对自己研修的学问不敬。这种不辨则明的简单事情,居然还有人抬出山长的名头来压人,这学问做得。。。。。啧啧。。。。。。”

    林封谨说完了就走,这几名学子怒火冲天,想要抓住他多辩几句,这厮却已经出了大门,上马扬鞭一溜烟的去了。倒是那一名浓眉年轻人沉思了一下,便开始整理自己的仪容,其余的人都是在悻悻然的咒骂。

    ***

    等到回去打听了一下林封谨才知道,原来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这个时候书院提倡的是有教无类,何况本书院还打的是教化蛮夷的招牌?所以肯定就不能在学费上做文章。

    因此书院维持运作的经费,除了从富贵人家的子弟身上筹措一笔之外,来源多依赖于学田。书院兴起之初,私人筹措办院经费,主要也是靠私人的田产或别人捐赠的田产来供给。因此想要办一处书院,不仅仅需要学问,更是需要钱财。

    好在天常书院地处边远的郡治,所以开办的成本较低,而申到也是此地大户的子弟,所以可以维持四十年,还有蒸蒸日上之势。书院的学田经过开垦之后,早就有盈余了。

    所以,对于某些家中极是贫寒的内门弟子,并且又确实是有才华的,书院便准许他们半耕半读,一面种田一面读书,类似现在的勤工俭学。

    并且这种半耕也并不要求学生将挖地,播种,收割全部做完,而只是象征性的劳作一下,其余的自然有佃农去做。

    所以能够去下地耕作的话,其实是在天常书院当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林封谨一来就在口齿上得罪了这几位被书院看中的学长,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大好过。不过就林封谨目前的性格来说,多半是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中的。

    第二天,林封谨来到了书院,便按照旁人的指点,来到了外门的授课教室内坐下。这教室里面修筑得十分整洁明亮宽敞,大大小小也放了接近百张书桌,书桌上面粘贴的宣纸上写着人名,这应该是避免乱坐的措施,不过大概有一大半的位置都还没有人来,想必还在路上。

    来到书院里面,对于学生来说最的还是学业了,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既有自学,也有讨论,还有老师解惑,还是很科学的。(。。)

第十三章 见习() 
不过因为还没有开学的缘故,所以讲台上面是一位高年级学长来代班,却不是别人,正是昨天与林封谨发生过口舌的那位浓眉哥,此时他已经介绍过自己的名字:郑龚。

    林封谨也不以为意,学院早就下发了一批书单,就是类似于教材,要学生自己预备好。家中有钱的学子可以买,没有钱的,则是书院范本,自己抄。

    此时教室里面大部分的学生便都是在抄书,因为这里的外门弟子,至少也有一半都是当地的硐族学生,那是肯定买不了现成书的。而法家书院也不像是儒家书院,要研读四书五经,他们外门弟子的主要教材,则是古书《三坟》、《五典》。

    这其中,《三坟》讲述上古的圣人伏羲,神农,皇帝的治国理念,事迹。若是能读通并且有所得,那么就会授课法家著作《商君书》,商君书研习有所得,就可以通过考试来“登堂入室”,成为入室弟子。

    林封谨当然是不会去抄书的,便信手翻开了《三坟》这本书,一眼看去就觉得头大,一个个古字跃然纸上,仿佛一千个草泥马的蹄印那样的鲜明枯燥,好在这个时候,那位浓眉哥郑龚发觉课室里面秩序很好的时候,便对准了这边走了过来。

    他看了一眼林封谨的名字,然后正色低声道:

    “林学弟,昨日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受教了。但你初来乍到,有几样学规可能还不知道,所以今天我提点你几句,下不为例,明天就不能如此了。”

    林封谨笑了笑道:

    “还请学长指点。”

    林封谨之前还以为是被针对了,但听这位郑学长正色说出来以后,便知道自己猜错了。因为没可能穿小鞋到这种程度。

    首先书院要求学生要穿“校服”,这个校服当然不是像现在一样统一订做,只是规定要穿颜色深的长衫。这样做的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学生有士人的责任感和优越感。

    另外,书院还设专门针对学生的五薄,“请假簿”“讲簿”“德业簿”“食簿”“宿斋簿”。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是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明道书院还规定,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供”。林封谨今天就没有填写五薄。

    其次,士子在书院里面求学,便不像是后世那样,有着寒假暑假儿童节青年节周末周日等等假期的,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停课。除此之外,每十天会休息一日。请假不可以超过三个月。

    最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在班中前三的。可以有一吊钱的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只有积分高的人。才能够入室考试。而入室的弟子,则是通过积分的高低来获取书院的信参加科举。

    而书院的信简单的说起来,就仿佛是高考加分。而且还是很变态的那种,比如天常书院的信,拿到法家势力比较大的西戎去科举,那么少说也可以加个一两百分,在南郑北齐也至少能加个五六十分。

    ***

    接下来的日子就变得单调了起来,林封谨也没有受到什么欺生打压之类的事情,这里毕竟乃是纯洁的书院而不是什么黑社会。

    接触得多了以后,林封谨更是发觉,浓眉哥郑龚也并不是什么学霸之类的,只是因为家中贫寒,自尊心比较重,旁人多望几眼就有些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