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10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就是这个意思!”阿方索点点头表示了肯定,话语还是延续了下去。

    “在没有任何希望的局面之下,瑞恩冷静下来,赤手空拳地撕开了所有难题,战胜了不可能,战胜了大自然,也战胜了宇宙法则,硬生生地开辟出了一条生机。不仅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时也代表着人类重新抓住了地心引力,在宇宙的残酷生存环境之中,悄然诞生出了全新生命。”

    渐渐地,蓝礼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依旧不太清晰,只是些许灵感碎片,但摆脱了桑德拉…布洛克版本“地心引力”的影响,潦草地勾勒出男性角色版本的“地心引力”。他需要更多具体化的象征。

    “你观看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生命之树’吗?”蓝礼的提问让阿方索稍稍愣了愣,思绪似乎没有跟上,于是,蓝礼接着解释到,“在这部电影里,前面三分之一的画面十分值得深思。导演将地球生命与人类生命交叉并置。”

    “一边是地球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寒武纪、侏罗纪,生命从无到有,单细胞到复杂的人类,还有自然的变化以及地球的改变,一直到恐龙的灭亡,还有人类的诞生;另一边则是人类的孕育,放置在显微镜底下的细胞、细菌和胚胎。其实,地球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是相通的。”

    “生命之树”是一部十分深奥的电影,观众在观影之前,必须对科学、哲学、宗教以及生物、天文等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否则,那些画面的隐喻和暗示是无法真正感受到的。

    就蓝礼个人而言,他不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它更像是美国式保守天主教对信仰、对宗教、对生命的自我解读,缺少了真正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但从艺术角度来说,画面、构图、摄影以及情节设置,确实是值得研究的。

    “正是生命之树的枝桠伸展的地方,我们看到无从探源的光芒,广袤的星云,移动的星辰,成形前的星球,太阳和月亮被黑风暴所阻挡,给予生命能力的一道道闪电,汩汩地悸动着的原始湖泊,史前植物动物,缓缓舞蹈的水母,双髻鲨,栖身河岸的恐龙,一个胎儿的眼睛,以及最重要的,初生的孩子。”

    这不是蓝礼自己的话语,而是“生命之树”的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诞生,还有自然的变幻。

    “我的意思是,我们站在地球表面上,仰头观望生命之树,窥探到的是宇宙的浩瀚;那么,我们置身于外太空,低头俯瞰地球和生命,那么我们看到的又应该是怎么呢?生命之河的流淌,生命火山的爆发,还是沧海桑田、时光荏苒的虚无,我们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却伟大。”

    无疑,蓝礼比阿方索更进一步,站在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角度,赋予了“地心引力”更深奥的含义。甚至摆脱了性别的桎梏,模糊了生命体之间的差异,仅仅只是以“生命”来指代。

    阿方索细细地品味出了一些玄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呈现出来呢?”

    “如果是女演员的话,画面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子/宫,暗示着生命的诞生;而男演员的话,画面呈现出来的则是一片虚无,或者一片混沌,然后犹如宇宙开始时的那一个大爆炸,砰,生命开始了,时间也开始了。原本是没有一线生机的,但他却刀砍斧凿,开辟出了一缕希望。”蓝礼渐渐地将自己的思绪具象化,角色的形象轮廓和表演的方式脉络,慢慢地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啊哈!对!”阿方索恍然大悟,打了一个响指,但随即就再次陷入了沉思,“不对,这样的构图还是太过简单了。我们应该更加深入一些,等等,剧本需要做一些调整……”

    想着想着,阿方索就无视了蓝礼的存在,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965 跃跃欲试() 
    上一世,“地心引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无比出色的票房,收获了观众们众口一致的肯定和认可,两亿七千四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数据,七亿两千三百万的全球票房数据,相较于一亿美元的投资,真正地大赚了一笔。

    更何况,后来在奥斯卡斩获了最佳导演奖之后,华纳兄弟还在录像带租赁市场又狠狠地赚了一笔,名利双收大抵就是如此了。

    相较之下,“生命之树”的票房只有一千三百万,而“地心引力”的票房却如此成功。原因?“地心引力”最出色的地方,不在于哲学反思,而在于巧妙地将哲学反思与剧情推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换而言之,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

    就好像“盗梦空间”一样。

    在艺术与商业的权衡之中,“盗梦空间”稍稍偏向于商业一些,艺术反思薄弱了些许,所以,它的票房更加出色,奖项则更加逊色;“地心引力”稍稍偏向于艺术一些,商业属性稍显不足,所以,它的票房略逊一筹,但奖项方面则大获全胜。

    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和阿方索…卡隆的区别。

    无数观众吐槽“地心引力”的剧本太过薄弱,空白太多;但在蓝礼看来,这恰恰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阿方索故意留下了大量空白,没有说教,也没有解释,而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填空,反思和余韵交给观众自己;在这之外,阿方索还是严格按照商业电影的推进节奏,在九十分钟时间之内,将起承转折讲述地跌宕起伏,全程没有尿点,高/潮迭起、精彩连连、一气呵成。

    所以,蓝礼和阿方索刚才讨论的所有内容,如此深奥,如此深刻,如此复杂,其实在电影之中都不会呈现出来,而是留在了空白之处,交给演员来负责。

    愿意深入探讨的观众,可以细细品味,反复思考;不愿意把事情复杂化的观众,则简单地享受电影所带来的视听享受,这就足够了。

    蓝礼喜欢“盗梦空间”的商业部分,真正地将视听娱乐化诠释出了克里斯托弗自己的风格;同样,蓝礼也喜欢“地心引力”的商业部分,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将电影的造梦技术推向了巅峰。

    这些特点,蓝礼都希望电影能够保留下来,就好像“明日边缘”一样。不是所有电影都必须艺术化处理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蓝礼和阿方索的探讨越深奥,演员的表演就越困难。

    所有的内涵和思考,全部都将落在演员的肩膀之上。尤其是在阿方索坚持的极简主义之下,镜头空间是相对静止的,演员的表演力量必须做减法,更多的减法;同时,演员的表演内容却必须做加法,更多的加法。

    这是一个矛盾体,给演员提出了近乎严苛而变态的要求。但,这还不是全部。

    上一世的“地心引力”,桑德拉的表演无比精彩,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另一方面,女性的身份创造了些许便利,同时也制造了更多束缚。阿方索的思考或多或少地还是局限在了“女性”身上,没有进一步打开眼界,摆脱性别的属性,落脚于生命之上——

    这也是刚才蓝礼和阿方索的探讨核心。

    换而言之,剥离了性别的优势和劣势之后,电影的主题更加庞大,就好像“生命之树”这部电影的哲学内核一样,真正地追溯地球和人类的起源。演员的表演难度,提升了绝对不止一个档次。

    这些要求,对于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称得上是终极挑战。不能忽略的是,这是独角戏,所有细节都放大到极致的独角戏,任何的疏忽和变动都将暴露无遗,即使是那些顶尖老戏骨,接受如此挑战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更何况,“地心引力”是如此特别,这还不是全部的困难。

    今天交谈刚刚开始的时候,阿方索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就透露出了最大的难点。他们花费了五年时间,解决了失重拍摄的难题;接下来,演员必须置身于失重环境之下,完成所有拍摄。

    蓝礼不是一个技术宅男,虽然他能够听懂,但不代表能够模拟。现在,蓝礼也无法确定,失重拍摄与绿屏环境有什么区别,更加困难,还是更加简单;与动作捕捉技术又有什么联系,对于表演的方式和力度是否提出了不同要求。

    但可以确定的是,之前在“明日边缘”采取了绿屏拍摄,保罗…格林格拉斯采取了实景与特效结合的拍摄方式,确保演员们能够真正地模拟出环境效果;而“地心引力”的外太空环境,不管如何模拟,他们就是在地球上,这一事实无法扭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