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1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味杂陈,这也许就是现在最好的形容词。

    诸多媒体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集体落井下石,反而有些意兴阑珊,报道完成之后,纷纷开始提出了另外一个担忧:

    “超脱”的复杂口碑和低迷票房,还有不紧不慢的点映脚步,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的颁奖季,蓝礼将第一次缺席提名了?

    一直以来,柏林电影节与奥斯卡之间的联系就无比微弱,每一年的影帝影后得奖者,即使是入围颁奖季争夺战都无比困难,得奖的记录就更加渺茫了。

    上一次柏林影帝赢得奥斯卡,还要追溯到2000年,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Del…Toro)凭借着“毒/品网络”登顶柏林之后,次年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而上一次柏林影后赢得奥斯卡,则是2004年,查理兹…塞隆凭借“女魔头”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夺得了柏林和奥斯卡的影后——那时候还是柏林与奥斯卡的蜜月期,2002年的哈莉…贝瑞、2003年的妮可…基德曼都先后复制了登顶柏林之后夺得奥斯卡的轨迹。

    但现在,蓝礼在今年颁奖季之中的前景正在越来越微弱。

    一直到目前为止,冲击奥斯卡的男演员候补者之中,人们提到了“大师”的杰昆…菲尼克斯,提到了“林肯”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提到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布莱德利…库珀,却没有人提起“超脱”的蓝礼。

    这才是真正的失望,这才是真正的低迷。

    连续强势了多年之后,今年,蓝礼的上升势头第一次放缓了下来。

1106 提前出局() 
    凭借着“爱疯了”,年仅二十二岁就登顶奥斯卡影帝宝座,当时人们猜测到了,接下来几年时间里,蓝礼的颁奖季之旅都将会举步维艰,这是可以预料的;但人们却没有猜测到,冲击来得如此之快。

    “超脱”勇夺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之后,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今年颁奖季之中最不容忽视的一部作品,比起前年的“活埋”、去年的“爱疯了”和“抗癌的我”来说,“超脱”才是真正体现蓝礼绝对实力的作品,也无疑更加符合学院评委的喜好。

    但现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颁奖季的大幕才刚刚揭开,战火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点燃,“超脱”似乎就已经退出了各个奖项的争夺战。

    事实上,专业影评人对于蓝礼的赞誉之声依旧不绝于口。

    罗杰…埃伯特出席纽约电影节时,有记者提出了相关问题,“今年诸多演员的表演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没有局限性别,也没有局限主角和配角,而罗杰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蓝礼…霍尔。”

    由于回答得太过干脆、太过肯定,反而是在记者之中引起了一阵惊呼声。

    随后罗杰在采访之中补充到,“就我个人而言,当初在观看’超脱’这部作品的时候,蓝礼所展现出来的表演质感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员,所以我想,很好,这不是什么大事,他又奉献了一次不俗的表演。”

    “但在那之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意思是,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的表演,细细品味那些情感、那些余韵,不仅仅是亨利…巴特这个角色,还有这个角色的命运以及人生。老实承认,为此,我专程前往了皇后区探访了那些底层教育的情况,感受到的震撼还是层层不断地汹涌而至。”

    “有时候,我分辨不清楚,这是电影的力量,还是表演的力量。但毋庸置疑,今年目前为止,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画面之一,就是’超脱’的结局里,在一片废墟之中,蓝礼的诗歌朗诵。上帝,那真是太美了。”

    罗杰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蓝礼的喜爱和追捧,如此一番长篇大论更是可以让人们看出他的肯定,而他不是唯一一个秉持如此观点的业内人士。

    在纽约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之中,人们的普遍观点就是如此:优秀,这就是绝对的优秀,无与伦比的优秀。蓝礼的绝对实力再一次得到了认可,与阿尔梅达剧院版本的“悲惨世界”交相辉映,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这位年轻演员的出色。

    渐渐地,蓝礼正在打破年龄和经验壁垒,得到那些真正专业人士的重重肯定。

    对于托尼…凯耶这样一心一意扑在电影艺术创作之上的从业者来说,他们在乎的不是口碑、不是奖项、不是票房、不是利益,而是纯粹的实力。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还需努力就是还需努力,一切都是如此纯粹。

    但奥斯卡颁奖季却从来不是如此简单。

    严格来说,任何一个颁奖典礼和电影节都不是如此简单,因为它们不是数学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艺术的审美和判断需要参考太多太多的标准。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所以相对单纯、相对独立,那是因为采用了评审团制度,最终评选结果体现的是一小部分评委的喜好和偏好,所以,每一年的评审团主席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此一来,弊端也就在于,几乎每一年三大电影节的得奖名单都会引来媒体的疯狂吐槽。

    而奥斯卡则体现的是六千多名学院评委的综合投票结果。于是,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颁奖季的学院公关就此孕育而生。

    提名靠实力,得奖靠运气,这不是说说而已。

    事实上,伴随着网络时代而兴起的信息大爆炸环境之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金言金句早已经落后于时代,现在就连提名阶段,也需要依靠有效的学院公关来杀出一条血路,激烈程度比起追逐奖项阶段来说,毫不逊色。

    简单列举一组数据,所有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中,只有三部得奖作品的北美票房没有能够迈过一亿门槛,分别是“撞车”、“老无所依”和“拆弹部队”,票房最低的是“拆弹部队”,票房仅仅只有一千七百万美元。

    而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中,北美票房低于一亿美元的得奖作品同样是三部,“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和“勇敢的心”,在这之中票房最低的则是“勇敢的心”,票房数据是七千五百万。

    更进一步,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奥斯卡最佳影片得奖作品,北美累积票房低于五千万的,只有一部,“拆弹部队”——另外,去年的最佳影片“艺术家”,北美最终票房则是四千四百万。

    “综艺”杂志曾经统计过,任何一部电影试图冲击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北美票房都必须达到八百万美元以上,过去十年时间里,只有“硫磺岛来信”一部作品没有能够符合如此标准——

    因为当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了两部套片,“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分别以美国和日本的视角来解读同一场战役。

    华纳兄弟原本准备以“父辈的旗帜”冲击奥斯卡,而“硫磺岛来信”则来年再战,结果前者的口碑去额远远低于预期,眼看着就要错过颁奖季,华纳兄弟当机立断,仓促之间将后者推上了院线。这才出现了如此情况。

    换而言之,想要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必须有足够的宣传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必须有足够的媒体话题和宣传内容,票房就是最直接的表现,那些曲高和寡的作品是无法在提名阶段脱颖而出的。

    最佳影片的提名是如此,其他项目的提名也是如此。

    颁奖季的学院公关,不仅仅是人脉战争、公关战争、宣传战争,同时还是一场金钱战争。归根结底,这场全世界的电影产业大狂欢,还是与利益息息相关。

    现在,“超脱”就正在掉队。

    关于蓝礼的业内口碑,渐渐走高、渐渐扎根,如果现在就开始举行托尼奖或者奥利弗奖,那么蓝礼绝对是热门人选;但在颁奖季之中,糟糕的口碑、低迷的票房和强烈的抗拒观众倾向,却让这部作品早早地失去了关注度。

    不出意外的话,“超脱”在提名阶段就可能被淘汰。

    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而且还是在柏林电影节之上摘下银熊奖的艺术电影来说,如此表现着实令人失望。

    客观来说,托尼…凯耶和蓝礼…霍尔两个人从来就没有打算冲击颁奖季,从点映阶段,托尼就意兴阑珊,丝毫没有凑热闹的意思;而远在英国拍戏的蓝礼更是消极怠工,没有展开任何宣传。错过颁奖季的热闹,他们一点都不遗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