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1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莱坞业内始终认为,汤姆…霍伯是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最“水”的一位奥斯卡最佳导演,甚至将时间期间扩大到整个奥斯卡历史上也没有太多争议。

    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汤姆…霍伯确实没有风格可言,“国王的演讲”里可以看到剧本、可以看到演员、却始终看不到导演,导演的痕迹几乎完全淹没在了电影之中,这使得电影与电视电影没有太多区别。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为大卫…芬奇鸣不平。就连“断背山”输给了“撞车”,至少李/安还是拿到了最佳导演,而大卫…芬奇却在最佳导演奖项上输给了汤姆…霍伯,这确实是令人唏嘘不已。这也再次证明了大卫和学院风格格格不入。

    2014年,大卫拍摄出了“消失的爱人”之后,他就几乎与电影圈渐行渐远因为他希望拍摄的项目都寻找不到投资。是的,大名鼎鼎的大卫…芬奇却找不到电影拍摄资金,兜兜转转到了2018年却依旧没有全新电影项目上线,只是拍摄了一部电视剧“心灵猎人”,好评如潮,却终究是电视剧而不是电影。

    就连大卫…芬奇都面临了如此困局,又更何况是其他导演呢?

    正如大卫所说,好莱坞电影已经被两种紧身衣所包围了,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必须承认的是,这是整个产业的问题,从学院到电影公司再到市场反馈,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体系,这才一步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但,如果艺术电影市场的潜力远远超出想象,只是发行公司没有能够挖掘出来呢?

    “醉乡民谣”的出现就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人势必会说,“醉乡民谣”就是典型的颁奖季作品,这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它的票房成绩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来说没有参考价值,对于大卫…芬奇的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善;但真实情况是,这并不是一部学院喜欢的作品。

    首先,这不是真实人物传记,而是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演绎出来的故事。

    其次,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也不是一个反应社会问题的故事,严格来说,科恩兄弟仅仅只是呈现出了一种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对于学院来说没有任何感染力洛杉矶和纽约的区别就是最佳的铁证。

    再次,这是一部小格局作品,所有的故事重量全部都落在了勒维恩…戴维斯的身上,就连故事结尾也没有升华或者提炼,科恩兄弟一贯以黑色幽默来嘲讽社会现实的犀利也变得温和起来,缺少了些许重量。

    最后,这是一部音乐电影。金球奖设立了喜剧音乐电影类别,但歌舞电影的时代早就已经遗留在了过去,上一部得到奥斯卡提名的音乐电影是2000年的“芝加哥”和2001年的“红磨坊”,那就是最后的荣光;下一部得到奥斯卡提名的音乐电影则是2016年的“爱乐之城”,但这部作品讲述的却是好莱坞自己的故事

    谁都知道,学院是最为自恋的一群老学究,总是对于那些反应好莱坞的电影爱不释手,“艺术家”是如此,“爱乐之城”也是如此。

    综合考量,“醉乡民谣”根本就是颁奖季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类作品,即使是科恩兄弟加持也难以扭转局面。

    上一世,“醉乡民谣”在金球奖之上赢得了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最佳音乐喜剧男主角和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在英国学院奖之上赢得了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的提名,而在奥斯卡之上只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的提名

    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坡路。

    其实,“醉乡民谣”是“电影评论”、“村之声”、“纽约时报”、“帝国”等杂志2013年年度十佳电影榜单的头把交椅;并且在欧洲各大权威专业杂志之上也普遍跻身前十名,其中就包括了法国的“电影手册”等等,但它的奥斯卡前景依旧令人唏嘘。

    从本质来说,这就不是颁奖季中意的类型,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和梦想里的落魄艺术家们喜欢的类型,就好像戴夫…范…朗克和鲍勃…迪伦之间的区别,纽约、巴黎和伦敦就为之疯狂,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却不是洛杉矶。

    这一世也是如此。

    当“醉乡民谣”在戛纳赢得了一片掌声的时候,业内却普遍不看好这部作品的颁奖季前景,而科恩兄弟也承认,他们不是为了颁奖季而拍摄的,当初他们在寻找投资资金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就如同大卫…芬奇一样。

    索尼经典在安排策划“醉乡民谣”的扩映脚步时,始终保持小心谨慎,甚至有些太过拘谨了,侧面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想要将“醉乡民谣”推入颁奖季的视线之中,他们需要更加用心也更加全面地规划。

    于是,点映四周更为准确来说,应该是点映五周,“醉乡民谣”的票房曲线创造出了如此出色的佳绩,这才能够引发如此诸多讨论。

    如果艺术电影的市场潜力远远超出了想象,那些资深影迷们依旧愿意前往院线支持这些艺术作品,那么票房数据以及后续录像带租赁市场都更加值得期待,这也意味着回收成本乃至于实现盈利变得更加容易,各大电影公司也都将更加愿意投资那些艺术作品。

    即使不为了颁奖季,也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继而,大卫…芬奇、大卫…林奇、科恩兄弟这样希望能够拍摄出与众不同作品的导演们就能够寻找到更多生存土壤了。

    顺带一提,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不同之处也就在于此。

    欧洲电影依旧愿意设立各式各样的赞助基金来支持此类艺术电影,而艺术电影登陆院线之后也总是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观众群体,实现收益,因此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北欧等等都常年可以看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艺术电影。

    美国电影则是以市场为导向,暑期档和颁奖季已经占据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市场比例,乃至于更多,这使得其他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电影产业的发展就渐渐陷入了死胡同迪士尼才能够越发一家独大起来。

    现在,先是“地心引力”打破秋季档的桎梏;而后是“醉乡民谣”打破颁奖季的桎梏,业内人士怎么能够不关注呢?

    

1608 大开大合() 
没有人预料到“醉乡民谣”即将成为一部打破局面桎梏的作品,就如同没有人预料到“地心引力”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般。

    今年的“醉乡民谣”从方方面面来看,都让人联想起了“阳光小美女”和“朱诺”,但比起这两部作品来说,“醉乡民谣”正在创造的记录更加神奇也更加疯狂,真正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点映第五周,单馆票房依旧维持在了五万美元的超高水平线之上,上映五周累积票房就已经强势突破了两千万美元,暂时撇开之后的扩映成绩不说,仅仅只是目前为止的数据就已经证明了电影的巨大成功。

    从点映第一周到第五周,“醉乡民谣”的扩映步伐稳稳当当、力若千钧、扎实稳重,甚至有人吐槽着实太过保守了,但索尼经典还是我行我素,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口碑的发酵和酝酿呈现出了节节攀升的奇妙曲线。

    其实,民谣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北美大陆的东西两条海岸线之上,即使在六十年代,民谣在中部地区的传唱度也始终不能算是顶尖,更多还是在“垮掉的一代”的年轻群体之间传播,而乡村和灵魂才是中部人民的心头挚爱。

    “疯狂的心”、“与歌同行”等电影之中都可以窥探到那些历史。

    不过,从民谣到摇滚,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疯狂确确实实曾经席卷整个北美大陆,并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现在“垮掉的一代”已经渐渐老去,而后代子孙们只能从图书馆、纪录片或者电视剧里捕捉到那些遥远的记忆。

    当“醉乡民谣”出现的时候,中部地区的年轻一辈们根本就不感兴趣,对民谣不感兴趣,对蓝礼不敢兴趣,对电影也不感兴趣。

    伴随着口碑的扩散,影响力开始层层渗透,尤其是当中部地区依旧看不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好奇心就进一步蔓延了开来。

    一切的一切都正在悄无声息地为索尼经典接下来的全面扩映计划做铺垫。

    2014年一月第二周,“醉乡民谣”正式从点映进入了公映阶段,不过暂时还不是全美大陆的全面公映,放映院线确定在了三百五十间,这也意味着主流城市已经全面覆盖,基本确保每一个城市至少都有一间院线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