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埋”的首映式结束了,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是官方场刊的媒体评论,然后是电影在各大影院的正常反映,再是观众对电影的反馈;与此同时,媒体也将展开对蓝礼的采访,电影的宣传必须迈出第一步,然后是寻求发行公司,再是安排档期,如果没有找到发行公司的话,他们接下来还必须出现在其他电影节上……

    繁忙?昨天的首映式是最不繁忙的部分了。

    虽然昨天下午的首映式十分顺利,媒体和观众的反馈信息都十分喜人,但对于安迪来说,那些不过是现场的气氛而已,尤其是在多伦多电影节,观众往往会在放映厅里展现难以置信的热情,可是在观影结束之后,却没有人会记得这部作品,更不要说在人民选择奖上投票了。首映式的狂潮仅仅只是一个假象,真正的较量是从影评人开始的。

    打开多伦多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安迪快速开始浏览起来。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评分系统,因为多伦多不评选专业奖项,仅仅只是交给观众投票,所以媒体也不会打分,仅仅只是给予评价,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评论,必须阅读之后才明白。

    昨天一共只有两部电影首映,“城中大盗”是北美首映,而“活埋”则是全球首映。官方场刊毫不犹豫地将封面留给了“城中大盗”。

    安迪没有着急地翻过去,而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在演员职业生涯被诟病无数的本…阿弗莱克,这一次执导的作品却受到了众口一致的称赞,媒体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认为这部作品展现出了难得一见的睿智和深度。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本的演艺生涯要烂进泥潭里时,他却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杀了一个回马枪。安迪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城中大盗”在之后的口碑走势也令人越发期待起来——多伦多仅仅只是北美第一站而已,真正的北美综评还是要等电影正式点映、公映之后才知道。

    随后,安迪就打开了第二页,赫然就是“活埋”。安迪再次感觉到了意外,原本以为官方场刊最多给半个版面就了不起了,没有想到却足足给了一个版面,刊登了九家媒体的专业评论——能够登上场刊的都是专业权威媒体,至于其他媒体的评论则可以在官方网站或者媒体自己的网页里找到。仅仅是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昨天首映式的成功,电影节官方还是感受到了。

    “蓝礼…霍尔的独角戏,点亮整个大屏幕!再次展现出了电影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综艺”的评论标题十分显眼,清晰地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一部迷人而残酷的密闭空间生存电影,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将惊悚和悬疑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隐藏在剧本背后的现实政治意义更是拓宽了电影的深度,为一场生存游戏赋予了社会意义。科特斯对于节奏的掌控和氛围的营造,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拍摄短片时的犀利;但这一次,他不是电影的主角,霍尔才是。

    作为一名首次登上大屏幕的新人演员,霍尔奉献了深刻而迷人、细腻而张力的演出,他的表演游走于坚强和脆弱、绝望和希望、痛苦和恐慌之间,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能量,为电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毋庸置疑,这位年仅二十岁的演员完成了一场惊艳的宣告式。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两周之前,霍尔凭借着处女作刚刚赢得了自己的第一座艾美奖奖杯。

    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剧本的薄弱和错杂还是削弱了核心的深入,但霍尔的表演完美地弥补了这个缺陷,呈现出了一部自’电锯惊魂’以来最为有趣的密室电影。”

    赞美,毫无保留地赞美,即使没有评分,也依旧可以看出“综艺”对“活埋”的推崇和赞赏,作为好莱坞最为权威的专业杂志,“综艺”的好评为“活埋”接下来的征程开了一个好头,但这不是唯一的好消息。

170 一鸣惊人() 
作为北美最著名也最权威的影评人之一,罗杰…埃伯特(Roger…Ebert)因为甲状腺癌的原因,在2008年接受了手术,从那之后,他撰写影评的数量开始有了明显下降,欧洲三大电影节更是因为长途飞行的关系而没有办法出行,更多时候是等待电影在北美本土上映之后,再撰写影评。

    不过,多伦多就位于北美的近邻,现在更是位列第四大国际电影节的行列——影响力方面隐隐已经超过了威尼斯,所以,罗杰还是按时抵达了多伦多,第一时间加入到电影节的庆典之中。

    在官方场刊上看到罗杰的评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罗杰的评论居然同时出现在了“城中大盗”和“活埋”两部作品上,这就让无数人跌破眼镜了——

    众所周知,昨天“城中大盗”的首映式吸引了无数火力,几乎抵达多伦多的所有大牌影评人都出席了红地毯,但“活埋”的首映式就十分寒碜了,根本没有可比性,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罗杰在结束了“城中大盗”的观影之后,晚上又专程去观看了“活埋”,而且还是在身体不适的前提下。

    这到底说明了什么?也许从罗杰的影评可以窥见一些原因。

    “一次近乎不可能的挑战,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这就是罗杰影评的标题,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密室电影向来不缺少佳作,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完成镜头和视角的调度,这是第一个难题;而如何在有限的表演空间里完成角色的塑造和主题的阐述,这则是第二个难题。

    在’活埋’之中,这个难题达到了极致,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口棺材之中,并且只有一名演员出镜,将类型电影发挥到了极致。

    在如此极致的框架之下,科特斯对于观众情绪的把控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节奏控制能力,跌宕起伏的剧情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而且还在氛围营造方面展现出了相当出色的天赋,让人回想起了当初M…奈特…沙马兰(M…Night…Shyamalan)在’灵异第六感’的惊艳表现,在惊悚和悬疑之中紧紧地抓住希望的绳索,将悬念保持到最后一刻。尤其是导演采用了’2:35’的镜头比例,将密室恐惧症的现实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我绝对不会喜欢被活埋的滋味。

    在如此有限的资源支撑下,表演无疑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霍尔是一名极其出色的演员,他不仅称职而且超额地完成了任务,将天赋和功底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许多镜头之中,他的眼神里都透露出千言万语,所有错杂和汹涌的情绪以最简约的方式带来了最深刻的体验;观看霍尔的表演,这是一种享受,在他的诠释之下,电影不仅具备了说服力,也不仅带动了观众情绪,更重要的是,让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国家机器和大型公司面前,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脆弱和悲凉。一句’对不起’,却支撑不住生命的重量!

    单纯从剧本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细节的缺失和格局的局限,制约了深度的挖掘;但这却是一部表演胜利的作品,情绪的放大和挖掘让观众真实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跌宕起伏,在观影结束之后的恐惧和庆幸,正是电影成功的标志。

    一个木盒子,一名演员,拍摄出一部令人窒息的佳作,这是一次近乎不可能的挑战,但科特斯却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更重要的是,它让观众第一次认识到了蓝礼…霍尔。”

    罗杰是目前北美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他不仅是第一位收获了普利策批评奖的影评人,而且还有自己的电视节目以及自己设立的电影节,可以说,他的影评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罗杰的评论体系中,一切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他认为,当有人询问“地狱男爵”是否出色时,并不是在问它与“神秘河”相比是否出色,而是在问与“惩罚者”相比是否出色,所以,罗杰给出了他的评判就是,“超人”是四分的话,“地狱男爵”是三分,而“惩罚者”则是两分。

    所以,罗杰在凭借电影时一般会给出两个评分,一个是电影本身的评分,一个是推荐评分。简单来说,有的作品本身十分出色,但也许因为太过沉重、太过晦涩或者是太过爆米花,而不见得会推荐给观众看。他坚持认为,“电影达到当初拍摄的目的,就是出色的,但承认不等于电影本身值得推荐。”

    所以,在评价“活埋”时,罗杰也表示,这是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