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晨点头表示明了,心中不免地产生了“科技即生产力”的感慨。

    当然,驻地的建设速度之所以那么快,与目前驻地各项建设任务的科技含量相对来说比较低有关。这些配套设施严格来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化控制,并且将它们密集整合到了一起而已。

    对三级文明层次的蛋蛋而言,无非是消耗一部分计算力罢了。

    由于这些机器人和舰只所含的科技含量不高,所以周晨心里清楚它们的最终命运。如果没有意外,等地球舰队离开太阳系时,这些机器人注定是要被舍弃掉的,因为带着它们一起航行,只会拖慢整个舰队的彻底进度。

    “另外,目前在建的‘文明级’舰只包括:文明级战舰五艘,大型居住舰五艘,预计每艘舰只的建造周期均为三年。”蛋蛋接着报告。

    三年的建造周期,相比起驻地中其它设施几天、几十天就能完成来说,看上去已经长得让人有些动容了。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周晨表面上没什么表示,心里却在惊讶建造文明级舰只的困难程度。

    当然了,科技含量不同,建造的周期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文明级舰只来说,三年建造周期其实一点都不长。

    就以正在建造的大型居住舰为例,当从蛋蛋那里得到居住舰的设计参数后,周晨一时间也有些哑然了。

    该舰吸取了奥多文明的造舰经验,设计造型为一个直径30千米、中心高度10千米的圆盘形飞船。

    这是一艘真真正正的庞然大物,整个飞船按照区块不同被分为上下两个部位,分别是位于上部的居住区和位于下部的保障区。

    其中,保障区是居住舰的动力系统、防护系统、生态维持系统所在地,占整舰纵向高度的近乎三分之一。主要承担居住舰的日常维护,在居住舰跟随舰队进行星际航行时,保障区需要在舰内营造出一个稳定的适宜生命生存、活动的环境。

    居住区,顾名思义是以居住为主的区域,它占整舰纵向高度的三分之二,以500米为一层,共分为14层,按照每层居住50万人计算,全舰共可搭乘将近700万人口。

    如果按照撤离3亿人的规模来计算,也就是说起码需要建造四十五艘这种类型的居住舰,才能满足需求。

    由于舰只十分庞大,在建造的过程中势必要采取大跨度的构件,这些单一的构件质量轻易便可达到上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的程度,加上飞船高速飞行时所要承受的庞大惯性应力。

    为保证舰体不变形、不散架,这就要求建造中必须使用特种的合金材料,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在建造舰只的同时,必须配套冶炼这些专门的飞船合金。

    仅以一艘居住舰计算,全舰共计需要消耗这种超级特种合金约24万亿吨!

    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要知道中国举全国之力一年的钢产量也才区区11万亿吨而已。

    这就是说,在不考虑钢材区别的情况下,哪怕全部以地球上粗制钢材进行建造,一艘居住舰所需的钢材就需要中国以现有炼钢产能连续冶炼两年多才能。

    算上钢材差异,就需要增添不同的工序,中国需连续冶炼十年,才可获得建造一艘居住舰所需的钢材料。而中国炼钢能力又占了全世界超过一半,换言之,全世界大炼钢十年,只够建造两艘不到的居住舰。

    建造一艘居住舰单以钢材就需五到六年时间,算上建造周期约二十年为例,一艘舰的全部工期大约就需要二十五年了。

    这还是不考虑社会效应,以及配套起重吊装设备的前提下,如若考虑进去,势必又要有所拖延!

    此外,一艘居住舰内部大约需要用到的400亿千米线缆以一艘航母用掉1000千米线缆为参考,周晨忽然发现,就算不涉及动力系统的情况下,他把居住舰的建造图纸完全交给地球上的国家,他们都未必能够建造得出来。

    在太空中无重力的环境下,便可不考虑钢材重力造成的变形与吊装安放时可能产生的困难。可即便如此,在地球舰队驻地建造一艘居住舰也需要差不多三年的时间。

    非心所不愿,实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啊!

    何况单纯的居住舰是无法在宇宙中生存的,它必须还要与相应的配套舰只进行混合编队,按照蛋蛋给出的方案,未来整个地球舰队将形成“5:5:5:5:5”的混编模式,一支编队除了需要五艘居住舰外,还要对应配备五艘文明级战舰、五艘补给舰、五艘各类型工程舰、五艘科学实验舰。

    这是维系一个文明在宇宙中生存的最佳配比模式!

    目前驻地当中已经开工建造五艘居住舰和五艘文明级战舰,也就是说距离建成一个混合编队,尚还有五艘补给舰、五艘各类型工程舰、五艘科学实验舰没有开工。

    未来地球舰队一共将拥有这样的编队至少九支,可想而知是面临着多么巨大的压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周晨不由感叹了声。

    舰只中,最消耗材料的莫过于居住舰,而最具科技含量的无疑是文明级战舰。

    文明级战舰虽然远不及居住舰那么大,但其军事用途只会有复杂的内部构造,大大拖延了它的建造进程。

第三十九章 分基地建设和人才选择() 
周晨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距离费罗文明抵达地球还有四十五年,离全面撤离也还有三十年,某种程度来说,他还拥有足够宽裕的时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地球舰队目前拥有的家当,便是这燎原之火!

    “蛋蛋,在保证主基地建设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舰队最多可以分出多少力量去建设分基地?”周晨对着面前不远的白色机器人问道。

    几乎没有延迟,蛋蛋马上回答:“目前主基地建造已经正轨,可随意调用的力量主要为地球舰队现有的十艘战舰,另外可以从主基地抽调5万机器人参与分基地建设,抽调太多的话容易影响主基地的后续规划。”

    “这样啊”周晨沉吟了声,脑中思考起来。

    “指挥官这是准备开始建造分基地了吗?”

    “是的!”

    周晨思考了下,觉得已经有必要展开后续的建造任务了!

    毕竟一个舰队最终能有多少数量的飞船,关乎到一共能够带走多少人,而通过爆兵的手段增加飞船数量,最大的制约因素说到底还是的数量和是否具有对这些进行有效利用的技术。

    此时地球舰队有着相当完善的技术储备,因此真正制约发展的其实还是的数量。

    在周晨的设想中,小行星带与木星的是被规划用来建造主基地和未来的地球舰队的,倒是那些更加遥远的星球,碍于距离太远的缘故,不方便物资运输。与其来回折腾,那还不如直接将分基地建设到它们那边去。

    “主基地这边的进度绝对不能受到影响,蓝琼作为旗舰最好也不要随便调用。这样吧,就将九艘附属舰派遣出去,另外携带5万机器人参与分基地的建设!”

    “至于分基地的选址暂时就选在柯伊伯带上舰队分九个方向朝那里进发,然后尽快展开分基地的建设!”

    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好在借助蛋蛋的模拟,周晨可以得出一个产出最佳的方案。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外围一片非常广袤的区带,那里会集着碎片化的小行星和小陨星,数量之多,根本无法进行统计。

    “向柯伊伯带的九个方位派遣九支分队,由地球舰队在编的九艘附属舰为领队,共搭载5万机器人前往确认命令无误!”

    “无误!”周晨肯定说道。

    这时他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还有,尽量选择让这九支分队驻扎在较大的行星附近,如果附近无较大行星,就选在天体相对较密的地方建立分基地。”

    “明白!”

    蛋蛋给了一个确定的答复,计算机模拟后答道:“九支分队驻扎坐标确定,分别为:冥王星、鸟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创神星以及其它四颗矮行星”

    “嗯!”

    周晨估摸了下,以九艘附属舰为核心,配上相应的建设机器人,足够建造九个分基地。

    虽然从分基地获取的可能会比小行星带和木星上的要少上很多很多,并且从建设初始就受到人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但聊胜于无,这些分基地或多或少还是可以为地球舰队不少助力!

    舰队的远航少不了各类探测器,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