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太辛苦了也不好,你可是我们系里的重点培养对象!”

    这就成重点培养对象了?挂断电话,周晨看着嘴角轻轻扬了下。

    他将岑先安的码存了起来,毕竟是物理学系的大BOSS,哪天有事没准真要找他。

    没过一会儿,他的又响了,这次还是一个陌生码,“喂问你找谁?”周晨疑惑地问。

    “你好,我是新京报的记者奚雁问您是周晨周先生吗?”当中传出一个非常好听的女声。

    “我是!”

    “是这样的,我报打算对周先生的事迹进行报道问周先生什么时候有空,方便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这……”周晨迟疑了下,倒不是说他不愿意,只是最近实在没有时间。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愿意与媒体方面打好关系。

    “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吗?”听出了周晨的迟疑,电话中女声知性地问道。

    周晨道:“是这样的,最近我在忙着准备一门教学课程,而且除了这件事外,还有一篇论文也正在定稿,所以可能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

    “这样啊,我能够理解。”奚雁一副了然,她退而求其次道:“那方便现在接受一下我的电话采访吗?”

    周晨笑着问:“那你们会不会让我说很多,然后有选择性的截取其中的片段作为报道素材?专报道那些经过加工的东西?”

    “当然不会相信我的职业操守!”奚雁肯定语气说道,“如果周先生不信的话,我可以在登报前将新闻稿发过来让你审核,凡是未经审核而登报的,周先生都可以告我诽谤,这样如何?”

    “抱歉,我不是有意要怀疑你的。”周晨诚恳地道歉。

    “没关系,我能理解周先生的顾虑!现在的媒体界确实太混乱了。”

    周晨笑了笑:“那现在没问题了,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

    “好的我们开始电话采访。”

    “请问周先生是如何构思关于黑洞热力学那篇论文的,在论文定稿的过程中,有没有遭遇挫折?论文发表后当得知被《Sce》采纳为封面文章后,您的心情是如何的?还有……小道消息说,您在投稿《Sce》杂志之前,曾被《Nature》拒绝过问这件事是真的吗?”

    奚雁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周晨哑然失笑,心想不愧是做媒体的,真是善于抓住时机。

    同时也非常佩服她的消息来源,居然连他被《Nature》拒稿的事情都调查出来了。

    接下来,周晨一一为其作答,关于是否被《Nature》拒绝过,他也如实回答,并指出之所以会被拒稿,不是论文质量不行或者审稿编辑的水平不行,单纯只是与《Nature》的理念不同而已。

    “那周先生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我们都看到,近几年中国的科学家不断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具有含金量,有人认为这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表现,周先生认同这一观点吗?”

    周晨稍稍一愣,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坑,无论他说什么,这个话题都很有博人眼球的新闻效应!

    如果他的回答不被别人接受,那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被人“攻击”的靶子,所以他得非常小心。

    周晨想了想,说道:“奚小姐恕我无法赞同你这个问题的观点,因为在我看来中国是从来不缺创新性的。”

    电话另一头奚雁似乎愣了一下,很显然她没想到周晨竟然会这么回答,竟然否定了她的问题。

    “周先生问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没问题。”周晨笑了笑。

    他道:“现在很多人张嘴就说创新性不足,逢遇发展就要大谈如何提高创新性。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论据是什么,好像创新性不足是一个预设了的前提一样,他们掌握具体的数据么,还是说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的?”

    “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宣传的问题。以前,我们总喜欢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好像这块土地上什么东西都有一样,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还缺很多;于是很快就华丽转身,说我们是一个匮乏的国家,好像我们已经到了什么都需要进口的样子。”

    “凡事都需要警惕矫枉过正,宣传的绝对化只会造成更大的误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国家被打上了创新性不足的标签,虽然鼓励创新是可取的,但过分官样化的口吻却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副作用,本意是求创新却宣传成了‘我们创新性不足’,可谓牛头不对马嘴。我倒是觉得,与其谈创新的问题,还不如切中要害,谈谈如何关心企业的生存。”

    “周先生何出此言?”奚雁好奇问道。

    “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同的阶段,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经济发展的水平!”

    “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创业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谈创新,哪种模式赚钱、能够活下去,他们自然走哪种模式,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企业才有谈创新的资格!一家汽车生产厂商,他不用非得从轮胎的结构开始研究,现有的为什么不用?这不是有没有创新能力的问题,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问题。”

    “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没有设身处地代入进去而已。”

    奚雁在电话的另一头沉思了起来,她没想到周晨居然会从这个角度回答她的问题,原本是她问的问题,却不知不觉被周晨带跑了。

    而且另一个方面,周晨的回答也是让人无懈可击的,虽然他的回答不一定准确,但你能说他错了吗?毕竟是一家之言,没有固定的答案,反倒是如果周晨在采访中大谈如何提高创新性问题的话,那才会引来更多炮火。

    结束奚雁的电话采访,周晨摇了摇头,媒体的工,果然是难逃制造大新闻的原始本能啊,幸亏他机智,巧妙回避了这个问题。

    放下,扫了眼电脑屏幕中写到一半的论文,周晨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工作中来。

    这是他继《论黑洞热力学定律》、《同时传递性》之后的又一篇论文!

    《论黑洞热力学定律》原名是《关于一种特殊黑洞状态及“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的联系》,被《Sce》杂志直接改成了《论黑洞热力学定律》这个更为大气的名字;《同时传递性》也在赵峰学的要求下修改成一篇完整的论文,已经投给国内的《物理》杂志,将在近期刊登发表。

    周晨准备趁现在这股热风,把自己的第三篇论文也发表出来!

    1

第五十五章 第三篇论文() 
至于第三篇论文写什么,周晨有自己的思考。

    前面两篇论文,无论是《论黑洞热力学定律》还是《同时传递性》,都是过于理论化的东西。

    这两篇论文可以奠定他在理论界的地位,但与实际运用还是距离太远。

    第三篇论文,周晨准备写一个实际一点,可以被直接利用的东西!

    物理,尤其是天体物理,它是一门观测的学科,只有观测到的结果符合理论推断,那么这个理论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

    而观测,除了硬件方面是基础外,像分光学、光度学、照相术等射电天的都是它的理论基础。

    我们对遥远天体的信息主要依靠接收它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然后通过分析天体的辐射强度、谱分布、偏振性质等来洞察它的物理本质。但正如蔡里克在《天与天体物理学》中说的那样,对于极遥远的天体,人们仅是看到一幅投影在天穹上的二维景象,“直观”的景象在天中常令人蒙受欺骗!

    我们如何判断接收到的信息是正确的,这是一切后续分析的前提。如果我们观测到的信与信发射源本身存在差异,那么观测还有意义吗?

    所以周晨的第三篇论文的主题,就是与信的观察有关,确切地说,是了解信在传递过程中最终信与源信之间的联系定律!

    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个来写,一个是天体内部的辐射发射机制以及辐射由内向外传播时,与天体的物质互相作用,这里称为辐射转移方程,它的解是天体物质的物理参数与我们最后观测到的光谱线两者间的连接环节;另一个则是辐射离开天体后,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宇宙间沿途物质的相互作用,呈现出各种辐射状态。

    两者在射电观察领域是分析信并逆推源信的关键理论,周晨要做的是建立一整套关于辐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