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两个人的相遇就是如此微妙,如果历史的轨迹仍是他未得到蛋蛋之前,那么他本该仰望安峰胜这样的存在,但如今他身为地球舰队的指挥官,显然不再屈居安峰胜之下,于是举止间不自觉便透露着淡淡的自信。

    周晨从容的态度令安峰胜眼前一亮,伸出一手与周晨握了下。

    “老早就听开岩师弟说过你的事迹,现在见到真人,果然名不虚传!”安峰胜笑道。

    周晨笑了笑,瞥了眼李开岩说道:“安学长说的哪里话,我哪有什么事迹!比起学长来那是米粒之辉啊,连台面都还上不了。”

    安峰胜摇摇头:“话不能这么说,你能在答辩的时候当着梁致远教授的面,说出自己的观点,单凭这我就服!记得当年我参加答辩的时候,梁致远教授同样问了我一个问题,当时我都没能回答上来。”

    “哪里哪里,我这人就是胆子大,侥幸而已。”周晨谦虚说道。

    “艺高的人胆子才会大,你的那篇论文我详细研读过,虽然我本人不是这方面专长,但论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言之有物,加上梁致远教授亲自提问,我很好奇极端克尔黑洞的极限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它既能存在,又不会与宇宙监督假设矛盾……”

    见到周晨与安峰胜谈笑风生,倒是一旁的李开岩有些失望了。

    想起在导师办公室里自己第一次见到安峰胜的表现,那绝对是见到多年偶像时的失态,与此时周晨的表现一比,立刻有种恨不得锤死自己的打算。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单凭周晨那份定性,就不是他可以比的了。

    “我说你们两个也聊得差不多了吧,我可是饿得快要前胸贴后背了……”

    见两人越聊越起劲,李开岩打断了他们。

    安峰胜回过神来,也是意识到场合不对,笑着跟周晨道:“看来这次只能到这里了,下次有机会我们再聊。”

    说着安峰胜递了一张名片过来。

    周晨接下名片,一想自己好像没有印刷名片,只好手写了一个码留给对方。安峰胜笑了笑,欣然地收入怀中。

    告别了两人,周晨拎着早餐朝宿舍走去。

    大概是临近七月的缘故,中科院大学研三的学生陆陆续续都完成了毕业答辩,走在校园中时,或多或少能够感觉到一丝丝微妙的宛如曲终人散时的冷清。

    恰在这时响了,周晨掏出来一看,竟然是他的指导老师杨教授打来的。

    “喂,杨教授?”

    “周晨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3食堂附近,正往宿舍1区走。”

    “哦,是这样的,关于你那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事,现在遇到了点状况……”

    “状况?”周晨愣了一下,难道说论文哪里出现了错误,被卡住了?

    可是不应该啊!那篇论文周晨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准备,之后又经蛋蛋帮忙校对,与最初的原始版本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在周晨的心中,那篇论文绝对是够实力评上A级的优秀论文。加上答辩那日自己的良好表现,答辩委员会怎么都不该把自己的论文卡住啊!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只要有过硬的技术含量,文字排版方面又没有问题的话,是不应该被卡住的。

    排除了以上原因论文要是还被卡住,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与其他人的论文存在雷同之处了。

    换句话说,论文中的观点是否为独立提出!论文是否有涉嫌抄袭的嫌疑!

    当然,自己的论文怎么可能涉嫌抄袭!

    那是周晨想都不会去想的。

    一来国内研究黑洞的人根本没有几个,每年发表的关于黑洞的论文也就那么寥寥数篇;二来论文抄没抄袭周晨这个当事人最清楚。

    可以确定地说,他这篇论文里的观点及计算公式,至少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出现过,这点他非常自信。

    1

第六章 期刊() 
电话的另一头,杨教授听出了周晨的疑问,知道周晨是误会了。

    “不是你想的那样,论文本身没有问题,答辩委员会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已经被评选为A级优秀论文了。”

    这下周晨更加疑惑了。

    “杨教授,既然论文没问题,那遇到的状况是什么?”

    杨教授笑着说道:“是好事,具体的情况电话里说不清楚,你先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咱们慢慢聊。”

    “哦好的,我这就过去。”

    挂断电话,周晨还不明白杨教授口中的“好事”究竟指的是什么,不过既然是好事,那他应该没有烦恼的必要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没法回宿舍了,于是找了个地方三下五除二将早餐吃完,周晨便朝指导老师杨教授的办公室走去。

    杨教授名叫杨河信,今年65岁,原是国家天文台的一名高能天体物理学家。

    现返聘在中科院大学做基础理论研究,专长为超新星爆发和黑洞理论,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观测手段试图阐述宇宙线与超新星爆发之间的联系。

    杨河信的办公室在物理科学学院大楼的最北边,因为是一个人拥有一间办公室,所以内部的布局比较随便。

    在办公室的显眼处放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一串串鬼画符般的公式推导,密密麻麻的公式鲜少有常见符,外行人一看就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周晨赶过来的时候,杨河信还埋头桌案在对几篇论文进行修改,见周晨来了,他这才停下。摘下眼镜,一脸高兴地示意周晨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

    周晨在杨河信底下跟了两年多,对杨河信的脾性已经非常熟悉,知道这个老头待人没什么架子,于是遂从他的意愿,在他面前找了个地方坐下。

    杨河信高兴道:“小晨,我这里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关于你那篇论文……”

    “……经过答辩委员会全体评委的一致表决,你那篇关于黑洞状态的论文被评本届硕士研究生论文中的A级优秀论文,这是已经定了的事情。”

    说着,杨河信笑容洋溢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得意门生,脸上的表情显得和蔼可亲。

    “不过关于论文的刊登问题,委员会里有一些分歧。”

    “什么分歧?”周晨有些意外。

    “答辩委员会原本想将你的论文刊登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上,同时作为学术论文给《天文学报》进行刊登,不过梁致远教授那边提出了不同意见……”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5种学术期刊之一,属于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创办这份期刊的宗旨是及时反映我国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以达到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的目的。

    尤其在反映当代研究生论文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特色方面,具有标杆式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的存在,就是专门为未来科学大师们的、发表处女作的试验田。

    在中科院大学,每年毕业季到来的时候,同时也是论文最泛滥的时候,经过一重重大浪淘沙般的筛选,校方会从众多毕业论文当中选出几篇优秀论文,将它们给《学报》进行全文刊登。

    相应地,这些质量过关,入围《学报》刊登名录的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届毕业学生的竞争力,于学生而言,既是实力的证明,又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

    周晨的研究生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将登上《学报》,杨河信事先就有预测,所以心底倒没有多少触动。

    不过如果能够作为学术论文登上《天文学报》就不一样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自己学生的论文能够登上《天文学报》,对于杨河信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这时候杨河信对周晨这个学生越发觉得满意了。

    《天文学报》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一份天文学术性期刊,一个季度发行一期,在国内天文界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为保证期刊的质量,《天文学报》编委会由30位目前天文学各领域的资深教授、研究员等组成,主编则由从事天文学前沿领域研究的专家担任,同时聘请了6位熟悉天文学科及出版业务的专家,以协助并指导本刊的发展。

    在国内天文界,《天文学报》的学术权威性自然毋庸置疑,若说在国际上《天空和望远镜》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那么在国内毫无疑问是《天文学报》了。

    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