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志的妻子每次出门,都为穿什么问来问去,大伤脑筋,穿了衣服就跑出来给德志看,问怎么样,德志说很好,然后她还是不穿,又去换,结果又跑过来问怎么样,德志还是说很好,她又跑回去换,结果,究竟为穿什么衣服,换来换去,就很浪费时间,这让德志不愿和他上街,每次出门,都要为衣服的选择都要折腾半天。

    也许,德志永远都不懂女人,和他妻子生活这么久,竟然有很多东西在他妻子身上,他却没有发现。究竟到何时才探索的尽,现在还不知道,仿佛永远是个谜。

    没钱逛街是受罪,眼睛看中了,兜里却没几个钱,眼高手低,更难受,因此,德志喜欢上街,但要忍受巨大的引诱。

    德志想到家里需要添点东西,就买了一些挂钩之类的小东西,这个他妻子没有反对。

    家居用品,就是繁杂,想节省都不可能,有些东西是必需的。

    回到住处,余哥说:“房东没有钥匙了,要配两把,我们去吧?”

    德志心想,刚才回来,这不是故意折磨人吗?两位大哥,配钥匙又不是打架,去那么多人干嘛?

    德志说:“不去!”

    他们做的是他们心里很清楚,故意在给德志找事,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要让德志过得不痛快,他们才快乐。

第109章 山雨欲来() 
这种心理非常可怕,德志弄不清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共事?不过,为了积累经验,多认识认识这些虚伪的家伙,德志倒愿意多和他们打交道,不过当时有些痛苦罢了龙门天子。【,ka~///忍受过了,也就放松了。

    德志到底没有去,这两个家伙好得像穿一条裤子似的,既然如此,德志去也是多余,配几把钥匙就是几块钱的事,难道还要开发票吗?事实上,当大姨妈认真起来,还真的就要开正式发票,那是多么悲催的事?一个配钥匙的师傅,哪里有正规发票?到底是增值税发票还是营业税发票,还是什么个人所得税发票?谁都不知道,包括德志也搞不清竟然有那么多种类的发票。

    即便开发票,想必那钥匙要加点钱,这倒好,在香港捐了钱,已经免了税,没想到钱用在内地反而又要加税,这个僵死的开正式发票的制度,当认真起来非常认真,一定要严格执行;当不认真起来,就不认真,管他***!

    说到制度,大姨妈一直反对建立制度,因为一旦建立制度,如果有好处还好说,如果有坏处,那么就是双份的。要知道,这个机构是靠裙带关系组成的机构。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被齐老师尊称为农民工,在官员面前这样喊叫,给足了大家面子。

    好在农民工比较听话,不会当面抗争,于是大姨妈齐老师更加跋扈,不可一世,越发胆大,索性将亲戚一个一个走马灯似地往机构里塞,如果建立制度,那么要是奖励,大家有意见,说是裙带关系,不能服众;如果惩罚,那么作为齐老师的亲戚,肯定不干了了,这倒让齐老师为难。

    就目前的制度是,只要惩罚,就是一辈子的事,不可能再翻身,永远都比别人低一个级别。想要立功,没门;想要摆脱以前曾受过的惩罚,提高分数,更没有门,只有窗。

    截至目前,齐老师的亲戚尚没有扣过分,工资水平扶摇直上,众农民工没有一个提意见的,谁提意见,谁就要扣分,一旦扣分,想要爬起来,那比登天还难。

    所以,德志盼望建立制度,但是又担心建立制度。因为一旦建立,这个制度只对农民工有用,对正式工齐老师的亲戚没用,制度制度,治来治去治的是农民工,何苦要口口声声要建立制度?

    再说注册,每年德志都提出要注册一个独立的机构,不要挂在戍督教协会名下,但是都没有,连续提了六年后,德志彻底灰心丧气,不再提了。这个正中齐老师的下怀,不注册,挂靠在戍督教协会之下,实际上还是由齐老师领导。如果真的在民政部门注册,那么,就把齐老师架空,她的话,根本就没有人听。她想要担任机构的领导,就得考虑还回不回到戍督教协会上班,还担不担任戍督教协会的职务。

    尹懋和余哥去了,德志开始帮他妻子收拾房间。

    该收的收,该洗的洗,洗衣机是德志家买的,给他们用,他们也不好意思用。宁愿自己动手洗,也不愿用德志真心让他们用洗衣机。洗衣机一时两时又用不坏,德志又不是小气的人。

    但是,他们不用,德志不可能帮他们洗衣服,他们啥时候关心过德志?关心过德志的家人呢?只是嘴上功夫好,面子工作做得好,嘴上说话比蜜甜,实际包藏祸心,恨不得你死我活。仿佛封建等遗毒并未去除干净,这个毒素还在他们心里,总在滋长,总要害别人。正如毒麦,混在好麦子中间,偷取营养,生长自己,不知道将来有一天被投进火里去烧掉。

    这下倒好,复杂起来,和同事在一起住一套大房间,纯粹是无奈之举,说来说去,就是没钱的窍儿,有钱宁愿在外租房,也不愿见到这些人。

    德志收拾好东西,看到主卧里,有现成的床,放上棉絮就可以直接睡。还有独立的卫生间,非常适合一家人住,可是想到尹懋那丑陋的嘴脸,和余哥幸灾乐祸的笑容,就让德志生出一股股无名之火。

    那主卧留给领导,简直太可笑了!领导极少来,签字来一次,验收来一次,一期项目最多来两次,来的时候肯定有各级领导,宣恩县民委肯定会订房,他们怎么会和下级同事住一块呢?简直是猪脑子,想都不想,就说留给领导。拿领导来压德志,让德志惧怕,从而显得他们与领导亲近,这样,他俩就可以显出特殊性,高人一等,特别是饱读诗书的德志,让读书人不如不识字的,让读书少的凌驾于读书多的人之上,从而体现读书无用论的价值理念,这在变态的中国当下,是比较流行的理念,读书好不如好爸爸好,读再多书,不如一线弱弱的关系网。

    德志踩着主卧的木地板,走来走去,很舍不得,很想住在这个比较隐蔽的空间,但是不能如愿。那两个家伙,抱着自己住不到,也休想让别人住到的思想,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他们分别住在两个独立的房间,非常惬意,又没有大喇叭的侵扰,太阳也晒不到,在炎夏里,太阳的热情超过了限度,足以让人身上冒出许多油汗,这晒烫的墙壁,温度久久不肯降下来,所以,德志的房间就成了一个烤房,正如农户家的烤房一样,杀了猪,大卸十八块,腌制好后,就挂在烤房里熏烤,直到熏干,好做一年的肉食。

    德志一家大人孩子都住在烤房里,那电风扇扇的都是热风,非常热!德志真想辞职不干,但是又不能冲动,怎么说都是一个名声不错的行当,工资很低,但是,比较稳当,求稳的心占了上风,另外,虚荣心也占了大半个心。

    当一个人的心被虚荣奴役的时候,已经处于病态中,看不清自己究竟要什么,将来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

    这个悲哀,刚好就发生在德志身上,如果不结婚,不生孩子,结果肯定不是这样,正因为有了家,有了孩子,一切才变得如此沉重。这份沉重,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在没有学会排解内心郁闷之前,还是一头心事。可惜,懂得德志心事的人几乎没有,包括他的妻子,总是喜欢看表面,喜欢攀比,这个心理绝对错误,可是积重难返,想要一朝一夕就改变,那是天方夜谭,或者说是童话里的故事。

    德志刚准备坐下休息一会儿,电话铃响了,一听,是刘秀打来,说:“明天芭比到宣恩,请注意安排接待。”

    德志挂了电话,心想,这下可麻烦了,又来一女的。本来这里的人就够多了,又添一人,岂不更复杂?

    德志看着他妻子,打开客厅的电视,这是老式的彩电,因为旧,可能主人就将其转到顶楼来,房东家另外买了新彩电,超薄的平板电视,更大更美的,这些淘汰的彩电对德志的妻子来说简直是享受。

    德志家也有彩电,但是不大,看起来很清楚,可惜的是不够大方,看着有点着急,这种小彩电适合在小旅馆里,在睡觉前稍微看一看的,但是,在自己的家看,那是很伤眼睛的。

    德志的妻子很爱看电视,刚好房东家放在这里放了一台,加上有有线电视,节目更多,更精彩,从这方面来讲,德志的妻子还比较满意,正因为如此,德志的孩子也偏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