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弄清楚是施工路段时,问:“谁是施工负责人?”

    有一人站出来,说:“是我!”

    卢支书一看,明白了,说:“死者住在我们村,我是村支书,这两位一个是死者的母亲,一个是死者的妻子,孩子们还小。你看这事怎么办?”

    “抢救费我们出,其他费用,不能出。我们是为国家修路,找政府吧。”队长说。

    “比较干脆,但,事情没这么简单。你还是把现在的帐结了吧。以后的事再说。”卢支书说。

    “好!你稍等!”队长说,然后拿出电话,拨弄了几下,将听筒对着耳朵,貌似发着脾气说:“快,送两万块钱来?什么,借也要借来,出人命了。少废话,快点!”

    电话关了不久,有一人慌张过来,穿着也是民工,脏兮兮的,提着一个蛇皮袋,从里面拿出一个鞋盒子,然后再从鞋盒子里拿出钱,交给队长。队长拿着钱跟院方结了帐,结完帐,队长对走过来的院长说:“你们可真够狠,赚病人的钱,赚活人的钱,还赚死人的钱。”

    院长说:“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也要挣钱养家,不容易啊!现在物价这么贵,不弄点零花钱,怎么过得去?大钱都都让大医院给赚跑了,我们赚个零头总可以吧。”

    既然院长这样说,队长不好说什么,只当是发发牢骚罢了。

    他们和院方结完账后,接着是将尸体运回到村里。

    队长将剩余的钱全部交给了谭晶,连连赔不是,说没有设置警示牌,这点钱算是一点安慰,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节哀顺变。

    谭晶没有收钱,她婆婆将钱收了,除了医院拿走的五千元,剩余的一万五千元,算作男教师的安葬费用。

    卢支书既高兴又不能表现出来,既然有钱,就在县城里租了车,将遗体运回村里,然后安排村干,成立治丧委员会,分别通知相关的人。包括男教师所在学校的老师还有他的亲属。

    男教师的亲人和同事接到通知,纷纷赶来,送钱的送钱,送花圈的送花圈,还有教师的学生,也赶来吊唁,下葬那一天,还算热闹风光。

    除了队长给的一万五以外,加上送的礼钱,算是风风光光将丧事给办了。

    但是,赡养费和抚养费却没有着落。因男教师尚有老母和幼子。

    谭晶厚着脸皮去找施工队,辗转多次,却毫无结果,在咨询律师后,谭晶将施工单位告上法庭,择日宣判,谭晶赢了官司,可是,一直没有执行到位。

第188章 强制执行() 
卢支书为人热情,但心里总好像有点什么事,这不仅让他老婆怀疑,就连尹懋也有些担心一器破天。。

    卢支书其实和谭晶没有什么故事,可人言可畏,传来传去,就神乎其神了,像是真有这事了。

    尹懋不喜欢德志称呼卢宇阳记,他只觉得卢宇阳只是一个小小的村书记,只能算是村支书,称呼其卢支书是最恰当的。为了和同事保持和谐,为了避免尹懋背后在领导面前不被告状说他不团结,德志决定从今往后,就称呼卢。

    德志不想在这个细枝末节上与尹懋计较,这本不是个问题,何必要动肝火,让他过着非常累的生活呢?

    次日早晨,卢支书家来了人,是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德志一看,长得模样周正,打扮得普通,衣服看上去干净整洁,朴素大方的女人,面容姣好,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的年龄,实际经过卢支书一介绍,大概已经明白个**不离十了,年龄已经过了四十五岁嫡庶争夫。

    看起来比卢支书妻子的年龄还大,看来,人靠衣衫马靠鞍,是好是坏,看看装束大概就能明白。卢支书家的条件应该比谭晶家的好,毕竟卢支书的家是个完整的家,不像谭晶家孤儿寡母的,两个寡妇在一起住,孩子们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家里靠着这两个寡妇来料理。

    谭晶的婆婆早已守寡,谭晶现在也守寡,两个寡妇,每天在一起,除了种地、收拾家居,看电视,聊天,也没什么事,今天是赶场的日子,谭晶要去乡政府办点事,顺便在办完事,要去街上买点东西回来。这一大早,是来找卢支书来开个证明的。

    这个事简单,早晨卢支书本来比平时起得还晚,今天是谭晶来,他就格外早一些,这没能瞒住他老婆的眼睛。在卢支书起来不久,他老婆也起来,这也不正常。他老婆平时虽起得不早,可是今天,因着卢支书的改变,她也改变。这里面的东西,德志是男人,却不太了解女人心里面的情况。

    卢支书的卧房里堆码了不少药,分门别类的,非常整齐,充满了药味儿。

    有些药比较贵,他家的房门是老式的铜锁,很容易打开。

    他家没有被盗的经历。

    从他父亲和他父亲的父亲开始,对于药品,都是严格管理的,虽不值钱,也怕人乱用,免得伤害到别人。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卢支书这一代,更加发扬光大。

    谭晶拿了证明,二话没说,和她婆婆一起离开。

    她们要翻越一座山,到另外一个村,从那坐客货两用车,实际上还是轻卡,到山下赶场。那边的山路非常险要,有车曾经翻下去过,车上的人全部遇难。但是,这条公路是惟一的,连接着村子和外面的世界。

    还有一条路,是从小路下山,到另一个乡,那个乡非常小,后来就撤掉,和其它的小乡镇合并,成为一个大乡,就是目前这大乡。

    谭晶走后,卢支书和他妻子没有睡回笼觉,也到了该起床的时候了,他们要洗脸、刷牙,然后做早饭,等德志和尹懋来吃。

    吃完早饭,德志对卢支书说:“要去走访农户,做调查问卷,看看村民的真实想法,愿不愿意投资做水利。”

    “好啊!我们这就去吧。”卢支书说,真让人有点想不到。德志再看看卢夫人,只见她有些怒气,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的故作镇定,已经透露出来一个信息,就是对刚才给谭晶开证明,已经触动了她的敏感的神经,卢支书见情况不太妙,赶紧想回避,名义上陪尹懋和德志走访,实际上是避免他妻子的盘问,一旦开问,肯定是没完没了。

    他借着这个机会,带着德志和尹懋到一组走访。

    调查问卷是老外设计的,非常繁琐,好在在巴东的时候,德志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问法,习惯成自然,就没有再说什么。

    问多了,就轻车熟路,德志就开始迫不及待地问,这引起了尹懋的不满,不仅当面提,还在以后开会时进行揭发和打击。

    一组分布得有意思,从高往低,沿着山势往下走,仿佛一条巨大的豌豆角,那些农户就像豌豆米,沿着弯弯的沟,分布在边边角角上。

    上面两户人家都不在家,有人在家,可惜是老人,耳朵背,听不到,卢支书很有经验,看到这种情况,赶紧撤退,寻找新的农户。与老人说话,自然要小心些、耐心些。

    这两户人家居住在红田村最边上,翻过山,就是另外一个村子,那里有公路。红田村的村民经常从这两户人家门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赚钱的行当,农民以农为主,自然要从土里想办法,弄来弄去,还是觉得种烟划算。

    他们的壮劳力都上山去忙烟叶了,这些东西就是费时费力,赚钱,赚的也是功夫钱。再年轻一点的,要么上学,要么打工,总不屑于这个村。

    卢支书很清楚农民的生活、工作习惯,就说:“走吧,走吧,去下面的屋场。”

    下面的屋场是处于这座山的坡下,德志他们很快走到了那地方,有四五户人家。

    进了屋,主人请他们喝茶。喝茶就喝茶,没有话说。房梁上挂着的腊肉,如未雕琢的黄玉,飞舞的灰,辗转起伏,被火苗吹得七上八下。山里人爱烤火,特别是高山之人家,离开火,就不自在。有了火,就特别安心。

    在喝茶的时候,围着火炉而坐,感到特别舒服。腊肉一直熏,到了盛夏的时候,就不再烤火,做饭的时候,一般还会升一会儿火。

    这户人家是女主人接待的,家里的儿子媳妇在外打工,两个孩子在家,由老人照顾。

    孩子在上小学了,在山下读书,住校。

    没有孩子在跟前,可以更好地了解情况。尹懋和老人套近乎,说了不少话,就是不说到点子上,德志考虑到还有不少农户要走访,天色不早,于是拿出调查表,打开文件夹,摊在腿上,说:“对不起,打断一下吧!我们还有不少事要做。”

    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