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泥装上车,德志向灰老鼠一样的工人师傅道谢,他们很辛苦,长期接触这些粉尘,会不会有问题呢?

    这是个可怕的现象,为了挣钱,有些人不要健康,等得了病,就没办法挽救,只有等死。

    大病没有保障,只能提前保护好自己。

    司机将车开上了坡,然后停下,到了门卫处交放行条,盖章,然后将车发动,缓缓向红田方向驶去。

    司机喜欢听音乐,仪表盘旁有盒式磁带,挡光板上夹着一些磁带,都是一些要妖艳的女子,不知道是谁,闽南的吧,听不懂,可是音乐很好听。主要是旋律优美,给了人不错的动感。

    司机喜欢是因为这样可以让人驱除睡魔,免得一个人开车寂寞,而司机不想耽搁赚钱的时间,车轮转动,就有金钱进来,车轮滚滚,财源滚滚,在家里是没有钱来的。

    山区的道路总是比较干净的,因路面常是湿润的,用不着洒水车,都是免费洒水。

    因为靠水降低刹车片的温度,才能保证有效制动。

    还有平时,山区经常下雨,自然净化了空气,干净了地面。

    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红田村。

    德志想象中,红田村的村民会夹道欢迎,非常热烈,场面非常壮大,但实际上,车停在村三组的中心点上,附近竟然没有一个人。

    德志有些失望,马上联系卢支书,他说快回来了。

    德志突然想到,他是去乡里开会了。但是晚上没回来,因村里没有病人找他打针,要是抓药,找他妻子就可以了。

    德志关了电话,心想,卢支书也不会在夜里开会吧,十有**就是在学习五十四号文件。

    这是一定的。

    德志心里有些恼火,司机在催了,他说:“快点下货啊,我要回去了,还有人要用我的车。”

    德志不知怎样回答,刚想打电话给卢支书,就看见来了十几个人从山那边过来,个个都背着背篓。

    来的人,德志认识,是一组的村民,一组组长说:“接到卢书记的电话,我就召集了一些人,赶过来了。”

    德志笑道:“我还以为你们不要了呢。这师傅还要等着下山。快点下吧。”

    “好的,我们绝对不耽搁师傅时间,不拦他的财路。我们先把水泥卸下,再往回转移吧。”

    “好!”德志同意了他的方案。

第240章 车到山前() 
大家听了组长的说法,七手八脚地开始卸水泥,很明显,大家都非常愿意接受这份大礼,他们投入了开挖土方的工作,不想半途而废,毕竟,水是大家都需要的东西。

    以前没有人关心他们,现在有了,就要珍惜。

    大家都这么想,看着山底下不少的人都风风光光的,领导频频照顾他们,山上的人只有气得干瞪眼,没有任何办法。

    做面子工程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看得见摸得着,是硬指标。有了关系,加上点工程,就能平步青云,很多基层的官员就是这样想的,升迁上去,也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机会来敲门,大家当然当仁不让,否则,过了这村,就没了那店。民间的非政府机构做事,不同于政府,专门去政府不愿去的地方做事。

    组长带人将水泥卸了一半,卢支书骑着摩托车“突突”地回来了,他看见了德志,赶紧上前来握手,说:“辛苦了,辛苦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回来晚了。”

    “真是的,我还以为你们不要水泥了呢,我正想着谁家盖房子,正需要水泥,你们不要,我要,好转手一卖,就是毛爷爷红票子,好得无比。现在水泥多紧俏啊!”司机笑着说。

    “你不是那种人,要不然,我也不会让你来拉水泥的。”卢支书说。

    “是啊,现在的司机多得很,都很吃香,农村现在到处盖房子,都需要水泥、砂等建筑材料,哪一样离了司机、离了农用车都不行。”司机说。

    大家都认同他说的,人家都卸水泥,他却没事,不过,大家都能容忍,谁叫人家有技术又有车子呢?这一趟跑上山,的确不容易,废掉不少柴油不说,还要废掉不少脑细胞,都是吓死的脑细胞。山道难,难于上青天。

    卢支书说:“我回去安排一下,你们先忙着,中午到我家吃饭。”

    组长第一个反对,说:“按道理说,应该去我家吃饭的,今天要搬运水泥,免得下雨,水泥没用了。”

    卢支书当然知道组长的意思,他是不好意思去小说记家的地方不大,这一组的人比较多,要谁去不要谁去呢,都是一个难题,干脆一个都不去,以后再补。

    卢支书笑了笑,说:“那好!以后再说吧。”

    说完,就启动了摩托车重生之贵门长媳。

    到他家要走下坡路,但是要想启动还是要靠摩托车的引擎。

    德志不去,要拍一些照片,好向办公室报告。再说,到了卢支书家,还是玩,看电视,或者看书。

    德志掏出相机,找到合适的位置,将村民背水泥的情景拍摄下来。

    德志分得的相机,是芭比带来的,给德志的时候,德志还不清楚是咋回事。

    芭比带来的相机,交给尹懋,通过尹懋交给德志,尹懋说:“给,相机。”

    德志接过相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问:“这,这是给我的吗?”

    “是的,芭比拿来的。”

    “怎么回事?大家都有了吗?”

    “一个项目点配一部相机,余哥有一部,你有一部,我和芭比没有。”尹懋说。

    “那以后会给你好的。”

    “那咋可能呢?”

    “有可能,你和芭比是一期的,她肯定会得到更好的。要是给他好的,为了表示表面上的公平,怎么会不给你好的呢?”

    “那也说不定。”尹懋说,“你想,这好事轮得到你吗?都是一般的,不是很好的,好东西都在她们那里。”

    好东西一般都是先让有权者尝鲜的,到一般人手中,很有可能是二手货,或者是抛弃物。

    尹懋和芭比没有相机,余哥和德志有,这是领导故意弄的,好让人们都认为领导比较公平,看似公平,实则偏心。

    德志看看水泥已经卸完。德志说:“好,谢谢各位!”

    大家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本来是德志在做好事,反而致谢,这让他们无法理解。

    司机说:“我要下山去了。”

    “卢支书说,请你吃饭。你不是听到了吗?”德志说。

    “听到了,也行,吃了饭就下山。”

    司机说着,德志便上了车,看他们安排一个老婆婆在守着这水泥,其余的青壮劳动力背水泥,德志觉得有些人真是厉害,一下子能背上三包,也就是说,能背一百五十斤,好在他们有打杵,累了可以休息,即便这样,德志还是为他们捏把汗。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他们真够下血本的。

    如果政府早点来关心他们,也就不会这么辛苦。政府也应该早点关注那些穷乡僻壤的人。德志心想,如果他是县领导,就不要做面子工程了。让真的需要的地方得到照顾,让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少得到一些实惠。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当给了某人涌泉,却不会报滴水之恩。这就奇怪了,一升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大概世间的道理,都是一样。

    农用车“突突突”地冒着黑烟向卢支书家跑去,显然,农用车的化油器有点问题,柴油没有得到充分地燃烧,自然就会变成这样。车颠簸着到了卢支书家,下来后,看到卢支书已经站在门口,上前来寒暄,德志知道卢支书不抽烟,喝酒也不强,惟一擅长的就是赌博。

    可以说,卢支书在村里算是白面书生,他很招女人喜欢,但身边有妒妇,也就不敢乱来白少;宠妻如命。对男人的要求高,可是,对女人的要求就没办法监督了。

    弄饭还是要靠卢夫人,她做饭好吃,但不是那种吃了饭就洗碗的人,碗堆成一堆,只有到下次吃饭前才将碗放在锅里煮一煮,用刷子刷一刷,这样才能避免伤害纤纤玉手,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可没办法避免苍老。

    她也用洗洁精,这些东西都是伤手的,广告说不伤手是假的。

    黑色的锅里煮着猪肉,当然,是腊肉,已经有了各种作料味,还有一股柏树香味,这样的肉,是比较好的,看起来经历时间已久,就是这个样子。

    土豆,是最普通但最好吃的,加上辣椒,这些普通的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