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区工作期间,见识这样的事太多了。

    德志心想,如果他们不吸烟,凭借这好空气,好水,好食物,起码没经过农药化肥添加剂污染的食物,加上不吸烟,多活几年应该没有一点问题。可是,他们偏偏好这一口,那就没办法了。跟着墙上的偶像学,肯定要学吸烟;跟着村干部走,肯定要吸烟;请人帮忙,也需要香烟打头阵,没有烟,不好开口求人,有了烟才胆大,才说得出来。

    德志和尹懋见贾友牛背着背篓回家了,尹懋说:“这样办,你看好不好?”

    德志问:“怎样办?”

    尹懋说:“我们再申请一点钱,帮他们再买一点水管,看起来,这个是新增的项目,没在计划内,但是,确实有这个需要。”

    德志说:“我们明天去看看究竟,再说好吗?”

    尹懋说:“当然,看了心里会更有数,也好计算到底需要多少米的水管。”

    事情就这样商定,二人当晚话,到第二天一早,德志跟贾友虎打电话说:“今天有空吗?”

    贾友虎说:“有,有好消息吗?”

    德志说:“暂时没有,我们需要去实地看看再说。”

    贾友虎说:“没问题。我马上上来。”

    德志说:“如果水源在你们下边,就不要上来了。免得走回头路,冤枉。”

    贾友虎说:“没关系!山里人,走惯了山路,一天不走,脚板都发痒呢。”

    德志听了,还真是那么回事。

    什么事情做习惯了,突然停下来,还真不适应。比如写日记,德志天天写,结果,突然不写了,就很不习惯。搁置时间一长,再回头想写,心里有,却写不出来。正如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苦闷至极。

    早晨,是尹懋做饭,吃过早饭,贾友虎果然上来,也背着背篓。

    德志问:“今天不去理发了?”

    贾友虎说:“最近农活比较多,我堂客做得辛苦,我在家帮帮忙,免得她絮叨个没完没了。一刻也不住嘴,不消停,真受不了。”

    德志问:“你现在准备去哪?”

    贾友虎说:“准备去打猪草。”

    尹懋问:“养了几头猪?”

    贾友虎说:“我们家人口多,喂了六头猪。”

    尹懋问:“养猪干什么?”

    贾友虎说:“养猪,可以卖钱,改善一下生活,养猪的好处太多了。我也说不好了。”

    德志问:“你们吃肉是怎样解决的?”

    贾友虎说:“吃自己养的猪,杀了,腌制,然后放入烤房,熏烤,成为腊肉,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将肉取下来,用水洗干净,洗干净之前用火烧一烧,将肉上的毛烧掉,然后再用水煮,晾干,想吃的时候,就切一绺,配上各样蔬菜,就是很不错的山珍美味了。”

    德志问:“你们养的猪出栏后,怎样处理?”

    贾友虎说:“六头猪,卖四头,吃两头。”

    正在说话间,贾友虎家的来了,她就是高颧骨女人,她并非像命相书上所写的那样克夫,而是非常热心快肠,愿意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的。

    她问:“两位先生好!怎么还没去看呢?”

    贾友虎说:“正准备走呢,你就来了。”

    她说:“好吧,我走了,我去平阳坝买点东西,村里的商店卖的东西水货多。”

    她一边说着,一边招手,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前。

    这女人不简单,算车到的时间,算得很准呢。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怪不得从乡镇来的人不简单,有时间观念呢。德志这么想着,尹懋已经关上了门,他俩由贾友虎带领,前往一组部分村民公用水源处走去。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就到了水源处,其实,这里正是比较集中的地方,地势适中,他们的祖先寻找的水源很好。可惜的是,水源刚好在耕地和小路附近,按照加拿大水利卫生专家的要求,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

    但是,除此而外,祖祖辈辈都没有发现更好的水源,在dashing基金会驻村之前,他们已经在使用此处水源,如果让他们变更,恐怕很难。

    尊重目前的现实,德志和尹懋不建议他们去变更。

    德志发现,这水源池做得挺好,有盖子,多余的水溢出,但也不浪费,多余的水流入沟里,引入远方的农田。

    德志心想,这里的水源池就是这十几户合资建的,比起村里做得水池来,要好得多。

    村里不是做不好,是心术不正,一开始就想借着这个项目大捞一笔,没想到基金会做事不同于政府部门,专门有人驻村监督项目进展,资金不经过村干的手,了不起就是物资进村,入库之后,他们借职权,拿去变卖,但是,变卖的东西,远没有新东西值钱,加上山路崎岖,运费高昂,豆腐都卖成了肉价钱。

    因为得到了世行的好处,尝到了甜头,宫支书一直以为基金会比世行要小得多,还用怕吗?世行能搞定,基金会同样能搞定,睡一个女人都睡了,睡十个女人又有何妨?这个没有道理的道理,被宫支书拿来作为自己谋财的只当理由,想让德志、尹懋就范。德志恰巧没有多少权力,尹懋的权力也受到限制,想让宫支书得逞都难。

    机构派两名同工在一个项目村,是领导的意思,那很明显,就是相互监督,免得搞鬼。宫支书不明就里,还以为就业形势不好,没地方安排了,才到大山里混日子,有点本事的,就不会往大山里钻。

    看看尹懋,还有德志,相互瞧瞧,还真像那么回事。要是正常人,干嘛不到城里打工?干什么都比干这强。干嘛要到穷山沟来,离开家人,忍受分别之苦?

    是正常人都不会选择走这条慈善路,自己家都尚需要扶贫,还去扶别人?况且,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还要提防着村里的蛀虫们。

    一层一层剥皮,一级压一级,一个一百万项目,如果让政府来做,没准到不了村里,或者到村里可能所剩无几。

    宫支书每年都要打点礼物,向上一级,甚至上上一级送,争取项目到村,然后再用项目款,再送礼,再争取项目。

    宫支书认为,基金会这个项目是他送礼送来的,不是德志他们基金会根据村里有着实际的饮水需要得来的。之所以要做项目,是为了让德志、尹懋那些人就业,尹懋和德志等这些工作人员,到村里来是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交代的任务来的,不是心甘情愿驻村工作的。因为,所有干部都不愿意住在村里做项目,只有有问题的干部才勉强住在村里。

    项目到村后,宫支书开水大肆用钱,照顾有关系的人,不管那些平时喜欢挑刺的人。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群众再有意见,提了白提,反而会遭到打击报复,以后再有好事,想都别想。

    有些项目,住得偏僻的人根本不知道,或者和宫支书关系不太好的人,根本无法受益。宫支书会巧立名目,将项目款慢慢地消化掉,要不然,他的两个儿子怎样安顿呢?都是好单位,一个在林业局,一个在部队上军校,出来就是营一级的军官。

    他若没有钱,两个儿子一个都安排不了,只有呆在村里务农,或者像其他村民一样,到处打工,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即便在城里,也不被认同,这是一个边缘人,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

    虽然为城市贡献不少,奉献了青春岁月,当老的时候,照样无所依靠。这个情况,因着宫支书的狡猾,弄到了钱,打通了关系,疏通了阻碍,使得两个儿子如步青云,扶摇直上,再也不用担心将来,除非军政都不存在。要不这样,他们不会过着农民工的生活,也不会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工作和生活了。

    说来说去,基金会这样操作,可以有力地控制贪腐。世行的项目为什么让他们有机可乘,原因在于世行没有派人驻村监管,世行也不怕,只认中国财政部,了不起再认一下省一级财政厅,还不了钱,找政府要,政府跑不了,世行也就愿意放出贷款,谁知道,从村里开始,到乡里、县里、州里还有省里,最后到中央,都有钱赚,亏的是纳税人。

    //btxt520xs ……》

第065章 爱心角落() 
德志这样想着,也不得不佩服刘小姐起来,她离开香港,到达内地,所有的情况都要一点一滴地学起,对于从小在香港长大的小姐来说,非常不容易网游之天下无双。/

    机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已经跨过两个世纪,还在稳健地前行,真的很不容易。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