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6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闫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要改一下房子,可是每次动这个念头的时候,都觉得各种申报太麻烦了,就迟迟没有动工。

    现在老先生去世了,闫老太太自然也就没了这方面的心思,见几个人在院子里四下打量,她也不催促,反而很热情地介绍起院子里的一些摆设物件的来历。

    “我那公公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没什么学问,但是比狠他比谁都厉害,所以在军阀里不少人都怕他。不过他待自己的儿子倒是真好,他自己肚里墨水不多,教育自己儿子方面却非常重视,一定要他们学文习墨,甚至还不惜花大价钱送我老伴儿去国外留学。”

    “我跟我老伴儿就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认识的,我们是自由恋爱,回国后结婚,没几年功夫就打仗了,然后他就去了前线。”

    “这个盆景是用子弹壳做成的,这些子弹壳都是我老伴儿在战场上捡的。”

    摸着院子里的一个盆景,老太太絮絮叨叨开来,目光都变得柔和了几分。

    说了一阵儿,老太太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带着这些人来是做什么的,她的脸上一红,有些不大好意思,领着几个人就往屋里走去。

    开门进了屋,一进客厅就感觉到了屋子里布置得古色古香,只是这一眼扫过去,客厅里博古架还有电视柜很多摆放物件的地方都已经空了,不用说,霍思宁也猜得到,那些空着的地方,原来肯定是放着东西的。

    “我老伴儿熟读二十四史,对古董尤其在行,他喜欢研究这些东西,后来还曾经到文化局工作过,收集了不少东西。”

    “文|革十年的时候,他事先听到了风声,把大部分东西都预先埋了起来,那些东西没被收缴上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在文物局工作过?怪不得家里藏了这么多好东西。霍思宁心下暗道可惜,一个督军府,肯定少不了文物古董,只可惜这老太太的几个儿孙太混账了,把东西都拿走了,她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这时候再想这些是没有用了,霍思宁现在只想看看,这老太太口中所说的剩下的那几件东西究竟是什么,心里祈祷着千万不要是赝品或是损坏了的物件,不然他们这一趟,可就白跑了。

    “你们先坐吧,我去给你们取东西。”

    老太太示意几个人在沙发上坐下,她则转过身朝着屋外走,拐过一个长廊,就走到了东厢卧室那边,不多时,老太太就抱着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走了出来。

    大的盒子约莫有一尺见方,小盒子则是一个长方形的锦盒,看起来约莫书本大小,两个盒子都是木质盒子,看材料和漆的颜色,这几个盒子应该有好些年头了。

    盒子拿到了客厅,放在茶几上,霍思宁就随意瞄了一眼,大的那个盒子材质是铁力木的,大概是因为经常打磨的关系,这木盒上都带着油脂光泽,配合着铁力木的暗褐色纹理,看起来很是漂亮。

    这也算是开门的老物件了,没有上手,不知道具体能上到什么年头,但是初步估计,这两个盒子最起码也有上百年了。

    许是注意到了霍思宁的视线,老太太笑着解释道:“这个木盒是我的嫁妆,当年我老伴儿去我家求亲,我父亲一开始看不上他,结果进了书房后,他一眼就看到了书房博古架上放着的这个物件,并且准确地说出了这个东西的来历,头头是道,一丝不错。我父亲顿时对他印象改观,越试探就越欣赏。后来知道他其实本身就有收集文玩古董的嗜好,我父亲就干脆将这个东西添到了我的嫁妆里。”

    说着,老太太就将那盒子的边缘盒盖给抽了出来,薄薄的一层木盖从轨轴里抽出后,露出了里面一个用黄色绸缎包裹着的东西。

    绸缎掀开,盒子里的物件这才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第877章 真假宣德炉() 
这一看,霍思宁一行四人都呆住了。

    这盒子里装着的,不是别的,竟然是一件香炉。

    从肉眼看,这件香炉像是一件清代宣德炉,一眼看去,就是精铜铸造,铜质极佳,而且皮壳厚实熟润,通体洒金。

    如此精良的铜质品,按理来说应该配合华美流畅的造型才对,但是这个宣德炉却略扁一些,看造型有几分明宣德炉的遗韵,圆鼓腹,束颈,平底,腹部膨胀如瓜型,纵向均匀分布凹凸,将瓜分为多瓣,瓣瓣丰腴圆润润,如孩童屁股。

    熟悉宣德炉的人都知道,这个质地的宣德炉,应该是清末嘉庆后期的风格。

    不过这个宣德炉的造型看起来却是有些奇怪,有些像北瓜型炉,但是又跟传统的北瓜型炉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可是真要说哪里不一样,霍思宁也说不上来。

    “这是清仿明宣德炉,我不太懂这些,不过我老伴儿差昂说,这件宣德炉是清仿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见霍思宁几个盯着这香炉看,闫老太太笑着介绍道,她的目光闪烁着,似是在怀念着跟自己老伴儿的曾经。

    虽然清仿比不上宣德本朝的真品的价值,但是眼前这个香炉也的确算是保存得极为完好的精品了,李全在听了老太太这话后,忍不住开口询问道:“老夫人,这东西我们能不能上手看看?”

    老太太点了点头道:“我既然拿出来了,肯定是要看的,不然就算我愿意卖给你们,你们心里也不会踏实不是?李老板你随意吧,只要别摔坏了就成。”

    李全顿时笑了:“这个您尽管放心,我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几人净了手,这才坐回到位置上,挨个拿起这个香炉上下打量。

    霍思宁是最后看这个宣德炉的人,她本来也跟老太太一个看法,认为这香炉真是清仿明宣德炉,可是当香炉拿到她手上的时候,看到这宣德炉周遭着的紫色灵气之后,她的手不由得一顿。

    在周庄的时候,霍思宁曾意外捡漏了一个明代沈万三流传下来的月下白玛瑙酒杯,那酒杯紫气浓郁,绝对是明朝初期的正宗白玛瑙。

    现在霍思宁手中的这个宣德炉,竟然有两层紫气,外层的紫气看起来很淡,从浓度看应该是清末时期形成的,而内层的紫气却是极为浓郁,虽然紫气比不上白玛瑙那么厚,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

    这两层不同厚度的紫气,让霍思宁意识到,这个宣德炉,绝对不像她跟闫老夫人所认为的那样简单。

    霍思宁的眼中闪过精光,下意识地低下头,重新审视这个宣德炉。

    透过天眼,她将这宣德炉前后左右里外上下都扫视了一遍,这一看,果然她就发现了问题。

    在这铜炉里面,她发现了一层奇怪的隔离层,不知道是用的什么物质,但是的确是将这个宣德炉给隔绝成了里外两层。

    宣德炉霍思宁也不是没有见过,但是像这个铜炉这样分里外两层的古怪造型,霍思宁却还是第一次见,她下意识地就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外层的铜好像是后期被人刻意弄上去的,至于目的是保护里层的物质,还是为了掩人耳目故意为之,这就不清楚了。

    霍思宁心下觉得奇怪,又有些不信邪,忍不住又对着这铜炉翻看了一遍,结果在翻看铜炉底部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

    利用天眼,她透过外层的那薄薄一层铜质隔层,清晰地看到了这个铜炉原本的底部有异样。

    楷书印章款,在铜炉底部方方正正地刻着十六个字。

    忘祖罪己焚香铭崇祯乙亥云台主人制。

    这几个字,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件香炉的来历。

    所谓云台,又叫平台,这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崇祯朝紫禁城中的建极殿。

    建极殿并不出名,后来清兵入关,紫禁城被占领,建极殿就被改成了清时期的保和殿,也是焚香殿试的地方。

    因此,崇祯时期的云台主人,不言而喻,那就是崇祯帝本人。

    弄清楚了这个,再看这个铜炉,就不难理解了。

    乙亥年,也就是崇祯八年,1635年。这一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流寇张献忠和闯王李自成起义向东挺进,张献忠在大雾弥漫的正月十五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功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攻陷了凤阳城。

    凤阳城离紫禁城很远,但是凤阳却是朱家祖先朱元璋父母的陵园所在,这里还有朱元璋当和尚发家的龙兴寺,一直被朱家子孙视为龙脉所在。

    但是张献忠一来,半天就拿下了凤阳城,不但砍光了朱家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皇陵和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