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愤愤的想;这个政府收上去的税没有为百姓做一点点好事。既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更没有普及教育;连路和桥也要自家修。他们凭什么?

"还不是凭借手中的武装。"秦炼好象读出了她的思想。

梅兰妮现在无条件的支持重建南少林寺。

接下来郝贵华谈起另他苦恼的事来;"我这里买了一千张茶引;到年底作废。可是;我没处买茶。武夷山那边的茶被晋商包了。安徽;江西两省的茶被徽商包了。岭南的茶自然由岭南商人包。我们的茶还不能採。年底;讲好了西洋商人要来;而明年四月;又要赴长崎贩铜。到现在;我的茶还不知道在哪里。急得我上火。"

梅兰妮问;"福建省除了武夷山产茶区外;还有哪里?"

"泉州北面的安溪也产茶;福宁也有出茶;只是;安溪;福宁现在要采的是秋茶;品质差很多。"

梅兰妮说;"我记得福建省有一种红茶;很有名。"

郝贵华也做思索状;"有名的红茶。。。没有听说过。"

秦炼说;"是有一种福建红茶;叫'坦洋工夫'。"

这讲的是后世的事。

郝贵华想破了头也跟不上;"我们行里有个大伙计是福安坦洋村人;要么把他叫来问问?"

那个大伙计姓胡。二掌柜陪他一起过来。问他红茶的情况;自然是拼命的摇头。

秦炼和梅兰妮对视了一下;知道把时间弄错了。

秦炼说;"你们村里种茶对吗?"

‘是;‘胡大伙计认真的回答;‘村里的茶叫菜茶。不是很好。‘

"会做红茶吗?"秦炼问。

胡大伙计又摇头。

秦炼想了想就说;"曾经在崇安桐木关有一江家制茶人;名末时;正当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那里;当晚就住在了茶叶场;睡在茶叶上;等那些兵离开时;茶叶的叶子已经变的发红;并带了黏性。江家很着急;为了减少损失;决定把变软的茶青搓揉成条;并用马尾松的枯枝块熏干带黏的茶青;熏过的茶叶;变成了乌黑发亮;并带有一股松香味。这种茶被称为红茶;欧洲人最喜欢。而江家也保留了制红茶的秘密。"

郝贵华很吃惊;"照三少的意思;红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心里的话是;你如何知道江家的秘密?

梅兰妮前世上过茶道课;对此也有了解;"是的;红茶就是全发酵的茶。闽茶中的乌龙茶是半发酵茶。"

胡伙计寻思着。

秦炼说;"把坦洋菜茶做成红茶。我们收购。"

郝贵华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秦炼道;"如今也只能试试看了。"

秋茶和春茶相比;泡的次数少;但是;西洋人喝茶从来只是泡一次;春茶和秋茶对他们来讲有什么区别?

"去东洋的茶怎么办?"问题还有一半没解决。

梅兰妮说;"秋茶做成乌龙茶去日本。东洋人最爱喝乌龙茶。"

乌龙茶是闽地的特产;而安溪是乌龙茶的发源地。

秋茶的茶汤比春茶色淡;东洋人喝茶喜欢淡色;正好配他们的胃口。

郝贵华是安溪人;他知道;寒露后的秋茶;味香;和顺。茶农们的春茶全卖了换钱;秋茶留下自己吃。对于秋茶的制做;他们也有了经验。

商谈出了茶引的用处;郝贵华也轻松了;讲起了家乡的老人;有点茶的习惯;总要留下几棵茶树;用来做点茶。

梅兰妮从来没有听过点茶;好奇问究竟。

郝贵华说;"那是古老的吃茶方法;把茶用茶磨碾成粉;吃茶时要先在茶粉中加少量热水;用茶筅搅出沫饽来;再倒开水冲了。点茶好不好;就要看沫饽多不多。"

"咦?这不是抹茶吗?"梅兰妮说。

"什么抹茶?这就是宋时的点茶。此茶制做与其他茶不同;要在春天时;将那茶树用黑布蒙住;二十六天后才采;采下后用蒸锅蒸后;晾干;再用茶磨将它碾细;极费功夫。而且点茶后还要点汤。这汤里面根据个人爱好放不同的药材干果;但是必定要加一味甘草。先茶后汤;所以说点汤送客。"

"不是说端茶送客吗?"梅兰妮想到满人的习俗。

"夫人说笑了;哪里来的这样的规矩。"

梅兰妮心里暗骂;小日本和满人学人家文化也不认真点;学了个半吊子;还误导了世人。

190 青瓷

泉州有许多事和人;给了梅兰妮很深的印象。

她住的蟳埔;周边有很多妇女的打扮很独特;她们头发盘在脑后;用一根粗长的骨簪横插簪牢头发;围发插戴一圈鲜花。又以茉莉和素馨围边。喜欢穿宽大的红衣;不穿裙;而穿宽脚裤;赤脚;据说;她们是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当地人管她们叫鹧鸪姨。梅兰妮最欣赏她们的是;她们没有一个缠脚。在蓝天大海之间;她们的红色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

到了泉州;总要去开元寺进香。进了泉州城;城里的建筑物让她很开眼;那些象皇宫般的大院是其他城市没有见到过的。

泉州人喜欢用红色装饰房子;所以城中望去一片红色。

从泉州的房屋看来;这个地方的人生活明显比其他城市要好。

"这不奇怪;泉州很多人家出海到南洋去做生意。"秦炼说。

梅兰妮想到自家船坞里的大船;明白了它的真正用途。

泉州人不象苏州人热衷于做官;苏州人是做了官后;回乡造园子。而泉州人是下南洋;赚了钱;回来起大厝(造大屋)。

这时候的泉州港已经不再有昔日的风光。虽然它仍是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但是来到泉州的贸易船很少。福建省的海关总署设在福州南台;那里成了南方的第二大港。第一大港是当时的广州。

可是;泉州的外贸活动并没有停止过;泉州人过海到台湾做贸易;下南洋。在海禁的年代里;这种贸易没断过。

梅兰妮理解了;为什么华家舍近求远来到泉州做海贸;而不去福州。因为这里的海贸是"直接的;私下的"。

贸易行里来了货;是从龙泉来的瓷器。

华记在龙泉买了窑;派了齐逸去那里工作;根据现代烧瓷的工艺;对那些古老的窑进行了改造;最大的改动是;设计出了符合欧洲人胃口的瓷器。成套的西方茶具;茶壶;茶杯;茶叠;细茶勺;加上奶杯;糖杯。而餐具也按西方人的习惯;设计出大中小不同尺寸的盘子;加上汤碗;甜点杯。成套的设计。这次来的是青瓷;如青玉一般温润;颜色艳丽。

郝掌柜说;"这叫翠青;七少说过;法国人把这瓷叫塞拉东;他们最爱这种瓷器。"

别说法国人爱了;就是梅兰妮也爱了。

瓷器是分成一套套的装箱的;这种包装的方式也符合欧洲商人的需要。

泉州的港里并没有看见有海外的船只。但是;很快;来了一个法国商人。

法国商人带了助手和翻译。

当他们到贸易行时;贸易行里正飘着咖啡的香味。

法国人和他的随行人员安排在了一间客厅了坐下。梅兰妮出面接待。法国人的眼睛盯着桌子上的咖啡用具;那就是一套准备推销的瓷器。青翠如玉。

简单的问候后;安排他们坐下;梅兰妮把咖啡壶里的咖啡倒进杯中;在自己的那杯咖啡中先放了两块方糖;又倒入了牛奶;做完这些;指着装奶杯和装糖杯让客人随意。自己用细瓷勺搅拌着杯中的咖啡。客人们照着样子做。梅兰妮又推荐了三层点心盘中的小点心;绿豆糕;羊羹;米粉印糕等。

这次咖啡喝的法国人印象深刻。除了精美的咖啡用具外;方糖;三层点心盘;铜制小糖夹;等附件也让他开了眼。让他亲身体会了东方的生活中的精致。

他把玩着手里的瓷器;爱不释手。上个世纪末;这种被法国人称为'塞拉东'的瓷器被一个阿拉泊人带到了巴黎;轰动了欧洲。欧洲的皇室与贵族们都以拥有这样的瓷器为荣。有人为了得到这样的瓷器;甚至不惜偷窃;以至贵族们请客用到这种瓷器时都是专派人盯着。后来;很多商人到中国来找这样的瓷器。没想到今天让自己碰上了。

当瓷器箱打开时;只听到了吸气声和"merveilleux!(精彩啊)"的赞叹声。

生意人都知道对卖家的产品要学会挑剔;不能赞扬;但是面对如此美丽的瓷器;除了发出惊赞还能做什么?

茶具展示了出来;这是十二人份的咖啡具(对英国人来说是茶具;对法国人来说就是咖啡具)。上个世纪咖啡到了法国;法国人对咖啡痴迷。但是;咖啡具还没有跟上。法国商人看着这些精致华丽的器具;眼睛都发绿了。稍为讨价还价了一番;便以每套二百二十两的价格成交。当时只有十五套;在法国人强烈的要求下;梅兰妮等人才'不情愿'的把方才用过了那套洗净了;包装好;算作第十六套。

看完咖啡具;再看餐具。

一套餐具展示出来;主菜盘;汤杯;汤底盘;面包盘;点心盘;甜点杯。。。。。。共有十件。

为了迎合路易十五朝的奢华风气;这些杯盘上还加上了刻花;贴花点缀;青釉在凹陷处集留;颜色较深;更使花卉立体感强;灵动自然。

梅兰妮从家庭主妇的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