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军阀史话-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方对这个问题,都表示了意见,不过各有主张。张绍曾在天津有电尊重法统;唐绍仪在上海也通电主张恢复法统。萧耀南答复孙岳、孙传芳电谓军事略定,即需制宪,并有亟应制宪的八大理由,主张制宪刻不容缓。这个主张是制宪,与护宪大不相同。章炳麟则表示反对护宪而主张护法,由黎元洪复位,改选众议院。
综合当时情势,恢复法统之说略占优势,但有两派:
(一)护宪派:承认曹锟时代宪法,恢复旧国会,准许曹锟辞职,另选总统,恢复摄政内阁,由颜惠庆或黄郛担任。
(二)护法派:恢复约法及旧国会,由黎元洪补满任期。
在冯系的国民军中,对此意见也分歧:
国民一军主张仍由段祺瑞、许世英暂维现状。
国民二军主张段祺瑞下野,对时局的善后,主张根据孙中山宣言,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是。
上海方面则有各省代表集议,或主张拥护黎元洪,亦有主张拥护唐绍仪。
武汉成为商讨国是的重心,张作霖派张景惠到汉与吴会商,吴又派参赞葛应龙到南京晤孙传芳,孙则派杨文恺到武汉。
政治局势混沌而纷歧,财政方面更是糟得不得了。许世英摄阁未成,组府后为了财政焦头烂额。
无论是护法或是护宪,尽管政客们吵得很凶,可是问题在于实力,没有力量什么都是高调,就是高坐北京执政府的段祺瑞,他的命运也决定于实力人物对他的支持。段的可悲之处,是他已成一个毫无力量的人,安福系臭名洋溢,众目所瞩,自然不能死灰复燃,徐树铮又被杀于廊房,段自己的力量现在是完全谈不上了。正因为群雄逐鹿,根本不把段放在眼睛中,所以才有法统和扩宪的呼声。
这时,在天津的张绍曾是最积极的。天津张宅冠盖云集,孙洪伊、谷钟秀、王家襄等均主张恢复法统,由在津议员先签字,继而派人入京拉扰各派议员加入,推张绍曾访黎元洪,表达拥护之忱。张表示已获得各方实力派的同意。国民军告诉张说:如果黎元洪不入京掌握实权,即可相商。张绍曾对冯玉祥有过照顾之恩,所以张、冯之间有讲话的余地。而张又和吴佩孚是亲家,传说吴也有电请张出山,所以张组阁的声浪极高。
黎元洪亦在天津私邸宴请议员,黎宅门前久已冷落,现在又趋热闹。
黎、张会面,未得具体的决定,可是张绍曾则已采取行动,指定地点,招待到津议员,拟在天津开会后,发表通电促段下野,请黎复任,恢复张绍曾内阁。如黎不肯复位即由张摄政,国会移京,修改宪法,选举总统。由于直督孙岳有取缔津派议员开会说,故张的组阁亦不顺利。
天津在密锣紧鼓,北京则欲罢不能。许世英本是过渡内阁,有人说他的内阁的过年(农历年)内阁,因其只是张罗年关如何度过。当时许世英所奔走的是发行库券,决先发600百万,过年后再发行200万。债券的折扣是八二,扣息两年,实收六六。事实上过年前财政库券仅销500万,票面实得330万,另300万以四折由中法储蓄会出面,押借得120万,两笔实共得450万,入不敷出。许世英于15年2月10日左右匿迹东交民巷,16日上辞呈,段祺瑞令给假六天,由贾德耀代理阁揆,严璩代理财长,可是严璩已秘密赴天津,财政部各司司长又纷纷辞职,财政困难,主管的人又都弃职出走,政府已呈真空状态。至2月16日贾德耀请辞本兼各职,许世英则于18日递第二次辞呈,国民系敦促贾德耀代理阁揆,贾遂于20日就代揆,就职后通过了讨吴(佩孚)恤萧(耀南病逝),查办鲁张,任命鄂督、鄂省长及鲁督、鲁省长等令。这些当然是国民军的主张。
21日段祺瑞拒绝下达关于鲁督和省长易人之令,贾德耀受国民军方面诘问难以作答,遂于22日晚再辞代揆,段退还贾的辞呈,请贾再代十天,同时下令慰留许世英,但许于23日、28日连上两次辞呈。
15年3月3日,许世英内阁提出总辞,段祺瑞在执政府召开国是会议,决定:(一)准许世英内阁总辞职,(二)特命贾德耀署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贾德耀受命后即着手安排组阁事项,4日下午决定了全体阁员名单:
国务总理贾德耀
外务总长颜惠庆
内务总长屈映光
财政总长贺德霖
陆军总长贾德耀(兼)
海军总长杜锡珪
农商总长杨文恺
司法总长卢信
教育总长马君武
交通总长龚心湛
国务院秘书长邓汉祥
3月5日贾德耀在私邸邀集阁员聚餐,共商政见。6日财长、内长、交长均就职,外长颜惠庆不允就职,农商总长杨文恺是孙传芳的总参议,亦不愿就职,教育总长马君武则因教育经费无着,颇消极。司法总长卢信9日就职。
颜惠庆于8日致书段祺瑞,谓战事相循,影响邦交,外交一职,无论何人,折冲无述,况关税会议正与各国商定税率及整理外债,争议多端不易就绪,幸身非外长,尚有回旋余地,如或兼充,恐多阻难,请准辞职云云。
9日阁议准外长颜惠庆辞职,暂以次长曾宗鉴代部。农长暂不派员代部。

二三五、奉军入关击冯
15年元旦,张作霖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军备总统官,吴俊升和张作相为副司令。吴俊升反对奉军入关,请辞副司令,经不起张的慰留而打消。
奉系另一位重要人物奉天省长王永江也反对奉军入关,15年1月5日函张辞省长职,劝张老将休养生息,从事开发实业。语气极为坚决,张对王永江素极重视,可是张要入关的决心不可动摇,而王的去意也极坚定。于是张派人告诉王,不妨在原籍养病,接受其辞省长职,并电召刘尚清赴奉,打算以刘继王任省长。
王永江是东北大连人,民国初年东北一位重要的人物。张作霖还没有得势时,赵尔巽就很赏识王,张作霖为此对赵表示不满。可是当张做了关外王以后,不仅重用王永江,且倚为左右手,其权势和杨宇霆不相上下。为了王永江,汤玉麟和张作霖反目了一段时期,张作霖和汤玉麟是患难弟兄,如果不是特别倚重王永江,就不会牺牲了汤玉麟。
王永江在东北贡献很大,最显著的是:
(一)在他手上培植了大批东北人才,他每一县选一名学生,公费送到国外研读农、理、工科。这些学生后来回国都在中央或地方担任重要的职务。
(二)创办了东北大学,培育东北青年。
(三)创办奉天纺织厂,每一县都是纺织厂的股东,成为东北的大企业,有纺织二十余万绽。
(四)修建一条和南满铁路平行的沈阳至海青铁路,因为南满铁路是在日本人手中所控制,所以这条省建的平行铁路对东北人来说,就特别重要。
王永江认为奉军数度入关,毫无所得,除了给关内人极大反感而外,只增加了奉系军人的野心。郭松龄事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埋首在关外从事建设,以东三省的富厚资源,定可以为全国的翘楚。
可是张作霖多次入关后,他已不以“关外王”为满足,他的野心已经引诱他对关内有更多的兴趣,所以现在劝阻他不要入关,他是听不进去的。
当郭松龄未兵变前,奉张对冯玉祥就决心一战。他的部署是:李景林移防保大,拒国民军二三军北上;姜登选驻沧州,张学良驻天津,郭松龄驻滦州,防国民军由落岱趋天津,断津浦连络,陷山东于孤立之地;同时并命张作相进兵热河,援助阚朝玺以遏国民一军出承德,至于张宗昌在山东则以临城为第一防线,兖州为第二防线,济南为第三防线,专备国民军第二军之进攻,总兵力达10万以上。
郭松龄兵变后,奉张即将军队尽可能调赴关外。在天津和沧州的战事则由直鲁联军负责,热河仍以阚朝玺守备。
郭松龄失败时,郭部在关外的,悉数由张氏父子收编,张老将不咎既往,因此漫天烽火归于平息,郭部中只有魏益三部队宣称仍继续反奉。
魏益三不是东北人,却是张学良的爱将,郭松龄倒戈时,命魏率先遣军突袭沈阳,就是利用他不是东北人,可以狠下心冲锋。不料魏部在山海关受阻,于是郭又派魏为殿后,以阻挡李景林的兵力。郭失败后,魏益三宣称他的部队改为国民军第四军,等于正式投入冯玉祥系。
张学良组织讨郭军时,曾把魏益三的儿子放回关内,并带亲笔函给魏,希望魏在郭军之后放一把火,怎知魏益三根本不理,反而投向冯军。
张学良击溃郭松龄叛军后,奉张即令张学良继续率军前进,魏益三本受张学良之赏识,魏随郭叛变后,竟投效冯军,张颇为痛心。张率军开抵山海关后,与魏部鏖战,魏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