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丁点漏洞不能出。杀赵二的理由是再充分不过了,不管假官凭的根源在哪里,总归是从他的手里放出来的。仅凭私卖假官凭这一条,十个

赵二都不够杀。——问题的关键是,万万不能让朝廷知道赵二入教一事,否则就要生出许多枝节。只要这方面瞒得好,其他事都好办。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2)

见曾国藩不讲话,谈兴正浓的赵二只好闭上嘴。但有一点他坚信,凭曾国藩的那点能耐,断断不敢与洋人作对!林则徐的例子就再鲜活

不过。大清与其说是满人的天下,不如说是洋人的天下更恰当。

两个人都不说话,各想各的心事,足足过了两刻光景,才被走进来的刘横打破。

刘横把嘴附到曾国藩的耳边悄悄道:“常中丞病了,不见客。”

曾国藩一愣,小声反问:“你见着中丞了吗?”

刘横悄悄道:“没有见着,师爷挡了驾。”

曾国藩暗骂一声:“这个老狐狸!看乌纱比天还大!”口里却大声说道:“刘横啊,你带赵大人去歇息吧。让李保进来,本部堂有话说

。”随后兀自低头沉思起来。

李保进来后,连叫了两声“大人”,曾国藩才蓦地惊醒。

看大堂之上,赵二和刘横都已不在,外厢的吵闹声好像也弱了许多。

“大人,赵德群等一十二人,卑职已将口供录下,只等示下:是押进大牢还是放回去?”李保不待曾国藩吩咐,当先汇报情况。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我等来山西是核捐,凡事都要抚院支持配合才能成。——赵德群等人是人证,按理应该寄押才对。——现在看来

,只能行文大同知府衙门着人领回看管了。本部堂修书一封给知府衙门,你把一干证人全部带回大同,由知府衙门代为看管吧。”

说毕,便让李保侍候上文房四宝,刷刷点点很快便写成一封快信。

曾国藩把信封好,交给李保道:“详情尽在信里,你要按张太守吩咐的行事。切记保密。本部堂等你回来。”

曾国藩在信里给张同林写了些什么呢?

曾国藩让张同林见信后,立即派人配合李保查抄赵二的所有财产,逐一登记造册,以快、密为要,尽量不让教堂闻得一丝风声,更不能

被神父知道。曾国藩在信里最后强调,出现丝毫差迟,惟知府衙门是问。

常署抚托病不配合曾国藩办案,怕为了一个洋人毁了自己的前程,曾国藩只能依靠张同林来办案。大概常大淳自己也知道,身为署抚,

加之有些圣恩,无论怎么做,曾国藩都莫奈他何。就算曾国藩上折参他一本,恐怕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何况,常大淳原本就是要升任浙抚的

人,因为一个洋人而断送自己的前程,好像也真有些不划算。常大淳只能托病。

张同林就不同了,一则赵二是大同人,张同林对其有管辖权;一则赈灾局就毗邻知府衙门,张同林对其有监督权。如果他敢像常署抚那

样,曾国藩就可以参他个失察罪。张同林只有配合核捐大臣把事情搞清楚一条路好走,再无选择。让他怎么做,都不过分。

但如果张同林也要采取常署抚的态度怎么办呢?总不能事情没有搞清楚就参他个不配合皇差的罪名吧?

李保等人走后,曾国藩就在大厅之上,让人泡了一壶茶,独自一个边饮边发呆。

翻来覆去地想,越想头越大。

他居京十几年,办了大大小小几十件案子,哪件案子他都想查办得明明白白,有头有尾,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可哪次案子他

都办得不漂亮!不是劳而无功,就是头破血流;要么君不满,要么民有怨。可再往深里想想,又仿佛他经手的案子件件办得漂亮,个个都有有落,否则,他的顶子怎么那么快就由蓝变红了呢!——就这一点,你能说他居京十几年无所作为吗?可他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审琦善,算是最辉煌的一案,终于把一个世袭的侯爷弄到了黑龙江。——可琦善迟早要复出,他又比谁都清楚。琦善是满人哪,满人获

罪,非危及皇室,有几个不复出的!

保定李纯刚一案呢?——一想到这个案子,连曾国藩自己都笑了。因为李纯刚一案,起决定作用的是肃顺、皇四子奕,自己只是个听凭

调遣的小角色而已,哪能算是自己办的案呢!

翻建文庙能算一案吗?——充其量,不过是替国家实心实意地办了一次差而已!

参革湘乡县正印张也算是一次有头有尾的案子了吧,可却为此搭进一条刘向东的命!想想,总让人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一想到刘向东,曾国藩就心情沉重,神色黯然,两眼盈泪。

忽然,曾国藩的眼前一亮,他想起了经他手办理的顺天府的县学案。这个案子尽管办起来碍障重重,但他毕竟顶着压力办下去了,而且

是自大清入关由汉人插手满事的第一案!

无论孰得孰失,总算奠定了他清臣的地位,使满人也不敢小看他。

参革大员贾存道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不仅扭转了大清官场的邪气歪风,更进一步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一幕一幕地回忆起来,他愈发地感到,在大清国,想堂堂正正地为老百姓办一件事情,真是太难了!——先要看轻乌纱,还要豁出去项

上人头!又不能存了发财的念头,否则,不是被革职拿问,就是落千古骂名!

应该承认,从大清入关,纵观咸丰帝以上的所有皇帝,道光帝还是相当不错的一位。他虽不如康熙帝办事干练,但却比乾隆帝务实。他

的节俭、他的勤奋、他的任人惟贤,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满、汉之间的矛盾。但他过分重用穆彰阿,却使结党营私之风骤起;朝纲败坏也

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大人——”

他正想得入神,一个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

曾国藩猛地惊醒,却发现一名戈什哈站在身边。

“大人,”戈什哈小声问,“小的问一声,大人是在大堂用饭,还是到饭厅用饭?”

“嗯!”曾国藩点点头,不由自言自语,“这一天过得真快!”

他站起身,一个人走下大堂。步出辕门,却见天已是完全黑下来了,便对跟在后边的戈什哈道:“把饭给我提到小官厅吧。——再熬碗

白菜汤吧。”

戈什哈答应一声,转身走回去。

曾国藩背起身,一边在辕门边散步,一边抬起头观看天上的月亮,口里一边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吟着吟着,一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他不由想起了长沙岳麓书院,想起了荷叶塘,想起了堂上老人,想起了弟、妹、妻、子、侄。

饭后,曾国藩补上了几天的日记,又给弟弟们写了封信,这才安歇。

第二天午时,李保和一名捕头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那捕头和李保进了小官厅之后,当先向曾国藩行大礼问安,口称:“大同知府衙门通判王云武叩见曾大人。”

李保这时对曾国藩道:“按大人吩咐,张太守及王通判拨了十几名捕快,二十几名亲兵,悄悄查抄了赵二的府邸及三家店铺,赵府家小

五十余口已尽被下在知府大牢里。”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3)

说毕,从袖里摸出几张抄封公文递给曾国藩,道:“这是抄没清单。抄出现银共计一百二十万两,还有布匹等物品甚多,另外又抄出了

空白吏部官凭一百三十张,还抄出了几枚印信。”

李保说完话闪在一边,王通判走前一步,把一小包东西递给曾国藩。

曾国藩把那包东西打开,见是三枚木制的印信。

他好奇地拿出其中一枚,看了许久也看不真切,只好拿了印泥过来,把三枚印信逐一印在纸上,却原来是——大清吏部印,大清皇帝玉

玺,大清山西巡抚衙门关防。

曾国藩大惊失色——这赵二真是胆大包天,连朝廷官印都敢伪造!

他连夜升堂,一定要把案子弄个水落石出。

赵二一进大厅,见曾国藩冷冷地高坐在堂上,左边站着李保,右边站着的却是大同府通判王云武,都虎着脸,像要吃人的样子。

赵二欲行大礼,曾国藩却大喝一声:“来人,摘去赵二的顶戴!”

李保一声不响走下堂来,一把把赵二的官帽摘下来,喝一声“跪下”,一脚便把直发愣的赵二踢倒在地上。

曾国藩冷冷地发问:“赵二,你可知罪?”

赵二挣着脖子回答:“下官不知大人为何这般问?——下官苦心劝捐,替朝廷分忧,怎么的,无功反倒有过?——请大人把话说明白。”

几句话,把曾国藩气得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