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手把手教着炜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我这样教他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能有什么造诣,而是使他的智力能够均衡发展。本来按着以前小学的课程,我应该开始教他拼音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教材,所以暂时教他数学。

不过教着炜儿的时候我心里有了其它的想法,推行普及教育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在现有的制度里加入了杂学,但对于刚启蒙的儿童还是没有相配套的教科书。趁着教育炜儿的基础上,我自己弄一套完整的小学课程教材出来,以后各县的教谕或者秀才们就可以此来普及教育了。

既然是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在司礼监调了几个文笔出众的小太监,我一边教炜儿学习,一边让小太监将我教学的内容整理下来。渐渐的,炜儿跟不上了进程,毕竟他才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每日也不会教他太多,他每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练武,我让傅山做炜儿的师父就是想炜儿能够做到文武双全。炜儿倒不负我的期望,一套太极长拳打得似模似样。

皇后她们看到我悉心教导炜儿也很是开心,尽量在教学的时候少来打搅我们爷俩。每日看着炜儿学习,一点点成长也很是幸福。外廷的大臣们知道我在言传身教炜儿,更是麻烦我的奏折都少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我能这样教导炜儿就是要将他立为皇太子的前奏。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也懒得去解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教案已经完成到了三年级,不过很快新年就到了,转眼就是崇祯九年的春节。西北、西南以及海外的使者开始到京师进贡,外出的御史们陆续回来叙职,各种的典礼也在礼部主持下一一进行。

已经在江苏安徽落根的郑三俊仍旧兼着两省的巡抚,不过他已经给我又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年老了,要求加派一个巡抚给他。我知道这是郑三俊还咽不下一口气,他是在位的大学士兼内阁大臣,却偏偏给我踢出了朝廷的权力中心。按理来说,他已经有了作首辅的资格,但就是因为他跟我的政见不同,所以我才派到地方去开导开导他。我记得明史记载郑三俊明亡后活了十几年才死,所以放心的让他办差。而且江苏有上海等口岸城市,在那郑三俊能真切的感受到海外通商的好处。等他想通了我再将他调回朝廷不迟,况且以后江南方面的事情还需要郑三俊帮手料理,于是乎我又给他下了道旨意安抚,并且从崇祯七年的进士里边挑了几个给他作手下。

另外原先跟我崇祯六年打赌的文震孟出任东昌府知府也已经快三年了,我倒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让文震孟出任地方的知府他就会明白现在下边百姓的情况,而且他慢慢的也会知道现有的制度的缺陷所在。但是可惜这位固执的官员没有等到打赌的日子,还差三个月的时候东昌府同知递上了一封奏折,告诉我文震孟挂了。

他挂的原因比较简单,这三年来他日夜操劳不停的在东昌府的各县巡视,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渐渐不行。东昌府的情况虽然比以前要有好转,但是距离当初文震孟夸下的海口还差了不少。他日夜忧心又任期渐近,没多久便老病发作了。原本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是他亲若儿子的外甥在这个时候病死了,文震孟一直把这个外甥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现在居然白发人送黑发人,文震孟顿时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我还是要表示下的,我让礼部给他拟个追谥,赠为少詹府少卿。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了,后边按着旧年的规矩,祭拜宗庙、赏赐大臣,谢礼啊等等,春节也是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什么事,我仍旧是教导炜儿以及编写我的教材,就在我的教材差不多完工的时候,孙承宗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神策、神羽两军已经集结完毕!

  第一百一十章 训练京营

现在丰台大营附近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对于以前的京营而言十万人马并不是很多。不过总靠数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刺首领也先五万骑兵攻打京师,但守城二十万将士仍旧不够,如果能够野外作战,二十万何惧区区五万骑兵!我的观点当然是重质量甚于重数量,京营是未来大明军队的中坚,所以提高京营的战斗力是不言而喻的。

神策跟神羽两军因为是从地方卫所调上来的士兵,这些官吏的作风我是知道的,因为京营的待遇是各军中最好的,而且驻防在京师不需农作,不少人巴不得往这里边挤。对此我当然是要求孙传庭跟李继贞两人重新考核两军的士兵,不足的再行补充。我相信他们应该会尽力去办这件事的,因为我在召见他们的时候已经明确说了,京营将随时出征各地,如果他们不把自己的兵训练好那么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

而我要构思的就是如何提高京营的实战能力,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演习!

对,就是演习,后世的部队来检验军队战斗力的时候都通常举行演习。现在为何不可呢?!没有空弹、演习枪支那就改用赤手对敌,参加演习的人数当然不能是全部,预计人数就在两万之间好了。我大概构思了下演习的方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够。转念一想我又有了心的主意。

“方正华!”

“奴才在!”方正华赶忙从外边进来。

“你去给钱士升传个旨意,就说朕。。。。。”我叮嘱了方正华几句。

方正华复述了一遍,我想了又想道:“你让钱士升将他们带到刘之伦那,让他们多看看京营士兵的日常训练。算了,我还是写封书信给刘之伦好了,他看了就会明白朕的意思了。”

“是,皇上!”

我写好信交给方正华又道:“你再去派人将孙承宗叫来!”

“是!”方正华应了声便去传旨了。

孙承宗到了后我就将演习的事情跟他说了一遍,孙承宗略微沉吟后道:“回皇上,历来解决京营实战的问题都是将京营跟边军互调,皇上若要提高京营实力何不将京营调往九边训练呢?”

对于孙承宗的奏议我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演习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大明或许还要四处征战,但到了哪天大明不再作战又或者没这么多实战又该如何?!再者,京营是在我一手改制重建,我还需要倚重他们而不是将他们的建制再度打乱。我微微一笑道:

“孙爱卿的意思朕很明白,但是现在最容易作战的九边只有辽东,但朕想着这样调军颇费时日,再说京营各军的建制与辽东军各不相同,京营又是朕一手建立起来的,朕想着让它按着朕的思维成长!”

说到这,老沉谋国的孙承宗明白了。皇上并不是不知道这个法子,而是不愿意将京营调到辽东去。皇上是要将京营建成自己的嫡系部队,而辽东军已经有十八万之多,皇上并不想更多的大明部队跟辽东军再扯上关系。这些关系到皇权统治以及帝王心术,孙承宗哪敢去碰这个禁区,顿时拜首道:

“皇上圣心独运,老臣明白了。只是这样的实战演习,皇上打算怎么布置?”

我将方才演习的规划说了一遍:“朕打算从京营里抽调出两万人马,分别从五位提督里挑出两人来统领,他们将率军进行攻防战。地点在离丰台大营六十里外的两座城池,这是以前京师卫所的旧军营,两座军营相隔七十里,两军就此负责攻守以攻占军营者为胜!”

孙承宗边听边点头道:“皇上的想法不错,不过都是自己的人马演习中出现大规模杀伤这样不太好了。”

“这点朕也想好了,就跟当年卫所改制的时候想的办法一样,这两万人马会在胸口绣上特别的标志物,只要标志物被夺下就代表士兵被杀死了。死的士兵将不允许参战,否则发现军法处置。爱卿认为朕的想法如何?!”

“皇上既然已经有了妥当的办法,老臣无不赞同!”

得到孙承宗的支持我心里也很高兴,一拍案台对他道:“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爱卿先去准备训练事宜,朕一个月后将用演习来检验训练的成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