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明-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世纪,欧洲做出六分仪可以航海。但是六分仪只能测纬度,要测经度除了基线外,需要高精度的定时器。所谓的经线仪,实际上就是高精密度的航海钟。只要在摇晃的船上,能够稳定的计时,在长时间内误差在一定范围以内。

如此就可以计算出精确度可以被接受的经度。

而使用钟表在海上判定经度这种方法,最早在1530年提出,1637年伽利略曾说把吊摆运用到有轮组的钟上,协助航海人判定经度。1660年,惠根斯依同样原理,完成两口航海钟,但是误差太大。

英国国会于1714年通过“经度法案”,要赏奖给发明实际测定经度方法的人。标准及奖金如下:能准到二分之一度者,奖金2万英镑;三分之二者1万5千英镑;一度者1万英镑。2万英镑在当时是个大数目,所以又称为“国王的赎金”。

经度法案要求要有多准呢?15度相当于1小时,所以1度,赤道上距离111公里,相当于4分钟,半度相当于2分钟。当时从英国到美洲大概要6个星期,所以一天之快慢不能超过3秒钟,否则累积起来就会超过2分钟──其实这是赤道上的要求,若在纬度30度,则要打7折,成为2秒钟;纬度愈高,要求愈严。

1714年,英国设置的“经度委员会”,曾找来牛顿咨询,牛顿答道:“这样的定时器至今犹未问世。”

1720年代左右,英国经度委员会悬赏2万镑,征求“能够在6星期航程结束时判定船舶所在经度的仪器,误差不得超过30海里”。

当时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以一人之力单打独斗,投入航海钟设计,花了40年时间,在试验过好几个原型后,终于达到经度委员会所订的标准。1761年,他设计的“经线仪四号”被放置在皇家海军兵舰“德普特福号”上,离开英国,驶向牙买加。哈里森的儿子威廉随船cāo作经纬仪。航行9天后,威廉根据经线仪计算的经度,向舰长报告:第二天早晨他们肯定会看到马德拉群岛(。舰长以5:1的赌注跟威廉打赌,他们不会看到这座群岛。结果威廉赢了。两个月后,“德普特福号”抵达牙买加;哈里森设计的定时器误差仅仅5秒钟。哈里森经线仪的精确度,超越了经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然后,由于英国官僚体制从中作梗,直到他逝世前3年,也就是1773年,哈里森才领到2 万镑奖金。当然,直到奖金拿到手后,他才将经线仪的设计诀窍公诸于世。直到1770年代,哈里森经线仪才开始大量上市。

而这个经线仪,是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以他自己与他儿子的人力与财力,单打独斗,花了近40年的时间,把最终成果做了出来。不是什么技术积累,而是依靠他的天才。但在那些天文学家的挑剔阻挠之下,直到接近生命的尾声,才于1773年得到应有的承认。

另一个例子在18世纪。就是号称近代“化工先祖”的吕布兰制碱法的发明。

最早的碱是所谓的植物碱,由草木灰制成,产量少,价格高。由于1756~1763年英法的七年战争,当时依赖于西班牙植物碱的来源断绝。法国十分缺纯碱﹐因此18世纪的世界最高科学研究机构,法国皇家科学院开始对新的制碱法进行研究。他们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研究方式:悬赏。

法国皇家科学院于1775年开始悬赏征求制碱的方法﹐他们拿出1200法郎的“巨金”悬赏,征求可供实用的制碱方法。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发展

就是号称近代“化工先祖”的吕布兰制碱法的发明。

最早的碱是所谓的植物碱,由草木灰制成,产量少,价格高。由于1756~1763年英法的七年战争,当时依赖于西班牙植物碱的来源断绝。法国十分缺纯碱﹐因此18世纪的世界最高科学研究机构,法国皇家科学院开始对新的制碱法进行研究。他们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研究方式:悬赏。

法国皇家科学院于1775年开始悬赏征求制碱的方法﹐他们拿出1200法郎的“巨金”悬赏,征求可供实用的制碱方法。吕奥尔良公爵的私人外科医生吕布兰发明了以食盐和硫酸为原料的制碱方法,并在1791年获得专利。因他是奥尔良公爵的医生﹐公爵拨款20万利弗﹐在巴黎附近圣但尼建厂。1793年公爵被法国革命党人送上断头台﹐工厂被没收﹐制碱方法也被公开。但法国革命zhèng 府因急需碱﹐仍将工厂拨归吕布兰经营﹐由于缺乏资金等困难﹐工厂未继续生产。他晚年穷困潦倒﹐以致沦入救济院中﹐终于在1806年1月16日于救济院自杀身亡。

也就是说,19世纪,甚至可以说20世纪以前,“发明”是一种私人行为。即使是当时科学理念最先进欧洲zhèng 府,乃至于科学组织如法国皇家科学院,他们对技术研发的最佳方法就是悬赏。各个科学家则靠着自己的积蓄苦苦打拼研究。

而到了19世纪中末。开始有成功的发明家,以几项发明累积的财力。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小队,并进行后续的研发。如诺贝尔。爱迪生等,都是这样的人。但这说到底依然属于“私人发明”,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财力进行,而且必须要获利,才能进行新的研究发明。直到20世纪以后,zhèng 府组织才采用另一种方式:建立一个项目。将几个或者十几个相关的科学家或者工匠集中起来,给予一个额度的资金,指定研究目标,要他们拿出成果来。而这种方法显然更有效率。

所以说。在20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国都有伟大的大发明家,20世纪中期以后就没有了,只有各大实验室、各研发小组团队。发明研究变成一种团队工作,新技术发明速度提升了成百上千倍。



这原因很简单。纺织机、蒸汽机、火枪乃至于大炮,都是很简单的东西。所谓“技术瓶颈”、完全不存在。

这一办法被丁云毅完全的套用了,而他也坚定的相信,很快一项项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就快要在自己的福建诞生了。。。。。。

“福建科学院”是专门用来科学研究的地方,而“福建矿业公司”的成立则让丁云毅把目光盯在在福建矿藏的开发之上。

设立在明溪的矿业公司,被丁云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明溪有着大量丰富矿藏,有煤、铁、铝、锡、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等。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境内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闽江水系,年径流量极大了。为利用水力资源支持矿藏的开发提供了极好的帮助。

矿藏,意味着什么丁云毅再清楚不过了。当然,仅仅依靠福建的矿藏是不够的,这个时候的丁云毅,开始把目光盯在了之前在台湾便有过的设想上:

进军海南!

但是这个想法暂时被丁云毅压制在了心中。。。。。。现在还不到时候,还需要再耐心的等待上一段时间才可以真正实行这一计划。。。。。。

如果说工厂、科学院、矿业公司等等这些新鲜事物的诞生,是让丁云毅建设一个全新福建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么“大明军官学院”的落成,则是让丁云毅建设一支新式军队的构思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不可否认,虎贲卫拥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将其称为大明第一精锐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但和丁云毅构思里的军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丁云毅的构思里,他需要的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

而真正的近代军队,其核心在于普及教育与士官团队。近代军队不是以什么思想为核心,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士兵与士官团为核心,如此才能有足够的组织力。

这个组织代表了部队的坚韧性。

以目前大明或者满清的军队来说,主将死亡即崩溃,伤亡达到很小比例即崩溃。而在泰西诸国中的宗教军队,同样是狂热的,也可以达到即便主将死亡,即便有巨大伤亡之后仍然坚持继续进攻。

是有效进攻,不是坚持进攻,两者有巨大差别。

在大明的军队里,真正的军人只有职业化的军人,在泰西就是骑士、贵族,在中国就是世袭军户将门,在日本就是武士之类的。

而主要构成军队主体的则是农奴、佃农、农民等。

这样的完全依赖主将,顶多依赖各级军官。如果主将或中低级军官伤亡,则部队很容易崩溃。所谓伤亡很小比例即崩溃,其实真正的是军官伤亡到一定比例就会失去组织,进而崩溃。

但是近代军队,则是经由普及教育,乃至于后续的士官教育带来的军士兵来组成。

军士官教育也就罢了。实际上普及义务教育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预备士官教育。纪律与队列这些基本组织观念。不是在军官学校或者士官学校才养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