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没听错,就是焦仲卿。
    作为一名文科生,当年高考语文125分的文艺小青年陈静姝,第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说另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孔雀东南飞》。
    …………………………
    陈静姝现名焦淑清。
    古人序齿大多是以伯仲叔季而论,焦家三娘是女子,不在序齿之列,因为其深的爹爹宠爱,又有算子批命五行缺水,是以取名淑清。
    凭借前两次任务累积的经验,焦淑清大概也能猜到本次任务和孔雀东南飞的典故有关,不禁叹了口气:再这么下去,古典名着都要被自己毁完了,罪过罪过。
    可是为了早日回现实,也为了得到大神的奖励,就算是毁了四十部,也得下手,更何况,大神说了,只有四世——这么说来这是倒数第二世,就快结束了。
    醒来理顺了家人关系的焦淑清,发现那个命中注定做自己二嫂的刘兰芝还没嫁过来呢,二哥还是单身,今年自己才六岁!
    起身后的焦淑清换好衣服、出门去打水洗漱。
    三月的庐江府还带着微微的寒意,焦淑清出门后就缩了缩脖子。
    大嫂小何氏是娘亲的堂侄女,是个好强、机灵、又嘴甜的,正在喂鸡,看到小姑起来,就说:“淑娘起身了?你大哥已经早起挑水回来了。快去洗漱吧,娘在灶下哩。”
    淑清很不习惯地抬头看人,和大嫂打了招呼,取了柳条枝刷了牙,又用冷水洗了把脸,顿时就清醒过来了。
    朝食是汤饼,类似今天的片儿川,不过是死面揉的,焦母用手撕开。
    淑清见过焦母、大哥大嫂和二哥之后,发现大神没有给任务提示,看来,目标人物是未来二嫂刘兰芝。
    好吧。目标人物还没出现,自己就先不瞎操心了。
    淑清放宽了心,先尝一尝汉代的美食吧。
    说实话其实汤饼怎么吃也就是那个味儿,不过稍稍淡了一点,看来焦家的人口味较轻。
    用过朝食,大嫂小何氏去刷碗。
    大哥下田耕作。
    二哥因自小聪明,爱读书,深得爹娘喜爱,在焦老爹故去之前,把他举荐上了自己任职的庐江府吏,现在是“在职公务员”一名。
    淑清因为年岁还小,被焦母和小何氏哄着打络子。
    …………………………
    就淑清观察得出的结论:焦家虽不贫寒,但也不富裕,虽然有二哥在庐江府做个小吏,每年有秩一百石,但是且不说这几年朝堂上下风云变幻,一百石基本上是没有足额发放的;再有就是发的大多是陈粮碎米,掺着的谷糠、石子儿就更别说了;算上每年还要交的赋税,焦家只能称作小富之家。
    淑清已经很满意了,自从弄清楚建安年号到底是什么时间段之后,觉得投身在小富之家也是大神手下留情了。
    建安一朝多的是风流名士,淑清从前在现代就知道有啥“建安七子”,当然,除了孔融,别的六子是谁淑清已经是背不出来了——建安七子有个前提:除曹操父子三人之外的优秀作者!
    说到这儿,也就明了了,那句歌词里有唱到:
    “东汉末年分三国……”
    那些周瑜黄盖关张赵云的,淑清虽然好奇,却不会想要无脑地去围观,和历史名人扯上关系的感觉都是说不清的怪异。自己还是做好小户女儿家的本分吧。
    淑清已经编了整整三天的络子。
    这份定性倒是让焦母惊奇了一下:淑娘从前可是坐不住这么久的,现下居然能安分三天。
    小何氏也好奇小姑每天编的是什么:其实是生怕小姑糟蹋了太多的红绳——要她说,婆母就是太宠爱两个小的了,自己夫君最年长,却是家里最辛苦的,二弟顶了家翁的差事,田间活计就都落在自己夫君身上,真是偏心眼到家了。
    结果小何氏一张望,却是惊掉了眼珠子,小姑哪里是在糟蹋线绳,满满一针线篮子,都是编的整齐新巧的络子。
    “娘,淑娘的络子打得可真不错。”小何氏对着婆母夸到。
    焦母闻言过来看了一看,女儿打的虽不是特别繁复的络子,却胜在新奇,便也摸了摸淑清的脑袋:“我们家淑娘真厉害。”
    淑清假装有些羞涩道:“娘,真的好看吗?”
    “好看,好看,送去铺子寄售了,指定能换好些钱。”小何氏忙不迭说道。
    焦母瞪了一眼抢话头的大儿媳:“淑娘真乖,别听你大嫂瞎说,家里哪能到那光景,要你去打络子换钱。”
    看来焦母不只是有些偏心,还有些自持身份的意思。
    小何氏在焦母看不见的地方撇了撇嘴:小姑编了这么多,不拿去换钱,自家人佩戴,几年都戴不完。
    淑清编络子就是打着换钱的主意,蚊子再小,腿上也是肉,自己的手艺虽然一般,但是好歹新奇的花式还有很多,虽然每一款很快都会被破解,但是隔一阵子编一个新款,也能坚持好久。
    “娘亲,络子能换钱?淑娘想吃饴糖,淑娘编的络子拿去换饴糖吧。”其实说想吃糖只是借口,虽然糖也算是奢侈品了,但是买几块小姑娘甜甜嘴,也不需要几个钱。
    小何氏一听就很开心,见婆母也不反对了,就拿起小姑编好的络子细细看了一遍:“娘,这络子不难,看一看我也能打出来,不若我们再凑一些,一齐拿去县里。”
    焦母有些犹豫:“这能行吗?”
    说到这些算计,小何氏心里是透亮:“咱们县城的绣坊有四家,大不了都去跑一跑。娘,这络子可就是头一回新鲜,等人都琢磨过来了,就不稀罕啦。”
    “行,就把剩下的线绳都打了吧。”焦母终下定了心思,反正就算不成也没几个钱,络子也可以送人。
    …………………………
    果然如同小何氏所料,百来个络子很轻易就就找好了下家,在小何氏巧舌如簧之下,焦家人没有把络子寄售,而是全部卖给了绣坊。
    当然那掌柜的也不是傻的,压了压价格,又说下次有新花样也可以拿来,价钱好商量。
    至于这百十个络子,拆了两个之后,绣娘们就摸熟了怎么结绳。
    得了三百钱,焦母记着淑娘想要吃饴糖,就去称了几块。
    跟着焦母和小何氏出门的淑清表现出完全符合她年龄的好奇神色,毕竟上一回上街还是五六年前,作为红鸾的时候。
    再说了,东汉的县城和唐朝的又有不同的风貌了。
    淑清在焦母称饴糖的时候又说自己不想吃了,让焦母别买。
    小何氏是巴不得小姑别吃这精贵玩意儿。
    焦母就少称了几块:“买着备着,万一淑娘又想吃了呢?”
    买完饴糖后,焦母又说家里的盐巴不够了,得去添点。
    直到去了盐铺子,淑清才知道,不是焦家人口味清淡,而是,盐它也是奢侈品啊!具体的价格换算淑清是不太清楚,单看焦母一脸肉疼地从兜里掏出一大把铜钱,才换了一小包黄黄黑黑的盐巴,淑清就知道这盐巴是非常之贵!

  ☆、第二章

添置好饴糖、盐巴,焦母又带着小何氏和淑清去菜市买肉;淑清这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谁说古人不知道吃下水的?
    谁说古人不知道买筒骨的?
    穷人馋肉,总是会买点心肝肚肺的回去打打牙祭,也会买骨头回去熬汤。
    谁说古人不会做下水的?
    他们几乎人人都知道生姜可以祛腥味。
    所以说,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大吃货帝国的美食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焦母就买了一块板油、一块五花肉,硬是让卖肉的搭了一根大棒骨。
    回家之后,焦母亲自把大块的肥肉切成小丁,熬出猪油,小心地舀进坛子里,又用锅里剩下的那一丁点油花做了一锅的汤饼,撒了冬葵和姜丝。
    哺食是汤饼和四分之一份的猪油渣——没错,焦母把猪油渣分成四份,两份给两边的邻居送去了,一份留着明天吃,剩下的一份才是今晚的。
    淑清几辈子加起来也没吃过猪油渣。
    本来应该是觉得很油腻、又不健康的东西,看着两个哥哥和大嫂吃的津津有味,淑清犹犹豫豫地伸出筷子。
    焦母给女儿巴拉了一筷子到碗里:“淑娘你最爱吃这个了,今天娘特意多搁了一些盐。快趁热吃。”
    淑清拗不过焦母的好意,终于尝了一口。
    唔,肥油被熬的干干的,油渣完全没有想象中的腻味,咬着松松脆脆的,带着喷香的猪油特有的味道。
    淑清发现自己吃了一口之后,嘴里主动分泌出了许多的口水。
    便安慰自己:这年代得三高的百姓应该是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