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只关心了钞票能不能足额换金子,从来就没想过金银换钞票还得加火耗,亚伯拉罕一阵头晕。

不怕,把金条子给三佛齐商人,反正他们那儿是按金子结算,断断不要纸钞的。

“噢,亲爱的亚老爷,我想问问您,咱们谈好的价格,是用金钞结算吧?”正巧,三佛齐商人刚踏进店门,就瞧见了亚伯拉罕。

“这、不至于吧?你们三佛齐,用黄金不是好好的?”

“对不起,我要金钞,因为我必须用金钞从王夫人的布厂购买棉布。”三佛齐商人耸耸肩,摊着手说:“要么您给我金钞,要么您把价格提升百分之五,以抵偿财税部征收的火耗。”

亚伯拉罕这次,是真的晕倒了。

第273章 山村亲家

大宋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发行者,也最早认识到准备金和货币回笼的作用,比如孝宗皇帝就规定,朝廷从民间征收税赋,允许百姓以一半的纸币冲抵……当然另一半要铜钱或金银。

可古人旧有的思维,毕竟少了七百多年的经验,他们还停留在“纸币不值钱,金银值钱,因此要强迫老百姓用纸币”的层面上。自己发行的纸币,却不能和铜钱金银自由兑换,人为的造成了劣币和良币之间的鸿沟,这样的货币,从一出生就必然开始贬值。

楚风来了个逆向思维,试想后世去餐馆吃饭,你结帐的时候付等价的黄金和纸币,人家会选择纸币还是黄金?恐怕除了一国经济全面崩溃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收下纸币。

为什么?明明一张纸分文不值,明明黄金自身就有巨大的价值,为什么人们不要黄金要纸币?

经济学家或许会用一千种专业术语,得出一百种理论,但楚风不明白太多的经济理论,他只能认为:现代社会,金银需要鉴定成色、精确称量,导致交易过程复杂,反而是纸币,面额一目了然,真伪鉴别也比黄金容易,那么它就能比黄金更为通行。

一个社会里,哪种货币能方便快捷足额的买到东西,它就是良币,反之,就是劣币。

那好啊,首先规定财税部征收商税和所有的皇家产业买卖货物,都必须且只能收金钞。并由和皇家联系紧密地各大商家跟进,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强制命令,但各小商户要交税、要和大商家生意往来获取原料卖出产品,就得从普通顾客手里接受钞票而拒绝金银,这就保证钞票的流通,比金银更加方便。则金银在流通性上,就成了劣币。

第二条更狠。钞票足额换金银,金银换钞票则扣减百分之五的火耗,无形中,钞票在币值上,就比金银高出一截。人们会自觉的接受纸币,而拒绝金银。

推行纸币,以金山银海的眩目表演完美收官。这个空前绝后的奇迹,不仅成为大汉金钞的超级信誉保证,还成为了汉国国家凝聚力地源泉之一,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内库有了存余地金银,就会调拨一部分来这儿,让银海越变越大,让金山越来越高。

“到琉球不看金山。等于白来”这句话在大汉的辖区,在南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流传。楚风下令拆掉了小跨院的围墙,一百名武装警察,分班昼夜守护。人们能走到金山前两米,近距离的观察这桩属于全民的宝贵财富。

“这是大汉皇帝,送给全体公民的礼物。”金山银海的介绍牌上如是说。

货币问题地解决,让大汉的经济进一步腾飞,仅仅两个月后,辽东和占城的市面上就出现了大汉金钞,然后是倭国、三佛齐、细兰、天竺……就和当年的大宋制钱,走得同样远,甚至更远。

闽西,泉州内陆的乡下。一片春耕前的忙忙碌碌。农民们准备着各式的农具,幸好。今年有了大汉售卖的铁犁、铁铧,耕作比以往轻松多了,蒙皇上开恩,不收农税不服徭役,可依然要汗珠摔八瓣地辛勤一年,再把绝大多数的收成交了租子,留下的粮食,能混个肚儿圆,就算谢天谢地了。

于小四鼻子抽吸了两下,乡下的空气,依然没有什么改变,清新自然沁人心脾,可总觉得这里比起热闹的琉球,少了点什么。一阵山风吹来,他紧了紧制式的呢绒黑大衣,昂首挺胸地向记忆中的山村进发,辛勤劳作的农夫,漠然的看他一眼,就低下头继续手上的农活,只有小孩子们,好奇却又敬畏的远远看个不休。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切都还是灰黄的颜色,就像那乡间土路的色彩,轰轰烈烈的币制改革,琉球的金山银海,似乎和这片土地,没有什么联系。

“去年地租子,还没还完,今年还想种我地田?没门!”

一阵狂吼伴随着凶恶的狗叫,吸引了于小四地注意力,那是山腰的一座茅屋,比起记忆中的形象,明显又破败了几分。

“求老爷行行好吧,咱们不种地,那还不饿死啊?只要秋天收割了,欠老爷的租子,咱家连本带利还上。”

这声音让于小四心尖尖一颤,姜婶的话音里,比往年带着更多的苍凉,最近的两三年间,他们家恐怕过得不那么轻松吧?

加快脚步,抄小路登上了山腰,就看见篱笆围着的小院子里,站着几个敞胸露怀的家伙,手上拿着绳索、箩筐和扁担,一个箩筐里,还装着浅浅的小半筐稻谷。

姜叔扑在筐子上,咬紧牙关忍受着拳打脚踢,死死的护住稻谷,姜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这是咱家的种粮,过年都没舍得吃,你们拿走了,今春咱们拿什么下种啊!求求毛老爷,发发慈悲吧……再说,您的田地,总要有咱们这些苦哈哈来种啊。”

“哼哼,”那毛老爷冷笑两声,鼻孔冲着人说:“三条腿的蛤蟆少见,两条腿的人满街都是!你们欠了租子没还,还想种我的田?告诉你,从北边逃难来的人海了去,你不种,有人种!”

一个打手模样的家伙,贼眉鼠眼的笑道:“姜婶,你求,是没有用的,我给你指条明路,只要你家丫头出来求求毛老爷,别说这点租谷,就是再帖你百十斤,也未尝不可啊!”

毛老爷轻轻捋着三绺胡须,心头暗自得意,姜家的妞儿,水灵灵的赛过花骨朵,今天不把她弄到手,心里能活活痒死!

一行人正在得意处,不防从门外呼的冲进一团黑影,电光火石间劈里啪啦几声响,毛老爷和那贼眉鼠眼就倒地上,哼哼着爬不起来。

狗腿子们吓了一大跳,定睛细看竟然是位汉军士兵,有认得军衔的人,从他肩头的一朵铜花认出:这是位中士。

“叔、婶儿,起来,别求他们!”

来人把姜家夫妻从地上扶起来,两口子傻愣愣的瞧了半天,这才认出来:“你、你是小四,小四姑爷!”

原来,于老根当年和姜家亲戚往来,两边早早的订下了娃娃亲,于小四和姜家女儿姜翠翠,正是对青梅竹马!

十二岁那年,毛老爷收了于家的地,于老根只好带着全家人,从离海一百八十多里的内陆老山,迁到海边村子,边在人家船上去打渔糊口,边寻摸田地,刚种了三五年地,遇到琉球来船接人,这才举家搬到琉球。

于小四参军,分到佐渡岛,后来又随着一营到了辽东,这开春了,累积的假期有了三个月,就请了假回琉球,老爷子还是那么硬朗,一见面先拿鞋底子揍了儿子几下,第五天上就打发他回老家看看,最重要的,还是来寻姜家。

“咱们好过了,不能忘了当年的穷朋友,小四瓜蛋,你娃就算当了团长师长,也不能赖掉翠翠的婚事!”

小四心说我从来就没忘了翠翠啊,这就坐上船到泉州,走了整整三天的路,这才回了出生的小山村。

他没有想到,毛老爷还是这么嚣张,而姜家,比自己家离开的时候,更加没落、穷困了。

“小四,小四你这是干啥了,咋穿成这个样儿?”姜家夫妇这才反应过来,姜婶退开两三步,惊讶的看着小四,和当年拖着鼻涕的小猴子相比,壮了、高了、长大成人了,身上的衣服,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看上去非常华贵,姜婶不好意思的发现,小四的黑色衣服上,被自己摸了一手的灰,分外显眼。

“小子,当个大头兵就了不起?今天是他欠了租子,你就告到天边,也是我有理!”毛老爷从地上爬起来,却有些儿色厉内荏,最近,镇上来了个镇长,设了三个警察,又有个什么巡回法庭,每月到镇上接案子现场审判。

从古到今官儿都在县城里开衙门,巡检司也只设在关卡要道,镇上乡里全靠几个乡绅地保维持,毛老爷成为山村一霸,全凭着山高皇帝远,毕竟他这样的小虾米,还没资格和城里的大人先生们论交情。

现在突然派了官儿到镇上,这让毛老爷惴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