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部尚书,最主要的职能就主管朝廷中地礼仪、祭祀、宴餐和贡举。要一位熟悉宫庭礼制、出身显赫的人来担任比较合适。韦执宜的家族曾出过十四名宰相,他本人也是学富五车名声在外,是长安很有名气的才子仕人。让他来出任这个文化与教育部长。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工部的人选就更好敲定了。贾耽与李吉甫都精通于地理学。贾耽年近五旬,出身仕族名声显赫,其为人品行和才华颇受朝臣的敬重。由他来出任工部尚书,想必也不会有太多人持有异议。年仅三十岁的李吉甫出任工部侍郎担任他地副手,也有利于学习和培养人才。

户部尚书的人选。曾一度在好几个人选中来回徘徊了一阵。后来,李勉出面给李世民举荐了一个人…………王锷。此人在大唐的各个地方出任过不同大小的官职。但无论到哪里,都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极善理财。由他来执掌大唐的国库,为大唐地经济出谋划策精打细算。想来也是十分合适的。李勉提出这个意见后,众人皆无异议。而且李世民相信李勉,是他举荐的人才。定当不会出错。于是,一纸文书让正在担任鸿胪寺少卿的王锷,平步青云做到了户部尚书,成了大唐的管家。

至此,三省六部地主要人选,全部敲定。一个新的政治班子,出现在了李世民的身边。从整体框架上看,有孔巢父这种名传天下地鸿儒。也有李勉这样人皆仰望的泰斗。有武元衡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有贾耽这样的老而持重之辈。有敢作敢为直言不讳的陆贽与薛存诚,也有积极创新追求突破的王丕和王叔文。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王锷,也有出身显示的望族名仕韦执宜。各色人等,各个阶层地人才。搭配得十分合理。

一个暂新朝廷,即将登上大唐的政治舞台。以这些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为主。搭配了一些原有的职官仕人,这个新的三省六部,给人耳目一新地感觉。没有人再怀疑这批人只是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散官。其中,左谏议大夫陆贽、兵部尚书李晟,还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令李勉和尚书左仆射马燧一起,出任宰相。明眼人一看就清楚,四个宰相当中,李晟与马燧都不在朝中。李勉年岁已高,也不会处理什么重大事宜。也就是说,曾经一举霸占大唐所有权力地宰相,职权已经被分化了,被三省六部的人所代替。权力分化,各司其责相互监督,这就是李世民想要建立的一个新的朝廷秩序。

其实,他也并不是认为宰相不重要。只是自己在朝中的日子尚短,无法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宰相班底出来。现如今,除了陆贽和李勉,的确是没有太合适的人选。也许孔巢父的名望够,可他的满腹才学未必就能独当一面济国安邦,也就只能出任一个高级幕僚;武元衡、薛存诚的能力足够,可他们还年轻,资历和名望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大唐的朝堂之上,出现了大唐数十年来最这罕见的一幕………居然只有两名宰相。其中一位,还是老迈不堪的李勉。实际上,只剩了陆贽一名宰相。

这一局面,让九成以上的官员很不适应。只不过李世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妥。实际上,只要三省六部正常的运转了起来,这些办事得力的三省六部官员们,随时可以进到弘文馆里,坐一坐那几把天下人都望眼欲穿的宰相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在李世民看来更多的只是一个称谓。谁将来有资格担任宰相,谁就算不是宰相,但却在现在做出了宰相应有的贡献,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

现在,对李世民和三省六部的官员们的考验,已经正式开始了。

第三卷 九鼎

第304章 万象更新

这一天清晨,李世民如同往日一样,驾车出了东宫前去上朝。可是今天,心情却是格外的不同。像这样上朝,不管是前世作为皇帝,还是今生作为王爷、监国太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是这一回,他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甚至还有一点激动和不安。

因为今天,就是浴血重生之后的大唐新朝廷,正式开始运转的第一天。朝堂上所站立的,就是自己亲手组建的一个新班底。这个新朝廷,究竟会焕发出怎样的气象;这些人,究竟能不能称职,是李世民心中想得最多的问题。

旭日东升,朝霞万丈。巍然屹立的皇城,披上了万道金光。太极殿的龙尾道上,也铺上的新的红地毯,一尘不染的白玉石过道,仿佛也变得更加光鲜夺目。奇书com两排威武雄壮的飞龙骑甲兵,站立在龙尾道旁布成了仪仗队列。晨风吹拂,旗帜飞扬。一股庄重而又雄浑的气息,隐然凸现。

李世民沿着龙尾道一级级的往前走,身后跟着文武百官,排成了两个队列跟在后方。

虽然还只是监国太子,可是现在,他离皇帝也就只是一个仪式的区别。看着这个自己亲手组建的新朝廷,李世民虽然感觉压力沉重还有些担忧,但更多的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信心十足。

钟鼓楼的巨鼓敲响,整座皇城也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生气勃发。

李世民沿着腥红地毯走到了金銮殿前,蓦然转身。文武百官齐齐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圣安!诸位请起!”李世民伸出双手,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左边,是以李怀光、浑为首的一手批武将;右边,则是李勉、孔巢父为首的文官。武元衡、薛存诚这样陌生的面孔,也身着红袍头一次的出现在了朝堂的班列之中。看得出,他们的眼神中也有几许地兴奋神采。

李世民放眼环视了朝中一眼。开腔朗朗道:“诸位,三省六部组建伊始,万象更新充满生机和希望。希望大家恪尽职守,为重振大唐声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李世民马上就切入了正题:“三省六部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架,但人员配备。还不是十分的齐整。所以,今后请诸位不遗余力的为朝廷举荐人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论出身贵贱与身份来历,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朝廷一定会予以重用。与此同时。但凡举荐人才得力地大臣,朝廷也会予以重赏。与此同时,科举也要加以重视,不能让人才流失。武元衡,韦执宜。你们二人分任吏部和礼部尚书,科举的事情,要多费点心。今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那些考取了进士与进士及第的人,其中肯定有很多到长安的豪门仕绅那里投取行卷,希望得到他们地举荐步入仕途。可是现在他们自己都烟消云散了,那些进士们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我打算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一次科举选拔。你们两个人,要负起责来。”

武元衡与韦执宜二人出了班列,拱手应诺。

李世民顿了一顿。说道:“今后,但凡进士与进士及第,朝廷要予以更高的重视。常常有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在长安没有门第可以投靠,而最终名落孙山被埋没了。因此。礼部今后但凡收到仕人投来的公卷,一定要予以重视。因为往往投公卷地人。是没有门第附荫的,不要埋没了他们。”

韦执宜再次领命。

唐时的科举,就是这样地。本来考取进士或进士及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就代表你可以安然踏入仕途。经过了礼部主持的登科考试之后,还有一道坎叫做选试。而这个选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面试,由吏部主持。因此,这其中的客观因素就比较多了。如果有名仕达官的强力推荐,自然是容易引起注意也容易通过一点;如果出身寒微,那就要靠真正的才学和实力来打拼。如果这一关过不了,最多只能到达官贵人的府上去当个幕僚,再辛苦地经营自己的仕途。这些年来,大唐的各项制度不断腐化,仕绅豪门都在极力推荐自己的心腹门人然后方便自己拉帮结派。因此,大唐的官员素质也开始变得良莠不齐。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在整饬了长安地豪门仕绅以后,又对吏部和科举如此重视的原因。他就是想从根源上把好人才这个关口,最大程度地保证朝廷所吸纳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正说到这事的时候,谏议大夫陆贽站了出来:“太子殿下,臣有话讲。”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心想你终于要献上第一条劝谏了么?

“讲。”

陆贽朗朗说道:“臣以为,殿下刚刚所说的要在一个月后重新举行科举选拔,不太妥当。”

李世民眉头微皱:“理由呢?”

陆贽说道:“历来,科举的吏部选试,都在春季进行,故也称春闱。这是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