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花问柳-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握住了整个皇宫大内,一旦有什么变故生出,只怕朱长文这位天子同样会死无葬身之地。

回到迎宾馆中,我立即就让曹福安派出得力地厂卫监视定远侯一家的情况,同时又写了两份密信让人送到燕京去,一份给父王,一份给师父,让他们对应天的事儿都大致有个底儿。

这夜算是勉强过去。第二日一早,我就收到了宫里传来的皇储的旨意,说是要让几位重要的大臣和我们六位王爷、世子一起。商议皇祖父和皇祖母的安葬事宜,以及日后的新皇登基大典一事,那住持的人正是定远侯王弼。

我不动声色陪同一众堂兄以及两位王叔来到宫中,那几位大臣早就已经等候多时了。在众人之中,除了定远侯王弼之外,还有三位外姓王爷、胡惟用、宋濂和李孝儒,算得上是朝廷内要紧的几人都到了,同时我地一众亲家长辈也到了一半。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定远侯王弼,他传说中乃是骁勇善战的双刀大将,今日看见他,我也觉得他的相貌果然有些气势逼人,整个人就真的像是一把出了鞘的宝刀,让人能够一眼就察觉到他的精焊强练之气。不过让我有些反感的是,他长着一对三角眼睛,整个人一看就像是唱戏的奸臣一样。

照理说,三位王姓王爷的地位更高,这一次商议事宜该有他们中的一人来主持才对,不过因为王弼的女儿是朱长文的正妃,因此无形中王弼已经成了半个当朝太师,这一次的会议由他来住持也就无可厚非了。

“诸位王爷、世子、还有几位大人,皇上驾崩,按我所想,我们应该尽快商量好安葬皇上、皇后的事宜,然后操办新皇的登基大典!”客套完后,王弼直接就进入主题了,他老气横秋的模样,看来是已经俨然以太师自居了。

如果说到礼法,只怕没有人比宋濂更是在行,他一听王弼的这第一句话儿,就已经不乐意了,说道:“虽说新皇登基极是要紧,不能守那三年之孝的大礼,只是前朝前代的贤君圣人们,至少也要守教满了七七四十九天之数,这才能够举行登基大典的。定远侯爷的话儿未免有失礼数,对皇上皇后大大不敬了。”

定远侯大概也知道宋濂的直性子,听完他的话儿,又道:“宋太傅,要知这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等个四十九天的话,那这满朝的政事由谁来料理?孝道的确不能不守,不过这法子倒可以相权,皇上最希望的就是皇太孙能够早日登基,让天下安泰,所以我说早些为新皇举行登基大典,也算是对皇上尽孝了。”

“如今天下安定,四海承平,皇太孙即例迟些登基,也并没有什么大碍,若是真的不顾礼数提早登基,只怕日后会惹来青史讪笑,还请定远侯爷慎之啊!”宋濂向来就是这个拗脾气,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儿,不管什么人拉他,也休想他掉头转走。从前皇祖父就不止一次为了他的这份倔犟既是敬服,又是恼恨。

定远侯看来还是第一次领教宋濂的倔拗,脸色一变下顿时也没有说话儿,只是用那双三角眼瞪着宋濂,其中很有一丝阴森之意。

我左右看了看,只见那三位外姓王涵养倒是好得很,这时候都安然自得的坐在椅子上,神情木然,也不知道他们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好像此间的事儿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又看了看另一边的几位世子,他们更是带些瞧热闹的神情看着宋濂和王弼,完全就没有说话儿的意思。

剩下的胡惟用和李孝儒两人,那胡惟用向来胆小怕事,这种时候真是缄口如瓶,生怕发出了一点儿声音,李孝儒大概是看见自己老师把场面弄得过于僵了,连忙上前打圆场道:“定远侯的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话儿虽然在理,只是凡事还须得按照礼法来办,不然日后皇太孙又怎么能以自身立正来治理天下呢?”

王弼显然非常的想让朱长文尽快登上王位,又道:“御使大人此言差矣,皇太孙这种时候就应该以下天为重才是正理,只有身登大宝,这才能名正言顺的执行政令,天下才能继续得保太平。如若不然,只怕会引人觊觎这天下九鼎,岂不是弄巧成拙?”

眼看宋濂就要出言争下去,只见李孝儒突然朝我望来一眼,然后说道:“这件事儿竟然难以抉择,倒不如先来听听王爷们的意见。”说时,他微微一顿,有意对我问道:“不如睿王殿下对此有何见解?”

说起来,因为我的身上有打皇鞭的缘故,隐隐之间,我的身份其实就如同是众藩之首样,李孝儒先来询问我的意见,倒也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我想不到这位一向方正的岳父大人,竟然能够耍得出这么好的一手太极拳,轻而易举就将事儿推到了我的身上,真是让我既感好气,又感好笑。不过不论怎么说,李孝儒和宋濂都算是我的缶父,在公在私,我都没有理由不站在他们这一边,因此略一思索,使道:“孤觉得宋大人和李大人所说有理。至于定远侯的话儿……嗯,虽然有欠思量,但其实也不能不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我既然若事上身,自然也不能够让身旁的众人幸免,于是使假意转了转身,朝着常遇春这个老古惑问道:“常老王爷,您觉得怎样呢?”

常遇春对我微微一笑,说道:“睿王殿下年轻有为,事情不但看得透彻,而且话儿也说得在理,真是让本王好生佩服啊!”说话的时候,他竟然给我玩起了避重就轻,话儿里面对我的问话也不置可否。

我想了一想,打蛇随棍上道:“既然常老王爷都说我的话儿在理,不知道徐老王爷和淋王爷又怎么看?”

徐达和沐英虽然没有常遇春那么没滕,但是也不愿多说什么,因此都说了一句让我来作主,就继续神族太虚去了。

“那好,既然几位老王爷都没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好了,先择好吉日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安葬,然后再安排皇太孙守孝四十九日后择日举行登基大典。”其实事情并没有什么好商议的,只是看起来王弼似乎想让朱长文早些登基,这才召集众人来探探口风,我这时候一口说定了,王弼自然也就没有话儿说了。

第五十六章 离京(2)

我不知道王弼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让朱长文登基,只是其中看来并不是为了能让他自己早日成为当朝太师那么简单,不过那让登基大典早日举行的事儿被我三两句话儿压下去之后,事情也变得简单非常,又说了一些安葬皇祖父和皇祖母的具体事宜,众人就这么散去了。

回到迎宾馆,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曹福安为我查探朱长文身边的几名得宠太监的究竟都是些什么人。经过之前的事儿,我心里面一直疑惑着王弼为什么这么着急的把朱长文推上皇位,愈发觉得在朱长文的身边实在需要安插上几个得力的人手才好。

“张得贵,今年二十八,是山西垣曲人士,十三岁入宫,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这人平日有什么嗜好吗?”听了曹福安的话儿,我不禁问了一句。

“这人平日极少出宫,京城的厂卫也没查着他有什么偏好,只是他为人机灵,又对皇太孙极是忠心,如今算得上是皇太孙身边最得宠的近侍太监了。”厂卫们看来办事极是仔细,那张得贵的事儿曹福安都知之甚详。

“没有什么偏好?”我心中一奇,倒是想不到朱长文身边还有这样的太监,看起来这人还真是“无欲则刚”,若想让他为我办事,那只怕是想都别想的了。略一思索,我又问道:“这人不行,再说下一个。”

“李海富,今年十八,是安徽凤阳人,他七岁入宫,至今已经有十一年了。”曹福安翻了一下手中的密报,又继续说了。

“这人可有什么嗜好?”我还是问着同样的话儿。

“李海富年纪岁轻,可却极是好赌。一个月总要到京城的各处赌坊赌上几回,身上赌债也多!”

“哦?”我微微一笑,鼓掌道:“这人适合,说说他的性子如何?”

“这人从前奴才也见过,活脱的一个小泼皮,只是寻常在主子面前啊,口甜舌滑。乖巧无比。倒也算得上是个妙人儿。”

“好,就选这人了!”我想了想后,继续道:“让人尽力拉拢这人。不管用什么手段,也得让他成为我们的人。”

曹福安应了命,就要出门去办我交代地事儿去了,我还未等他出门,想了一想后又道:“顺道查李海富家中还有什么人。嗯……也查查那张得贵家中还有什么人!”说话的时候,我心中突然泛起了一阵杀机。接着道:“若是那张得贵真的一点法子都没有,日后弄妥了李海富之后,就安排个好局把张得贵给做了。事情可要做得漂亮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