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看看还有什么事?”

“殿下!还有就是主要官员的指定和一些细节的职能设置,请殿下早日定夺。”萧隐最后补充说道。

“我知道了,官员的指定我再考虑考虑!细节的职能设置则就麻烦萧大人再费心了。三天后便是各州刺史、县令聚会的日子,要在大会上宣布的,之前谁也不准说出去,大家明白吗?”

李月见大家都点头答应,又转头对金陵刺史也是他的岳父赵显说道:“赵大人,接待刺史、县令的事宜就麻烦你多劳心了。”

赵显连忙回道:“殿下放心,一切早已办妥!”

金陵由于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破坏,再加上大量逃难而来的北方富户涌入,这几年变得更加繁华,人口也突破了五十万,但以秦淮河为界,东西贫富分居的格局倒没有大变,只是在西区靠近秦淮河一线形成了一大片有一定家产但无权势、地位的中等人家,大多为逃难而来,在数年的安史之乱后,北方来的富户有的爱上了这六朝风流之地,有的则在金陵有了一定的产业,再加上政治安定、民风淳厚,最后返回北方的也只有二、三成而已,大都在金陵定居了下来。

周莳是在三天前赶到金陵的,他虽然是一县之长,但因出身贫寒,俸禄微薄,虽支了二十贯公务费,来之前还悄悄的塞了十贯给娘子补贴家用,所以当他来金陵报到后,便领了五日的食宿补贴在秦淮河一带左觅右寻,好容易找到一家高升客栈,食宿便宜也十分干净,周莳便在这里安顿下来。这天傍晚,他从外面闲逛回来,随来的小童早准备了热水给他烫脚,就在周莳闭目享用之时,突然听见隔壁传来一阵吵嚷之声。

“周平,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哎!”

小童出去了片刻后回来禀报道:“老爷!隔壁好象也来了一个县令,掌柜正在赶客人让房呢!”

“哦!怎么这样不讲理,是哪里的县令?”

“好象是太仓那边的。”

“啊!难道是刘原?快拿鞋给我,我去看看!”

周莳拖着鞋跑到隔壁,只见原房客已经被换到别房,门边站着一男子,正是太仓县县令刘原,眼前他正指挥着两名随从放置行李,突然若有所感,他回头一看,正好和周莳打了个照面。

“你也住这?”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言罢,两人上前握住手皆哈哈大笑起来。

“我是昨日方到,刘兄怎么今日才来?”

“我其实十几天前就来了,只是今天才换个住处?”

“为何?来!来!来!先到我房里一叙。”

小童给周莳和刘原各上了一杯茶后便拉上门出去了。

“刘兄家境殷实,父亲又在朝中为官,为何也住到这等普通的客栈里来?”

“说来话长,周兄与我是旧时同窗,虽比我早两年中进士,但现在又在同州下为僚,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我就不瞒周兄了,也是我大意,我是年初方才知道我娘子竟曾是吴王妃的贴身丫鬟,也曾经服侍过当今太后,你说这等天大的事,我怎么今天才知道,是不是糊涂之极。”

“你确实糊涂,不过这和你住客栈有什么关系?”

刘原神秘地一笑说道:“我既然知道了这层关系,怎么不好好利用,所以我这次借来金陵之机,十几天前就陪着娘子来见旧主人了,娘子住在吴王府,我就在外间找了一上好的旅店,昨日我娘子来看我,偷偷告诉我,吴王不喜欢手下奢侈,所以我就换到这里来了?”

“好一个狡猾的家伙,不过为何你非要住隔壁?比它好的房间多的是啊!”周莳不舍的追问到。

刘原脸一红,连连摆手说道:“此事不好说!不好说!周兄就别问了。”

周莳见他不肯说,也只得罢了,正要端起茶杯,他猛然想到一事,便急急问道:“我曾听说太仓粮库中有一万石陈粮的头寸,不知现在还在否?”

“在是在!不知周兄想做什么?”

“是这样!我无锡县有近二万多流民现在已揭不开锅了,大家都以野菜为食,刘兄能不能把这些陈粮给我救救急?”

“唉!如果我能做主,我早就卖掉了,这一万石头寸,上面都有帐,若给了你,上面查下来,我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不过只要上面肯松口,我一定给你!”

“那不知要找谁?”

“以前需户部同意,宰相批准才行,现在估计不要了,只要吴王府西阁祭酒同意就可以了。”

听说不用上京城,周莳这才放心下来。突然,他醒到了刘原话中的玄机,急忙追问道:“什么西阁祭酒?”

第三部 经略江南 卷一 江南风景非时节 第八章 政论

愿我的小说,能陪伴孤独的人一起度过除夕之夜。
******************************************************************************

刘原自知失言,又不能敷衍周莳,只得站起来走到门外探头看了看,又叮嘱小童不要让任何人进来,这才回座低声说道:“此事我是昨日听我娘子说的,还没有正式公布,你可别出去乱说,以免连累到我。”

“我自然明白,你就快点说吧!”

“你也知道,吴王是当今皇上亲弟,官拜天下兵马大元帅、中书令,手握重兵,在平安史之乱和两次帝位交替中都立有大功,因上元夜事件被逐出京城,我听说这次吴王东来是和朝廷有协议的,他可自领江南东道,除不称帝以外,江南东道的一切军政皆可由其自决,所以吴王就在府内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说白了,就是小朝庭,只不过名义上还是亲王府属官,我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刘原就把吴王府属官的结构简略的给周莳说了一遍。

周莳听得如醉如痴,半响才缓过神来说道:“大将军竟有这样大的能耐,居然能得到这样的权力。”

刘原嘴一撇,不屑地说道:“这算什么,现在各地的节度使不都是这样吗?属地的军政大权一把抓,自己说了就算。只是吴王是明着得到了朝廷的许可罢了,当年安禄山在河北,哪个刺史不是他任命的?所谓吏部的发文不过是个后补形式而已。”

“我还有点不明白,既然东、西阁祭酒形同左右宰相,那长史又是什么?难道是个虚职?”

“你错了,这个长史的设立才是吴王的点睛之笔,各州或各曹的上书经东、西阁祭酒预审眉批后,要先递到长史处,长史若认为不妥便可封还祭酒再审,三审不过才能由祭酒提出三司复议,再由长史将自己的意见尾批上报吴王,由吴王主持三司复议,大家讨论决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吴王对公文的批复也要交长史签发后方才能下发,长史认为不妥的,也可封回不发,直至三司复议后才能下定论,四监的上书也要先递到长史那里初审,再递吴王,这本是我太宗皇帝定的规矩,高宗以后便逐渐废止,想不到居然在我江南东道又开始复苏了,这个吴王,真是好心胸!”

“那三司复议又是什么?”

“三司复议其实就是吴王、祭酒、长史三者的面对面讨论,双方都要拿出充足的事实和理由才能最后驳倒对方,周兄明白了吧!其实这个长史才是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一身的宰相,而东、西阁祭酒则是有实权的尚书左右射仆。”

“我明白了,那这个长史刘兄以为会是谁来担任?”

“自然非萧隐莫属了,他是吴王的心腹,又是这套制度的主笔人,这长史一职显然就是他为自己量身打造的。”

“那东、西阁祭酒就非韩、韦两位大人莫属了,我说得可对?”

“西阁祭酒倒听说是韩大人,但韦大人好象还是任苏州刺史同时兼市舶监,我昨日拜访过韦大人,他好象有点意志消沉。”

“那东阁祭酒是谁?谁还比得上韦大人的资历,他可曾是浙西观察使啊!”

“哼!你忘记段秀实了吗?”

“他不是任婺州刺史吗?”

刘原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兄啊!周兄啊!你可真是个书呆子,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手段都不懂吗?皇上知道是吴王要人,所以才找个借口把段秀实还给吴王,否则堂堂的兵部右侍郎、汾宁节度使怎会到婺州这等下州去任职。”

周莳望着刘原得意洋洋的样子,他猛然意识到,这些事刘原绝对不是听他娘子讲的,一个妇道人家,哪会知道得如此详细、准确,再说吴王妃是从不问政事的,又怎么可能把这么大的事告诉一个县令的妻子,不用问,这一定是韦黄裳说给他的,周莳知道刘原的父亲国子监祭酒刘雍和韦家素来不和,这刘原怎么会和韦黄裳凑得这样近,看来这其中决不是那样简单。

就在周莳胡思乱想的时候,小童敲了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