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唐-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子书看李隆基面露难色,一下子跪在地上,说道:“陛下,想当年范兴向太宗皇帝提出此计之时,太宗皇帝大发雷霆,说出‘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之豪语。但是之后呢?之后还不是依据当前战事,做出了和勾践一样的伟举,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吗?”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陛下,臣知道,这世上最难之事,莫过于低头,可要成就大事,不学会低头行吗?陛下,突厥兵临城下,国难当头,您如果再不低头,象勾践王和太宗皇帝那样,只怕大唐就会血流成河,尸骸遍野了!到了那个时候,突厥兵打进长安,还不是掠其财,占其地,欺其民吗?陛下,您仔细想一下,一边是您的面子,一边又是大唐的万里江山和亿万生灵,哪个更重上一些。而且,大唐一失,您在史书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姚崇也是戎马出身,虽然现在兵临城下,国在旦夕,但他也不愿意向突厥贼投降,站出身来,说道:“子书啊子书!现在毗伽和皇上争夺的是天下,你真以为就凭钱财能买地动他吗?”

王子书说道:“这些钱财虽然买不动毗伽,但却能买动他手下的那些部族首领,将士兵卒。据臣所知,毗伽这三十多万兵卒来自十几个不同部族,多数都归顺毗伽不久,心里还指不定打着什么主意呢!说的重一些,毗伽也算是他们半个仇人,难道这些兵卒将士,愿意为毗伽战死沙场吗?如果陛下愿意将大唐国库里的全部钱财交给毗伽,那么大唐就成了一座空城,一根儿没带一点肉荤地骨头,有了这个说法儿,不用咱们劝说,那些部族首领和将士兵卒肯定争相挤着要退兵,指不定怎么欢庆鼓舞呢!”

李林甫看李隆基双眉紧皱,一直不作声,好象有点斡旋余地,赶紧上前说道:“陛下,这……这可是要留下骂名的啊!请皇上务必慎思啊!”

顿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片刻之后,李隆基并没有说话,而是摆了摆手,说道:“容朕想一想,爱卿都退下吧!”

所有人都没在说话,王子书看了李隆基一眼,站起身来正欲离开,突然李隆基叫住了他,说道:“子书,你留下。”他看所有人都走了出去,接着说道:

,朕知道你和史书监修刘知几有些交情,你现在就把

王子书点了点头,正欲出门,李隆基又说道:“算了,还是朕和你一起去吧!”

想当年王子书以少年之身,第一次进长安时,就见过这刘知几,当年刘知几亲眼看到王子书是怎样的大展神童之威,所以对王子书印象很深。但是刘知几身为史官,每天都要查阅大量史料,而且刘知几又是史书上有名的史官,《史通》就是他所编撰地。着见此人勤奋。一连十几年,王子书和他也不过只寥寥见过几面,因为刘知几一心著书,根本不想自己身陷政治,所以两人也不大往来。

当王子书把刘知几叫到弘文官走廊上之时,我们才看到这个多年没见的“老熟人”,现在却改变了许多,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皱纹密布,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这都是因为刘知几每日熬夜所致,王子书从史书上知道。面前这个“老朋友”在明年,也就是721年,就会过世,享年也不过才六十岁。

李隆基说道:“刘知几。你是史官,读了不少的史书,你说说看,朕该不该向突厥纳钱退兵啊!”

刘知几慢慢抬起头来。用十分苍老地声音,说道:“回禀陛下,依眼下情形。臣以为应该。”

李隆基向王子书看了一眼。心里好象还是有些担心。皱着眉头说道:“你说说,为什么?”

刘知几拱手说道:“陛下。越王勾践出身何等的尊贵,但他为了战胜强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长达十年之久,最终将屈辱换做了胜利,成为后世之美谈。再说近一些的,就说先祖太宗皇帝,借范兴建议,持国库之尽数财宝,以退突厥兵,韬光养晦三年,终于一血前耻,这才有了之后地贞观之治。”

李隆基担心道:“朕如果真这样做了,后世将如何评价朕?”

刘知几说道:“如果陛下为了大唐地兴盛,能够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强敌地话,后世一定会把陛下的圣举,广为传诵,拿陛下与勾践和太宗皇帝相比。如果陛下地强国梦未能实现,而使大唐沦丧,天下分崩,那后世会把陛下与蜀后主刘禅等辈相提并论。”

王子书看着李隆基此刻面如死灰,脸颊之上都有冷汗流出,仔细想一想,此刻李隆基肩上才真正担着一个大唐帝国啊!如果说稍有不慎,就会把李世民力经千兴万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突厥胡蛮,就算是死,都死地不塌实,不安稳,死后还要被世人唾骂,这压力的确是太大了。

李隆基走到刘知几身前问道:“这一笔能不能不记?”

刘知几笑了笑,佝偻着身子说道:“难道陛下不能确定自己将会成为兴国圣主,还是亡国之君吗?”

李隆基转过身来,叹气道:“朕此刻就象是站在这苍茫的夜里,也怎么能看的透将来呢!所以才想让你暂且不要记录此事。”

刘知几拱手道:“请陛下恕罪,老臣是史官,不能在历史地记录上留下曲笔。”

王子书看了看李隆基的背影,又对刘知几说道:“刘大人,既然皇上都已开口,您就变通变通,暂且不要把这段记录下来。”

刘知几说道:“以春秋的笔法记史,这是记史的规矩,为此司马迁不惜忍受腐邢,如若非要开通,就先请皇上把下官先赐了吧!”

李隆基看着远处一片苍茫,眼前仿佛笼罩上了一层迷雾,就连天上地星星今天都没有爬了出来,周围一片寂静,就象是将来,漆黑一片,没有丝毫光亮。他下定决心,转过身来,说道:“朕要是汉武帝,你敢做那个司马迁吗?”

刘知几佝偻着身子,向前迈出一步,说道:“陛下,如果天下能出第二个武帝,臣就愿意做第二个司马迁。”

李隆基双眼发光,向前逼进一步,说道:“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知几苦笑道:“老臣都已是半百之人,这死看的也透亮了很多。所以说,比起违反国家体制,给后人落下把柄,呵呵!比起这些骂名,老臣还是宁愿去选择死亡。”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朕意已决,明日就把国库里的全部钱财拿出来,以退突厥,你就照直了写吧!”

说完,王子书就随李隆基走进了苍茫地夜里,只留下刘知几一人,他看着李隆基和王子书地背影,笑道:“呵呵!有这两人在,大唐就不怕没有兴盛地一天。”

第三卷 戈甲卷万里 第⑿章 【金相盟,静秋千顷】

隆基的“空城记”把毗伽吓回到离长安城不远的突厥过去,毗伽已经知道其中端倪,这一天他把所有部族首领和征战将军全部叫了过来,为的就是商量怎么样报这被欺骗之仇。毗伽就坐在大帐最上座,而下首坐着包括突哈昨、敦欲谷、朵颜烈等人。虽然同在一个大帐之下,但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却不很一样。当毗伽豪言说一定要报仇,把长安城移为平地之时,帐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一致赞成,而突哈昨虽然不说话,但是眼睛里却放出一丝不一样的光芒。在此同时,毗伽也不时的会偷偷斜眼望着突哈昨。

这时,帐外突然走进一个小兵,跪倒就说道:“大汗,唐朝皇帝派使臣李林甫,到了咱大帐之外。”

这个时候派使臣来?是李隆基太小看我的智慧,还是其中另有阴谋呢?毗伽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皱着眉头,问道:“他来想干什么?”

那个小兵说话的时候,脸上不由露出幸喜的表情,顿了顿神,说道:“大汗,他把大唐所有的财宝都带了过来。有数不尽的珍珠珊瑚珠宝,以此想请求大汗退兵。”

此言一出,在坐之人突然从之前的愤怒之中变的兴奋起来,纷纷都说:“好啊!可以回草原了,李隆基他到底还是服软了。”

“对啊!有这么多的财宝,够咱们花一阵子了的。”

毗伽一时间并没有说话,当然不是在为能得到这么多钱财而开心。他现在做地就是,用一双鹰目一动不动的盯着说话的人,看看这大帐之中有多少人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突哈昨也没有说话,而之前那几个说话之人,其中有一人显然是突哈在昨的耳目,两人暗递神会,对方已知其意。

而有一个壮汉站起身来,大声说道:“都高兴什么,这点钱财就想让我们二十万人马退兵。”他又对毗伽说道:“大汗。现在李隆基已是四面楚歌,做的都是一些困兽之斗,咱们用不着怕他们什么。而且,我们要的是大唐的江山。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