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盗帅-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人即使将天下的重担交给他,他也能够处理的游刃有余,有的人即便给他一件小事,他都会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杜荷正是前者,他的长处在于用人。

就拿军队来说吧,军事繁杂,各项琐事数不胜数,但杜荷却干的轻轻松松。他不需要每一个兵,每一个兵的管理,只要他抓住罗通、房遗爱、席君买这几位将军就可以了。

科技院也是如此,杜荷只要抓着一些头目,让他们自主研究,一切也不用他来费心。

此次南下,杜荷一走一年,可他麾下的机构却并没有丝毫的混乱。

由此可见,杜荷用人还是相当熟练的。

他是那种能够偷懒放权就绝不多抓一刻的人物,想要累倒他,绝不容易。

对此李世民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世民话已至此,群臣也没有异议。

杜荷这尚书员外郎也算定死了下来。

早朝结束,杜荷怒气冲冲的来到了甘露殿。

作为罪魁祸首的李世民正在堂上看书,见杜荷问罪似得逼来,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故作不知道:“贤婿,对于朕的这番安排还算满意?”

“满意你妹!”杜荷在心底暗骂了一句,苦着脸道:“怎么可能满意,尚书省,我的岳父大人,那可是大唐最忙的地方。领头的还是我家的老爷子。在老爷子的眼皮子底下,小婿我想偷懒都不成了。您让小婿加入尚书省,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嘛!”

李世民眼睛一瞪,低喝道:“你小子别不知足,尚书省可是一步登天的机构。你小子要打算能在尚书省立足,表现的好,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子承父业,也未可知,你还不知足?”

这一句“子承父业”意义可非同一般。

老爷子杜如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御六部的宰相。能当宰相,那是所有有雄心壮志的官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侯君集一代豪杰,都因宰相职位,也丧失理智,可想而知,这宰相的诱惑力是何其的巨大。

但杜荷压根就没有想过,什么宰相不宰相的,他根本不在意,翻着白眼道:“小婿还真的不稀罕,还是闲职悠闲自在!”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那好吧嗯……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朕就成全你。你不是没过试用期嘛,就说你,没有自信身兼三职,没那本事,朕再安排一个闲职给你好了。”

“呃……”杜荷呆了呆,想起在朝堂上褚遂良的话,心道:“在这个时候自己打起了退堂鼓,岂不是等于向那些瞧不起自己的家伙认输,承认自己是倚靠关系才走到今日这一步的?”

瞄了李世民一眼,见这位大唐皇帝神色愉悦的在上方看着手中的书,一副吃定自己的模样,一咬牙道:“别,这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小婿还真不愿让那些家伙看扁了。这尚书员外郎,我接下了。”

李世民笑道:“这就是了,你小子就像那贪睡的老虎,不鞭策鞭策,就是一只小猫好了,不与你胡闹了,朕安排你当这尚书员外郎并非是临时起意,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今日朝堂上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朕现在缺粮又缺钱,钱有丝绸之路维持,花些时间,可以弥补。但这粮,却是我大唐政策最大的不足。朕有心成为这全世界的可汗、皇帝,可是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援,这个想法就是空谈。”

杜荷点头表示明白。

李世民道:“所以朕这些天在琢磨,可以不可以兵出奇招,改变以往老套的发展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记得你曾经跟朕说过,开发江南。最近朕了解了一下江南的情况,发现江南确实是一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最适合稻米的耕种。也起了开发江南的心思,此事在此之前,朕与你父亲、房叔父有过商议。这是一项将会牵扯到大唐未来的决定,所以都不敢贸然的决定,只因对于江南,他们了解的太少。”

杜荷恍然记起了早上房玄龄、杜如晦有事让他去尚书省一趟,十之八九就是询问江南的情况了。

李世民续道:“其实对于江南,朕了解的也是不多。但你小子似乎能掐会算,说的事情匪夷所思,可回想起来处处都是事实。你曾说江南发展起来将会胜过关中、中原,若是他人说这话朕会嗤之以鼻,但从你小子口中说出来,还真不能不将它当回事。所以也就有了开发江南的心思,满朝文武也只有你对江南最熟悉了,朕想听听,这江南究竟有何奇妙之处能够与关中相提并论?”

第七部 名声鹊起 第373章 朕心动了!

关中,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从最初的先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起,一直以来都在天下大势中占据着非同凡响的地位。

秦因关中而富,汉因关中而强,唐也因关中而昌。

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司马迁记载着这么一句话“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将关中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关中地区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称为“天府”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帝都之首。

可见在世人眼中,关中是天下罕见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

说偏远的江南能于关中相提并论,这话说出来是没有几个人相信的。

也只有杜荷这个后世人才说的出这种话来,也只有李世民这位明君能够接受杜荷那满脑子匪夷所思的思想。

杜荷听李世民已经有意开发江南,大是欢喜,初步整理了脑中的资料,道:“小婿这一年皆在江南,对于江南自认为有了足够的了解。这里濒海又临江,境内湖泊纵横,以致物产丰富,称之为鱼米之乡一点也不为过。”

“这一点关中也不差吧!”李世民闻言,问了一句,在他的心底还是偏向与关中的,毕竟关中才是大唐的立足根本,根基所在。

“这个不假!”杜荷也不否认,关中濒临渭水,而渭水是黄河的源头,仅仅长安这一城附近就有八条河流,俗称“八水绕长安”。论水资源的丰富,关中平原是不会逊色江南多少的,但是……

“但是……”杜荷眯着眼睛道:“气候与降水就万万不能相提并论了。陛下或许不知,但一个地方的气候与降水,跟当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的。这温度高了,不适合粮食的生长,温度低了也不适合粮食的生长;水降多了如是,水降少了也如是。这也是各地上缴粮食时,有多有少的关键缘故。故而一般来说,粮食收成好不好,全凭老天来做主。”

这个知识李世民就不太了解了。

他也是世家子弟出身,父亲是国公,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农地上的知识却不甚了解。他知道粮食的收成与雨水有关,但却不知雨水多了也会对收成造成影响,至于气候温度更加不曾听说了。

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从杜荷口中听一些新鲜且正确的知识。这一次也没有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只是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杜荷道:“经过小婿的走访观察,发现江南的气候非常独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地方。这一点关中就远远比不上了。还有江南那一块地方处于亚热……区,也就是雨水不断,但大雨不多的地方。虽然在具体的气候上也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比起我们关中、中原七八九月常出现的大雨水又岂止胜过一筹?”他本想说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但觉得这些话里的后世知识太浓,说了李世民也听不懂,也便临时改口随意的说了一些简单易懂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你说的这些朕似懂非懂,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似乎也有些依据。朕执掌大唐至今已有十三年了,这十三年里,朕自问对得起天下百姓,对于民生民计也很是看中。所以何处闹水患,何处有干旱,朕都知道。这十三年里,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自然天灾,五年前有一次大水甚至淹到了玄武门外。可江南却少有水患发生,便是有,那也是因为长江沿岸的堤坝倒塌之故,祸不及腹地。”他从案几上拿出了一份奏章,丢在案几上让杜荷看。

杜荷上前拿过奏章,落款是度支尚书,也即是户部尚书,将奏章打开,里面记载着各地粮税,从高至低,将大唐各地上邀的粮食数量从多到少分列出来。排行首位的是四川,尤其是成都那一块,其次是关中,再次是襄樊一地,接着是中原,然后是徐州、扬州、江浙一代,隶属江南的位于前十五以外。

后面几页分别是去年、前年、大前年各地上缴粮食的明细表。

前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