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33:后来记载后脚孔与后杠孔的距离必须是4寸5分。
  注文33:此句的“克”字当“严格限定”、“必须”解释。“后载”一词可以解释为“后面装载的粮食”,此解释似难理解。“后载”一词最好的解释是“后来有文记载”。取此义则此句译成“后来记载后脚孔与后杠孔的距离必须是4寸5分”。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此句是个批注。是纠正前句“二寸七分”这个数字的。
  如果此句是作批注用的,那么它的理由是要使后杠孔位于牛腹及牛肋的中点。(详见注文30)将后杠孔装在牛腹中点,是将后杠孔作为重心点的一个标志。在装载粮食时将2枚板方囊置于标志的左右,这便于木牛的重心位置大致固定,有利于木牛的平稳运动。
  如果把“后载”理解为“重心”,也能说得过去。但“重心”的解释比较抽象,驾木牛者很难掌握。
  此句的解释,总的说来比较勉强。“2寸7分”与“4寸5分”之争并不很重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文中,前句的“二寸七分”写作“四寸七分”,有2寸之差。看来这两句历来有争议。笔者认为,在“2寸7分”、“4寸7分”和“4寸5分”这3个数字中,以“4寸5分”为佳。后2个数字相差2分,应无必要,可能是笔误。“七”和“五”的古文写法分别是“×”和“+”形(约斋编著《字源》一六七页,上海书店1986)。这两个字形极易笔误。
  后杠孔的尺寸,推测是“大小与前同”长2寸宽1寸。
  后杠的实际位置在木牛腹的中部,推测其后方至少有1根“最后杠”。后杠是相对前杠而言。
  原文34: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译文34:前杠长1尺8寸,宽2寸,厚1寸5分。
  注文34:前杠是连接左右两辕上前杠孔的木杠。前杠长1尺8寸,不包括两端出榫部分。榫子不应露出辕外侧,以免碰撞木牛脚。前杠宽2寸厚1寸5分,与前杠孔长2寸宽1寸相适应。
  前杠长1尺8寸,加两侧辕厚、脚厚和秋革由厚共6层,各厚1寸5分,共厚9寸。木牛左右总宽为2尺7寸,这与板方囊的长2尺7寸相等,有效的利用了横向空间。
  与前杠同尺寸的有后杠和“最后杠”。“最后杠”可以出榫并以竹楔穿过,以作加固用。有可能有1根同样的“最前杠”,与“最后杠”共同加固两辕。
  原文35:后杠与等。
  译文35:后杠与前杠的尺寸相同。
  注文35:后杠的长为1尺8寸,宽2寸,厚1寸5分。后杠的两端出榫,榫的尺寸为宽2寸厚1寸,与后杠孔相符。榫的两端不外露,以免妨碍后脚的运动。
  原文36: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
  译文36:板方囊2枚,木板厚8分,长2尺7寸,高1尺6寸5分,宽1尺6寸。
  注文36:2枚板方囊是方形的有盖箱子。所列尺寸是外形尺寸。如果是内空尺寸,则牛腹容积不够用。内空应减去板厚8分,内空尺寸是:长2尺5寸4分,宽1尺4寸4分,高1尺4寸9分。按三国时期1寸折2。412厘米计算,每枚板方囊的容积是(0。61265米×0。34733米×0。35939米)0。07648立方米。按大米每立方米1300千克估计,每枚板方囊能装大米99。4千克。2枚板方囊能装大米约200千克。设木牛自重50千克,木牛满载时总重约250千克(此为估计数)。
  2枚板方囊的排列有4种形式。本模式取横向并列的形式。这种形式重心低;运动平稳,便于装卸。其宽度正好与木牛总宽相等,是最佳选择。如果上下叠放,则重心高,装卸不便。如果纵向并列,当两侧载重量不相等时,易向较重侧倾倒。
  原文37: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译文37:每枚板方囊可装米2斛3斗(约重100公斤)。
  注文37:查《新华字典》“古代以十斗为斛”,“以十升为斗”。推算2斛3斗为230升。《中医词释》载三国时每升约合现代200毫升。2斛3斗约合现代的46升。按每升装米1。3千克估计为60公斤。以此数计每人每月的口粮为12千克。这显然不够用。还是取注文36所算每枚板方囊装米100千克这个数为宜。此处存疑。
  原文38: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
  译文38:上杠孔距肋下7寸,前后上杠孔位置等高。
  注文38:笔者将本模式上肋与辕相连的4根竖立的木柱称为立柱,分别称左前柱、右前柱、左后柱和右后柱。立柱上端与肋相连,下端与辕相连。上杠孔在立柱上,前上杠连接左右前柱,后上杠连接左右后柱。上杠的长度与前杠长1尺8寸相等。上杠孔长1寸5分宽7分(见注文39)。
  原文39: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
  译文39:上杠孔与下杠孔相距1尺3寸;上杠孔和下杠孔共8个,尺寸相同,孔长1寸5分,宽7分。
  注文39:下杠的方位可有几种。一是与上杠平行,如此定位,下杠紧邻前杠且与上杠等三杠在同一平面,似无必要。果如此,则前句不必写“前后同”,而应写“上下同”。二是下杠与辕平行连接同侧前后柱,本模式取此方位。下杠与辕相隔一定距离,以托起板方囊,并防止板方囊与牛脚上端碰撞。推测下杠与辕相距5至10寸为宜,要尽可能小,以降低重心。下杠与辕之间的空间可容纳行李、武器等物。下杠的长应为3尺5寸,宽1寸5分,厚1寸5分。此数据以木材能负重为宜。上杠的宽和厚应与此同。立柱的宽和厚也以此为原则。与上杠和下杠相接的8个孔长1寸5分,广7分。
  上杠距肋下7寸,下杠距上杠1尺3寸,加上杠占高1寸5分,下杠距肋下为2尺1寸5分。板方囊高1尺6寸5分,上方尚有5寸空间,便于装卸并可置放物品。
  原文40: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译文40:前后4脚,宽2寸,厚1寸5分。
  注文40:“前后四脚”说明木牛是4脚行走,且4脚是宽2寸厚1寸5分的四方形。圆轮车之说与此不符。
  原文2有“曲胫”字样,说明木牛脚是曲线形的。推测是上宽下窄近似真牛脚的形状。其宽2寸厚1寸5分是木牛脚下部的尺寸。如果上半部也是这个尺寸,则上部不能有方圆2寸的脚孔和轴孔,木牛脚下半部应有3个“脚杠孔”与“三脚杠”相连,这“脚杠孔”在原文43记载为“孔径”。其尺寸可能与上杠孔相同,长1寸5分,宽7分。脚的长度推测为2尺5寸(从脚孔至下端)。这要根据人体高度和牛辕长度等因素来决定。
  原文41:形制如象。
  译文41:牛脚的形状见图。
  注文41:这里的“象”可以解释为“图像”、“示意图”。这说明原书有1幅以上示意图。现已无原图,只根据“方腹曲胫”句推测木牛脚是曲线形,上大下小,厚度为1寸5分,上宽估计为5寸多,下宽为2寸,脚长(自脚孔至下端)推测为2尺5寸,脚的上部有脚孔和轴孔,下部有3只“脚杠孔”。下端包裹坚硬的皮革(见注文42)。前脚的脚孔以上有轴孔,后脚的脚孔以下有轴孔,因此前脚比后脚要长7寸左右。
  此句“象”字可解释为“大象的脚”。如是,则此句要译为“木牛的脚形似大象的脚”。大象脚粗壮有力,接近方形,容易制作,取此形也不错。只是木牛装象脚,有些不妥。
  原文42:革干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
  译文42:包裹牛脚底部的皮革长4寸,宽4寸3分。
  注文42:木牛脚底部包裹皮革,显然是为了保护木质并防滑。这种作用相当于马蹄,凭这点颇似“流马”。皮革的尺寸略大于牛脚下端(宽2寸、厚1寸5分),便于包裹固定,可能用铁钉或竹钉固定。用粘合剂(如生漆)的可能性不大。所用皮革可能是牛皮或马皮。
  原文43: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译文43:木牛脚上有3个孔,分别与3根脚杠相连,脚杠的长2尺1寸,宽1寸5分,厚1寸4分。这3根脚杠是同装在木牛脚上的。
  注文43:这里的“孔径”在注文40被称为“脚杠孔”,是与脚杠相连的。左右前脚以3根脚杠相连;左右后脚同样以3根脚杠相连。这样使得2只前脚和2只后脚各为一个整体。2只前脚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